首页资讯新闻 “大器晚成”螺蛳粉,折射中国经济有韧性

“大器晚成”螺蛳粉,折射中国经济有韧性

农冠斌今年疫情期间,闻起来“臭臭”的螺蛳粉,意外成为“吃货”眼中的香饽饽。有关柳州螺蛳粉的话题,10次登上热搜,阅读量超10亿;一些知名网红主播,靠卖螺蛳粉吸粉无数;网友集体催货,呼唤“螺蛳粉自由”……这种酸爽的地方小吃,为何成为食品行业最…

农宾

今年疫情期间,闻起来“臭烘烘”的螺蛳粉意外成为“吃货”眼中的香饽饽。

关于柳州螺蛳粉的话题,10次上热搜,阅读量超过10亿;一些知名网络名人主播靠卖螺蛳粉吸粉无数;网友集体催货,呼吁“螺蛳粉自由”...

为什么这种酸酸的地方小吃会成为食品行业最受关注的品类之一?

有人质疑:这不可能是没有“预谋”的人气。柳州螺蛳粉协会会长倪耀阳认为,柳州螺蛳粉是大器晚成而非网络新锐,其产业发展模式早就刻有流行基因。

《全网催货》半年销售额近50亿。

3月初,我们的订单已经下到了5月和6月。因为产能不足,无法供货,网店一个月给1500多万的退款,客服还要一一说明原因。

开着三轮车从竹林里“突突”回来,把挖出来不超过2个小时的鲜笋卸下来,然后拿出笋皮工具坐在旁边...黄继华马不停蹄——买笋的老板已经在“催单”了。

是竹笋螺蛳粉的原料之一。黄继华位于柳州市柳南区太阳村白乐村,这里种植了5000多亩竹子。今年,这个村子迎来了难得的好行情:每斤售价比往年高了近5毛钱,老板们争相上门拿货。

“螺蛳粉火了,竹笋都涨价了。”黄继华撩起袖子,甩甩脸上的汗水,咧嘴一笑。他说他今年卖竹笋的收入将超过20万元。

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很多行业都受到冲击,但柳州螺蛳粉的销量却是一路飘红。

开通了一个电商平台,经营螺蛳粉的网店月销售额几十万单,李子奇品牌柳洲螺蛳粉月销售额超过150万单。

此外,网络主播李佳琪2分钟内卖出空26000盒螺蛳粉;娱乐明星陈赫的首个现场秀在短短8分钟内售出了66000袋螺蛳粉,成交额超过百万元。

“3月初,我们的订单已经排到了5月和6月。因为产能不足,无法供货,网店一个月就要退1500多万,客服还要一一说明原因。”广西螺霸王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姚汉林说,供应压力巨大。

广西刘中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也面临着同样的烦恼。去年10月,公司开始与美食短视频的创作者李合作。

在最初的谈判中,双方都不知所措。“当时我以为平均一天能卖3万包,挺好的。”刘中公司总经理魏养年说,没想到,这个数字在今年上半年翻了几倍。最高峰时,仅李子奇这个品牌就在3天内卖出了500万包螺蛳粉。

面对“全网催货”越来越多的订单,魏杨年将工人数量增加了一倍,三分之二的生产线用于生产话梅产品。该公司自有品牌的销量也在上升。

“实体店关门或限购后,大部分顾客被袋装螺蛳粉分流。袋装螺蛳粉主要在网上卖,直播和热门话题太多,难免会有人自己去尝试。”倪宇阳说。

截至8月中旬,今年新增的近3000家螺蛳粉相关企业中,约30%位于广西。

柳州市商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该市袋装螺蛳粉产值已达49.8亿元,预计全年将达90亿元。上半年柳州海关查验后出口的螺蛳粉价值约七百五十万元,是去年全年出口总额的八倍。

“进京赶考”胜过“放水养鱼”

一场“粉”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满足人们新的消费需求,又要引导这些生产者走向标准化,但它控制不了他们。

柳州街头,螺蛳粉店随处可见。早晚吃一碗螺蛳粉是当地人的日常习惯。

螺蛳粉需要柳州特有的软韧爽口的米粉,辅以酸笋、花生、腐竹、酸豆等辅料,绿色时令蔬菜,再淋上精心烹制的螺蛳汤。一层红色的辣椒油浮在上面,鲜美的汤汁弥漫在每一根粉条里。

早在2010年,柳州就提出要把螺蛳粉这种特色食品打造成城市名片。

柳州是工业重镇,占广西工业总产值的1/4。也是中国五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最高年产销量超过250万辆。

柳州市商务局副局长贾认为,虽然在中国销售的每10辆汽车中,就有一辆产自柳州,但这些产品都没有冠以“柳州”的名称,柳州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并没有获得太多的知名度。

在柳州2019年5000多亿元的工业产值中,螺蛳粉产业仅贡献60亿元,但在打造城市名片上,螺蛳粉被寄予厚望。

“根据很多城市的发展经验,‘城市+美食’往往能形成一张影响力很大的名片,比如重庆火锅、武汉热干面、兰州牛肉面等。贾说,由此,柳州开始了“螺蛳粉进京”行动。

2011年,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一些企业家北上北京,在海淀、朝阳等人口密集的地方开了十余家柳州螺蛳粉店。

"当地的食物一旦离开这个地方,往往就失去了它的灵魂。"贾说,当时为了保证螺蛳粉正宗的柳州风味,很多食材只能从柳州空运到北京,大大增加了面馆的经营成本。

租金高是实体店面临的最大开支。柳州市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表示,当时第一批“进京赶考”的门店很多已经关门,“开实体店做推广宣传效率特别低”。

这种情况在2014年被几家小作坊打破:袋装螺蛳粉出现。

“柳州外出打工的人很多。当时在其他省份,很难看到螺蛳粉的影子。有人问,能不能把螺蛳粉打包出柳州?”姚翰林说。

市场有需求,就会有人去开发产品。

刘中公司合伙人罗进波回忆说,当时几乎所有的袋装螺蛳粉都是小作坊生产的。“租个房子,关上门,在里面炸。有的用塑料袋和瓶子包装,保质期不超过10天”。罗进波说,在一些小作坊,因为炒酸笋味道太重,老板几乎和邻居打架;有些是因为卫生问题被执法部门查封的。

“一些有长远发展意识的作坊主想申请生产许可证。”罗进波说,“但当时螺蛳粉没有生产标准,所以我们拿不到证书。大家还是关着门,政府部门头疼。”

倪银阳表示,越来越多的生产商发现了消费端的强劲需求。仅2014年,小作坊生产的所谓品牌袋装螺蛳粉就有40多个。

“管事!”贾说,当时柳洲已经注意到,即将进行的“粉”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满足人们新的消费需求,引导这些生产者走向标准化,而不是去控制他们。”

“放水养鱼”是柳州市政府对螺蛳粉生产者的指导思想。“2014年底至今,厂房面积已达300平方米,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出具证明。行业迅速繁荣起来,相关企业增加到80多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制定行业规范,提高准入门槛。缺乏资质的小作坊自然被淘汰。”贾说,袋装螺蛳粉野蛮生长的时代结束了。

“工业革命”,地方美食不合时宜。

许多企业开始在技术和工艺上进行创新。一包螺蛳粉在经过生产、物流、上架等一系列流程后,依然有足够的时间静静等待被品尝的那一天。

罗霸王第二工厂位于柳州市河西工业园区。生产线上,十几口装着鼓骨、螺蛳、生姜、调料包的大铁锅有序地排列在熬汤的大锅旁,汤已经翻滚了几个小时。生产线的另一端,一包包酸笋、酸豆、花生等。通过传送带被连续传送。

这些制作场景和商店里做的螺蛳粉完全不一样。“毕竟从第三产业到第二产业,都要用工业化的思路。”姚翰林说。

在柳州,很多企业开始围绕螺蛳粉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技术和工艺的创新。有的企业继续探索米粉的生产工艺,有的企业则专注于物理杀菌、real 空包装等生产工艺的改进。

“以保质期为例,袋装螺蛳粉从最初的10天增加到了6个月。”魏念说,这让袋装螺蛳粉有了搭乘“互联网快车”的条件。一包螺蛳粉在经历了生产、物流、上架等一系列流程后,还有足够的时间静静等待品尝的那一天。

“技术突破让袋装螺蛳粉迅速成为一个产业。”贾说,“作为一个以汽车、钢铁、机械制造为主导产业的工业重镇,工业的基因根植在柳州的血液里,一切还是用技术说话,用标准保证质量。”

2015年初,柳州召开螺蛳粉产业发展大会,首次提出柳州螺蛳粉“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的发展理念,确定柳州螺蛳粉产业走袋装机械化生产之路。

此后,柳州陆续出台了预包装柳州螺蛳粉地方标准、《柳州螺蛳粉产业升级发展实施方案》、《全面推进柳州螺蛳粉产业升级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等一系列螺蛳粉生产标准和发展规划。

“我们计划以产业的理念推动柳州螺蛳粉产业升级发展,打造柳州螺蛳粉产业2.0版。”柳州市委副书记梁旭辉说。

很多企业为了保证每一包螺蛳粉的质量,把生产的每一步都标准化了。“比如酸笋的腌制时间,控制什么温度,煮螺蛳汤的步骤,放多少克食材,按什么顺序放等等。都是量化的,保证每包螺蛳粉都能做出一样的味道。”姚翰林说。

袋装螺蛳粉似乎是米粉的“工业革命”。“它改写了螺蛳粉长期困在当地的局面,将柳州最正宗的美味通过快递送达全国成为现实。”贾说道。

2016年全国两会上,柳州市委书记郑俊康拿出一袋柳州螺蛳粉,从当地小吃从“堂而皇之的熟食”到“袋装快餐”热销的角度,讲述了柳州供给侧改革的效果,引来众多媒体关注。

柳州螺蛳粉作为一张“可食用的城市名片”,名气越大越大。

“淘金路上卖水也能赚钱”

依托螺蛳粉的知名度,瞄准螺蛳相关行业空白点,多元化产品大发展空。

一碗粉,不仅做成最畅销的网络名人料理,还带出了“螺蛳粉+”产业链。

在柳南区千亩标准化水稻蜗牛养殖示范基地,许多蜗牛附着在水稻根部。稻子熟了,一些村民穿着裤子戴着草帽在田里收割稻谷。基地种的是再生稻,割了以后还会再长。

“再生稻的寿命与蜗牛繁殖的成熟时间一致。这种共育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空,获得双重收益。”广西中之润柳州公司经理何说:“螺蛳粉受欢迎,对原料的需求越来越大。我们看好蜗牛养殖的市场前景。”

在柳州,随着螺蛳粉产业的蓬勃发展,参与螺蛳粉原料供应链的人不在少数。

“对于生产企业来说,原料本地化不仅方便了源头的质量控制,也让螺蛳粉产业惠及当地。”姚翰林说。

通过大力发展原料基地,柳州市蜗牛养殖面积达到4.8万亩,水稻基地2万亩,竹笋基地8400亩,木耳基地2700亩...

在柳州市鹿寨县屏山镇的集市上,许多村民将采摘的豆子拿到收购点出售。验货、定价、报账后,村民们开心地数着手中的钞票。

“多的时候一天四五百斤,少的时候一两百斤,平均一天收入两三百元。”镇平山社区村民吴翠兰说,村里有些贫困户靠种豆子脱贫。

贾算了一笔账:1亩豆角一年至少能创收5000元,种植户不需要花费太多精力。

公开资料显示,柳州螺蛳粉产业创造了25万多个就业岗位,带动了包括大米、竹笋、豆类、木耳等50万亩螺蛳粉原料基地的发展。以及涵盖农业、食品工业、电子商务等领域的产业链。

此外,螺蛳粉衍生的配套产业也吸引了不少创业者的目光。柳州90后小伙廖同伟去年回乡创办了广西依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主打产品是“螺蛳酱”。

廖同伟认为,依托螺蛳粉的热度,瞄准螺蛳相关行业空白点,多元化产品有很大发展空。“淘金路上,卖水的也能赚钱”。

“螺蛳粉带动了原料和衍生产品的发展,一方面延伸了螺蛳粉的产业链,另一方面反哺了螺蛳粉本身的发展,形成了双赢。”倪宇阳认为。

如何摆脱“红的快,也凉的快”

越是流行,越应该加强质检和市场监管。不要砸柳州螺蛳粉的牌子。

“我们总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不知道是不是猪在飞,但是我们柳州螺蛳粉行业这几年在互联网经济的春风下乘风破浪。”在今年的一次直播中,柳州市副市长侯刚这样说。

销售数据的快速增长,离不开柳州人对这种地方小吃的热爱和保护。在制定袋装螺蛳粉标准、申报“柳州螺蛳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建立螺蛳粉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螺蛳粉原料基地的背后,融入了该市的“产业思维”。

对于网友催促发货的现象,柳州市委书记郑俊康多次强调:“越是流行,越要加强质检和市场监管。不要砸柳州螺蛳粉的牌子。”

螺蛳粉“触网”后,高峰期柳州约有80家螺蛳粉电商品牌。

经过监管部门的筛选,不符合标准的螺蛳粉商家陆续被淘汰。在日常抽查中,一旦抽查不合格,企业将面临罚款,并在网上公示。

尤其是今年,柳州螺蛳粉迅速走红,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今年6月,罗浩与网络主播Viya合作时,工厂仍处于缺货状态。常规销售渠道发货需要四五天,但直播间的工作人员要求72小时发货。全公司加班加点完成这个合作,然后主动控制销售。

刘中公司与李子奇合作,线上销量频频“爆炸”,产能难以满足。为了防止螺蛳粉成分缺失,质量下降,他们一度下架产品,调整生产线。

“通过互联网,流行的快,酷的也快。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绝不能让产品的质量打折扣。”倪宇阳说。

“我们有多少原材料,就只能生产相应数量的产品,绝对不能偷工减料。因为没有螺蛳是骗不了人的,拿个骨头熬点骨头汤就说是螺蛳粉卖了。”郑俊康说,现在是市场好的时候。柳州要通过激励政策引导企业扩建厂房,增加设备,提高产能,扩大生产规模。同时,要淘汰一些落后的小企业,扶持大企业。

有人认为螺蛳粉上半年的逆势上涨是中国经济韧性的体现。“螺蛳粉现象”是近年来我国经济结构持续优化调整的结果,对克服疫情影响起到了关键作用。

但无论如何,食物最终还是要回归安全和美味本身。“做得好,市场会回馈。做得不好,市场会报复。其他品牌有很多教训。”郑俊康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6818.html
上一篇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上街实践
下一篇 新加坡国际问题智库以质量求发展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