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教育 “教育看见”何时飞入寻常百姓家

“教育看见”何时飞入寻常百姓家

张永英我的老家在苏南,先生的老家在苏北。无论在苏北还是苏南,只要我们假期回去,便会把平日各自忙碌的几小家召集起来,每餐都是大圆桌,十几人围坐一起,很是热闹。一次在苏南吃饭的过程中,我侄子被食物呛到了,侄媳在他背上轻拍了几下,坐在我旁边8岁的…

“教育看见”何时飞入寻常百姓家

我老家在苏南,老公老家在苏北。不管是苏北还是苏南,只要放假回去,都会聚上几个平日里忙忙碌碌的小家庭。每顿饭都是一个大圆桌,十几个人围坐在一起,非常热闹。

在苏南吃饭的时候,我侄子被食物呛到了,我侄子拍了几下他的背。坐在我旁边的8岁侄子突然叹了口气。我问:“你有什么看法?”我侄子停下筷子,很认真地说:“我觉得女孩子在吃饭的时候被呛到,大人都会很紧张她,说一些甜言蜜语,而我被呛到的时候,总是一顿臭骂。”他妈妈哑口无言,我也有点意外,因为孩子的想法并不是针对父母之间的互动,而是感动现场。

我表示惊讶:“哦?没错。”然后他笑着看着他妈,他外甥媳妇说:“噎着了干嘛听甜言蜜语?”侄孙说:“甜言蜜语是安慰。我窒息了。我肯定这很难。你骂我,那就更难了。”孩子这么一说,我很受感动。我突然明白了我这几年一直在关注和研究的成人与儿童有效互动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先用同理心回应情绪”。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甜言蜜语”其实是最自然的需求,但我们往往忽略了孩子的情绪,甚至用冷言冷语、冷嘲热讽来雪上加霜。侄儿的言论既表达了自己的需求,也质疑了男孩和女孩在同样情况下被区别对待的文化现象。

这是回我丈夫家的同一条路。为了欢迎我们,住在县城的外甥女和外甥女都会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参加聚会。大家聚在一起聊的很开心,但我的目光却经常落在孩子身上。

7岁男孩是外甥女家的,上一年级。在玩的过程中,时不时会冒出一句两个字的不文明用语。侄女解释说,孩子是从手机短视频里学的。据我观察,没有大人来制止和纠正他。和他混熟了以后,我对他说:“同学们要是听到你说脏话,肯定不跟你玩了。让我们想另一种说法。”他看着我认真的想着他,点点头说:“干什么?”我说:“每次你想说那两个字的时候,就说‘哇,你觉得怎么样?他重复了一遍“哇”这个词,然后说,“嗯,说起来挺激动人心的。”“后来我认真听了他的发言,偶尔会忘了纠正,把那两个字说回来,但下一个字一定是“哇”,然后他就会不好意思地笑。虽然变化没有预想的那么快,但我能感受到他的努力。这说明,如果大人真的为孩子着想,孩子能体会到大人的真诚和善意,所以愿意听取他们的建议。

这个3岁的男孩是他丈夫和姐姐的孙子。他可能平日里回外婆家的机会不多,但是来了之后又觉得没有安全感。有一次,他脱下鞋子,站在一把高椅子上。回头一看,他看到妈妈离他有点远,就着急地喊了一声“妈妈”。他妈妈忙着和亲戚说话,没有回应他。他马上生气地吼道:“妈妈,你怎么跟大人说话都不听我的……”但他妈妈还是没有听到孩子的哭声,径直去了厨房。当孩子看着妈妈的背影放声大哭的时候,我急忙去安慰他,但是因为孩子觉得我很奇怪,就没有停止哭泣。

于是我喊他妈过来,孩子就像强力胶一样,粘在他妈身上,不愿意把鞋放在地上,不许他妈上厕所,让他妈尿裤子...大家都指责孩子太“野”(不讲道理的意思)。我向他妈妈描述了孩子刚才望着她背影的绝望眼神,帮他妈妈分析了孩子刚才说的话。其实从孩子自己的经历来看,往身上撒尿也不是不可以,只是孩子妈妈坚持说孩子性格“野”,像爷爷一样...

吃饭的时候,孩子妈妈问他:“宝宝什么时候生日?”孩子说:“昨天。”妈妈又问:“那你昨天的生日是怎么过的?”孩子说:“吃吧。”然后我妈问:“你跟谁吃饭了?”在孩子妈妈的不断追问下,她说了一长串,显示出良好的记忆力和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一个高学历的妈妈,脸上挂着满足的笑容,孩子的小脸上能看到一丝骄傲。她似乎很享受在这种智力竞赛中对自己出色表现的认可。

我们生活的世界日新月异,家庭的物质条件也在不断改善。父母的育儿方式和孩子的玩耍方式都在不断更新。短视频,电子游戏,各种早教App……...快速发展的数字技术在家庭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也影响着父母和孩子相处的方式。

技术推动了变革,但也有推不动的东西。一些与传统习俗相关的内容保持不变,比如给祖先磕头,压岁钱。没变的是很多成年人对孩子的态度。比如,孩子明明就在身边,大人却“看不见”:看不到孩子的情感需求,看不到生活中能丰富孩子阅历、帮助孩子成长的机会。他们只是一味的把自己的智力成果当做炫耀的资本。

1936年,意大利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在他的著作《童年的秘密》中指出:“成年人对孩子的不敏感,那种令人惊讶的粗鲁和鲁莽,已经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由来已久的现象。“近百年后,我们再看这段话,会惊讶地发现,现在的孩子精神状况并没有太大的改善,手机和孩子争夺大人的时间甚至更多了。一个成年人的说法是“谁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一个爱孩子的成年人,不自觉地惩罚孩子,会在孩子心里留下一种悲哀——那其实是成年人自己错误的反映。

现代儿童教育学是从发现儿童开始的。找孩子就是看孩子,这被加拿大教育学教授马克斯·范梅南称为“从教育学的角度看”。这种“教育见”需要大人不带先入为主的偏见去看待孩子,以谦卑开放的态度去倾听。这就是和孩子相处的艺术。只有“看透教育”,大人和孩子才能建立起尊重和信任的关系,这是教育的基础。

寻找和跟随孩子,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立场。这一立场在教育思想史上最早由卢梭提出,并被裴斯泰洛之、福禄贝尔、杜威、蒙台梭利、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陈鹤琴等中外教育家不断探索和阐释。,并且早已成为现代教育的“公理”。但教育学中的“公理”如何能“飞入寻常百姓家”,还需要我们每个人的觉醒和行动。

责任编辑:陈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70345.html
上一篇让吵架和搓麻声变少,让歌声和读书声变多
下一篇 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