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教育 一苇:追寻十余载,成就属于中国的“格林童话”

一苇:追寻十余载,成就属于中国的“格林童话”

王梦茜一苇,本名黄俏燕,是广东东莞的一位语文教师,也是2009年冰心儿童文学奖得主。2010年,她暂时放弃个人的文学创作,开启中国民间故事的重述工作。经过11年来的追踪、整理与书写,一苇让那些散落在中国各地的民间故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201…

一苇:追寻十余载,成就属于中国的“格林童话”

王梦倩

魏艺,本名黄巧燕,广东东莞语文教师,2009年冰心儿童文学奖得主。2010年,她暂时放弃了个人的文学创作,开始了中国民间故事的重述。经过11年的追踪、整理和写作,一根芦苇让那些散落在中国各地的民间故事焕发出新的生机。

2017年出版《中国故事》,集结81个重复的中国民间故事;2018年,岭南民间故事带来33个原创岭南故事;2020年出版《你好神话》、《早安神话》、《晚安神话》系列,带孩子走进中国神话的宏大幻想;今年8月,新版《中国故事》出版。书中的256个民间故事,更全面、立体地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一个魏,梦想着为中国孩子建立一个中国故事库,她给自己定下了复述600个中国故事的目标。时至今日,已完成531篇。

有人曾这样评价易维:“她不是卡尔维诺,但她为中国故事做了卡尔维诺式的工作。卡尔维诺复兴了意大利童话,成为这个时代的经典,而伊薇激发了中国故事的生命力。”

“不如学学格林兄弟,整理一个中国民间故事”

魏毅的童年是在爷爷讲的故事中度过的。当时她的父母都在忙着工作,所以平日里她把年幼的孩子留给爷爷照顾。“我爷爷晚年双目失明。为了给我讲故事,他用尽所有的智慧编织故事。小时候,我哭的时候,他给我讲故事。当他讲故事的时候,我变得很开心,很喜欢听。”在一伟的记忆里,爷爷总是坐在竹椅上,背挺直,眼睛闭着。然而,他看起来很聪明,有一个自信的头脑,讲故事时泰然自若,声音平静。那些故事完全出自他自己的内心。祖父给她讲了读书人罗隐的故事。罗茵感到惊异。他成了乞丐,却有一张皇帝的嘴。嘴一开,他就说出了他想要的。祖父还把整个“敬神榜”告诉了她,告诉她姜子牙钓鱼用的是直钩...一只芦苇非常喜欢这些故事。她在《中国故事》的序言中写道:“我的童年是丰富而漫长的。和爷爷在一起的那些日子,我懵懂快乐,一点也不急着长大,甚至不知道自己要长大了。”

然而,随着一代人的成长,回头看,那些曾经熟悉的故事变得陌生,甚至找不到了。那是2004年底,一伟怀孕了。她从市图书馆借了一本《中国民间故事选》,试图重温听爷爷讲故事的温馨时光。当她打开这本书时,她发现里面的故事似乎很奇怪。他们中的大多数只有一个大纲,没有细节,充满了说教,读起来枯燥无味。当时她老公对她说:“你不写童话吗?我们这些小人物做不了大事,哪怕一辈子活在愚昧之中。但是我们总是可以做一些实际的事情。还有德国的格林兄弟,他们花了几十年的时间编了一个德国民间故事。不如我们夫妻二人向他们学习,花几十年时间编一个真正好的中国民间故事?”

编写传统民间故事的想法萌发了,但因为工作和生活的原因一直没有开始。2010年,易伟的丈夫意外去世。很多他们曾经想过一起做的事情,包括整理中国故事,都还没有做。这一巨变让一伟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她经常梦见爷爷给她讲故事,把她拖入纯粹的快乐,让她暂时忘记现实生活中所有的痛苦。“我觉得是时候开始做了,不管是出于对老公的怀念,还是把自己从抑郁的边缘拉回来,整理中国故事。等他走了,就由我来实现他们共同的理想。”

捕捉故事的灵魂并赋予它们生命。

就这样,魏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民间故事复述。她开始买书,每周去图书馆,每天在网上搜索中国民间故事的资料。、刘守华的《中国民间故事史》、顾的《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丁乃同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这些民间文学学者的研究成果构成了中国故事的芦苇图,是中国故事的主要目录。她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她跟着故事地图上的坐标,跟着地图,一个一个写下来。

第一个故事,一根芦苇,从我爷爷讲的“狗耕田”开始。但写完之后,她发现自己的文字在记忆中似乎并不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她看了《格林童话全集》里的《青蛙王子》,然后拿来和《狗耕田》比,似乎太遥远了。于是,易维一度疑惑:是自己不适合这份工作,还是中国故事不能用现代的方式讲?

其实都不是。一个故事讲不好,可能是原文的问题。故事的核心和灵魂都在录制的过程中丢失了。魏突然意识到,他的祖父在童年时告诉他的也许只是这个故事的一个片段。因为故事缺乏内在的完整性,它的灵魂无法在叙述中显露出来。“后来我翻了很多故事书,发现每个地方的“养狗”都有点不一样。我大胆猜测,《狗耕田》原本可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久而久之,散落在不同的地方,被不同的人讲述。或者说这个故事本来就很充分,只是不同的故事讲述者所讲述的只是其中的一面。”魏毅要做的就是顺着这些故事,仿佛在历史的长河中逆流而上,在尽可能多的故事片段中抓住故事的灵魂,慢慢展现故事的真实面目。

一个接一个地追踪故事既费时又费力。有时候一个芦苇找资料找了几个月,也找不到合适的文字;有时候运气好,凭借一条细细的线索,就能找到一段精彩的文字。比如中国民间故事共有四十五种故事类型,其中第一种“蜈蚣报恩”就有“蜈蚣斗蛇”的情节。这个情节让易烊千玺想起了《从百草园到三潭印月》中鲁迅的大母亲小时候讲的《飞天蜈蚣治美女蛇》。《蜈蚣报恩》的核心情节和《飞天蜈蚣治美女蛇》类似。应该是同一个故事,一根芦苇开始追踪。“鲁迅是浙江人,但他的大母亲不识字。我猜这个故事是在江浙一带流传的。于是我买了一本《浙江民间故事》,找到了这个故事。”

追本溯源一个故事后,艺伟需要投入更多的智慧和努力去重塑它。她是这样描述人和故事融合的过程的——先让一个故事落进自己的心里,再用自己的头脑把故事养大,最后用自己的故事语言把故事讲出来。每当芦苇写了一个故事,她就会讲给自己的儿子听,讲给同事的孩子听,或者讲给班里的同学听,看他们会对什么样的情节更感兴趣,然后修改,再讲一遍,如此循环,直到满意为止。

11年来,一个又一个中国民间故事在一根芦苇的整理、叙述和书写中显示出新的生命力,而在这个过程中,她也逐渐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故事。“当我开始做中国故事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进入了一个没有自我的境地。当故事成为主角的时候,我只是为它服务,比如一个农民劳动,一个工匠劳动。”

用中国故事托起中国灵魂

意大利著名作家卡尔维诺曾说:“民间故事是最受欢迎的艺术形式,也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灵魂。”魏毅一直认为,当代孩子的童年里,不应该只有海绵宝宝、奥特曼、蜘蛛侠,还应该有蜗牛姑娘、秃尾老李、九色鹿...这些被选出来复述的中国故事,是她认为最有价值的故事,是几千年来千千最聪明、最强大、最顽强、最有想象力的中国人的头脑创造出来的故事。

今年的第二版《中国故事》分为《在人间》、《万物》、《路》三册。这个世界的故事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充满了人间烟火和人间光明。《万物》重点讲述人与万物相连的故事,充满奇幻魅力和齐一精神;《路的故事》更关注人寻求自我、追求幸福的命题,引领中国人思考终极意义。从形形色色的人心到万物,从人间烟火到极致追求,这些中国故事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触摸民族精神内核的窗口。

比如秃尾老李,讲述了小黑龙如何与超能力相处,实现真我的故事。“故事中,小黑龙的尾巴被父亲剪掉,暗喻了中国古代父权制对有个性的孩子的伤害。这是一个非常真实的比喻。”几乎每个孩子都相信自己有超能力,但在现实挫折面前,如何像小黑龙一样脱胎换骨,大概是大多数人一生中必然会遇到的命题。小黑龙不听话,自卑,勇敢,有担当的性格可能会启发孩子。

另一个例子是《范丹问佛》,讲述了一个叫范丹的乞丐去问佛为什么他很穷的故事。一路上,他遇到蔡元崴、屠公、大姑求助,答应帮他们向佛祖提问。佛曰:“问别人而不问自己,问三而不问四。”范丹做了一件好事,却耽误了自己的事业。魏曾经在小学主题班会上给四年级的小朋友讲过这个故事。那次班会的主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实”和“友善”,但菅义伟在讲座中并没有提到这两个概念。令她惊讶的是,听完故事后,孩子们自己总结了主题。一个孩子说:“我喜欢范丹,因为他很友好,说话算数。”另一个孩子想到《西游记》中唐僧过通天河的故事:“我喜欢范丹,因为他比唐僧更守信用。范丹记得为娃娃鱼提问题,唐僧只顾取经,忘了娃娃鱼!”故事的力量,如春风和雨水,默默地滋养着孩子的心灵。

在易维看来,对故事的思考,就是人类童年的思考。孩子天生就有从故事意象的表象中看到本质的能力。魏的儿子现在是一名高中生。用她的话说,儿子已经从一个缠着妈妈讲故事的小男孩,成长为一个现实主义的理科少年。“比如他学了化学之后,跟我说我之前讲的故事都是假的,《卖甜屁》里的屁甜不到哪里去。”魏笑着感慨道:“他慢慢长大了,从感性走向理性,从形象思维走向逻辑思维。但其实这些看似荒诞的故事都有一个内在的道理。”甜屁”和“臭屁”只是形象。品德高尚的人不朽,品德败坏的人千百年来臭名昭著,这是更本质的真理。”但阿苇并没有试图和儿子解释这一点。她认为故事有一种特殊的天赋,可以变成孩子们心中的宝藏。虽然我儿子现在觉得小时候听到的故事都是假的,但长大后可能会意识到这些故事在人生中的意义。

在《中国故事》的后记中,易维表达了她最朴素的愿望:“书中所有的故事都来自中国人民,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从东方文明的深根中汲取养分,最终生成自己。希望新一代的中华儿女能够自由地渗透到引人入胜的故事时间里,成长为自己,生成新一代的中国心。”

附言

无论是复述中国故事,还是教书育人,艺唯始终面向孩子们;同时,她心里住着一个从未长大的孩子。她爱看宫崎骏其人的动画电影,看了一遍又一遍;她最喜欢的作家是安徒生和宫泽贤治。她把他们的童话放在枕头边,每天睡觉前翻着童话才能安然入睡。她也很爱陶渊明。在她看来,《桃花源记》是一个美丽的童话...一个充满灵性的童话,给了魏一颗纯净的心和面对世界的智慧、爱心和力量。

在复述中国故事之前,易维是一名儿童文学作家,她有自己的写作计划。在走上复述中国故事的道路后,一伟暂停了文学创作,但每次开始写东西,就发现自己写不下去了。“我无数次怀疑自己是不是再也写不出原创童话了。”就魏昱而言,从文学创作到复述中国故事,从一个童话作家到中国故事的组织者,是一条从“有我之境”到“无我之境”的道路。她放下更“自我”的写作,让中国故事成为主角,而自己则为故事服务。

这种状态已经持续了11年。完成600个中国故事的复述后,是否能回到更自由纯粹的写作状态?魏一点也不确定。可能会有遗憾,但她从来没有后悔过。“但是做好事,莫问的未来”,这八个字在范丹的《问佛》中,是她一路走来真实的内心写照。“不要问最后能得到什么,也不要问值不值。一切都会落实到现在。背诵这600个中国故事是我现在要做的事情。”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70384.html
上一篇青少年司法社工介入案例
下一篇 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