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教育 书法作为各中小学的特色课程,承担起了引领学生

书法作为各中小学的特色课程,承担起了引领学生

孙敏2013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书法教育的总体目标:“学习和掌握硬笔、毛笔书写汉字的基本技法,提高书写能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陶冶性情,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激发热爱汉字、学习书法的热情,…

书法作为各中小学的特色课程,承担起了引领学生

孙敏

在教育部2013年发布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了书法教育的总体目标:“学习和掌握用硬笔和毛笔书写汉字的基本技能,提高书写能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陶冶性情,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激发热爱汉字、学习书法的热情,珍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爱国热情。”作者所在的学校自建校以来,一直重视书法教学,以书法特色闻名全国。近年来,学校逐步丰富书法课程的内容和内涵,全力以“书法Plus”课程为载体,激发办学活力,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全面发展,加快学校内涵发展。

课程目标,明确方向和重点

从德育的角度来看,单纯以技能为基础的书法教育是薄弱的。为了全面提升书法教育的实效性,学校在2018年重构了“博文书法”的教育目标,修订制定了“书法加基础课程”的课程目标:通过“书法加基础课程”,让学生掌握书写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使书写更加熟练、流畅;通过“书法+整合课程”实现冯英学派的教育路径,实现立德庶人的教育目标;通过“书法Plus”课程,提高办学质量,将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区域领先、全国知名”的书法学校。

课程实施,借书育人全人

基础课,巩固技能,培养品格。学校一直在努力丰富书法课的教学内容,规范教学形式,创新教学方法,使用自编教材,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教授学生丰富的软笔书法风格(楷、隶、篆、兴均在教学之列)。学校坚持让学生“软硬兼施”,保证学生每周一节书法大课练软笔,每天15分钟书法小课练硬笔。通过硬笔学习,架起汉字的骨架,软笔练习填充汉字的血肉,软硬兼施,帮助学生掌握书写技巧。此外,还定期开展四项学习活动:欣赏名著,增强民族自豪感;练习书法作品,锤炼意志品质;讲名人故事,促进人格发展;表演经典节目,体验文化精髓。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可以感受书法创作之美,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被书法家高尚清廉的品质所感染,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温暖心灵。

课程整合,书画精神。根据学校书法固有的文化因素,自然融入到各学科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就是“书法+学科课程”。学校成立了“探索汉字起源”和“背诵书写小古文”项目组。“书法+语文”的实践,让学生感受到书法蕴含的文化魅力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引导学生用金丝画拼出甲骨文图案,用剪纸展示汉字从甲骨文到行书的演变,用琵琶静静书写,编排书法体操...各种“书法+美术”课程提高了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文化素养。二是“书法+研究课程”。通过“行走书法”、“云中漫步、研读甲骨”等研学活动,拓宽书法教育领域,让学生不仅能实地了解书法家的故事、欣赏书法作品,还能以旅游为契机,学会如何文明出行。书法整合课程丰富了学生接受文化熏陶、形成文化认同的路径。同时将书法教育与学生的文化建设和精神成长相结合,起到了良好的教育功能,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怀。

课程评价,强调多样性和共同发展

教育家狄斯托曾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技巧,而在于启发、唤起和鼓舞。”学校尊重个体发展,采用多元化的书法课程评价方式。比如在“过程+结果”评价的指导下,诞生了书法九级评价体系;定期举办“师生现场书法大赛”、“百名小书法家评选”、“我爱书法故事大赛”等活动,以教师引领学生,以比赛促进实践,齐抓共管,齐头并进。在“参与+作品”的评价中,鼓励学生在参与中成长,在创造中收获。通过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班级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让学生共同进步,师生在教学中相互学习。

学校坚持构建“书法加”课程体系,以书法为核心,将“写字得体、做人正直”有机融合,努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书修身、启迪智慧、陶冶品格、强身健体,在坚持和创新中实现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编辑:王子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70761.html
上一篇语文课堂创新教学形式论文
下一篇 弘扬劳动精神,争做时代青年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