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教育 学习无意义感滋长,如何激发孩子学习动力

学习无意义感滋长,如何激发孩子学习动力

刘洁“我们永远处在一个刷题的环境中,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不知从何时起,学习的无意义感、无价值感开始在儿童青少年群体滋生并蔓延,类似“读高中是为了考好大学,考好大学是为了找好工作”的“教育价值说”已很难激发孩子…

学习无意义感滋长,如何激发孩子学习动力

刘洁

“我们总是处在一个刷题的环境中,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更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不知从何时起,学习的无意义感和无价值感开始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滋生蔓延。像“上高中是为了考个好大学,考个好大学是为了找个好工作”这样的“教育价值论”已经很难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了。在“为什么要学习”的困惑下,很多孩子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为什么会这样?怎样才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针对这些问题,《教育家》杂志邀请了相关专家进行探讨。

关于“为什么要学习”的困惑,反映了儿童青少年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程红兵:这反映了一些儿童和青少年缺乏学习意义感。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每个人在做事的时候都应该知道行为的意义。今天,一些学生对学习的意义缺乏基本的理解,或者换句话说,关于学习的意义的假设没有一个能让他们真诚地认同、相信和接受它。而他自己也没有办法对学习的意义建构有效的认知。哲学家尼采曾经说过:“一个人如果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他就能忍受任何一种生活。”显然,意义感使人更能忍受痛苦,克服困难,对我们起着指导和支持作用。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没有什么意义感,哪怕一点点痛苦都会让他绝望。一个不知道学习的意义的学生,将无法承受学习带来的痛苦和烦恼,对学习持无所谓的态度,甚至放弃学习。表面上看他还在学校,还在教室,但是学习已经出了神,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杨雄:关于“为什么要学习”的困惑,反映了当代儿童青少年的无力感,心理学上也称之为“习得性无助”。有的孩子会形成无论怎么努力都改变不了事情结果的认知,然后会选择放弃努力。

◎肖静:这种困惑本质上是儿童青少年厌学的表现,属于厌学中的认知偏差。简单来说,孩子在学习目标上出现了动摇。这通常基于两个前提或问题——

第一,可能是学习这个东西让孩子和青少年产生了不好的体验。他们经历不愉快、委屈、焦虑和担心等不良情绪,或者因为学习而出现不良的人际关系。这对他们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从而影响他们对学习和学习过程的看法。

第二,可能是孩子和青少年在学习这件事情上遇到了困难。他们学不会,得不到好的结果和反馈,也无法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以至于问题持续存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往往会崩溃,会产生疑惑:我为什么要学习?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现在的孩子对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的困惑?

◎程红兵:任何事物都有外在的目的和意义,也有内在的目的和意义,学习也是如此。学习的外在目的和意义是学习能带来的其他价值。比如古语有云“书中有千斤粟,书中有黄金屋,书中有颜如玉”。时至今日,很多家长依然无法摆脱这种思维方式。他们只看重学习的外在意义,把学习可能(不一定)带来的好处作为学习的唯一意义。学习是为了高考,高考是为了找个好工作。有好工作就有幸福生活——这是这些父母的基本逻辑。更可怕的是,一些老师也认同这种逻辑,并以此来激励学生。这种忽视学习的内在目的和意义,单纯从外在角度阐述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的说法,有一种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其逻辑推理过程也很不严密,把可能的情况定义为必然的现实。一旦这种修辞的某一部分被现实否定(甚至被少数案例否定)或被学生拒绝,整个意义系统的修辞就会被学生彻底推翻。这种概率很大,现实中也经常出现。这是学生对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感到茫然的重要原因。

◎程:学生对学习目的和意义的迷茫,是教育和社会上一些僵化的制度和长期存在的问题造成的。

第一,人的学习包括很多内容。我们应该让学生在一种自然的状态下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产生学习的兴趣。但是,教育过早地限制了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孩子就会阅读,才会观察。所有的词都来源于概念,概念是空孔和简短的。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孩子很难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一切为了分数,学生无法在一个自然的过程中成长,被打了“激素”——幼儿园要像小学,小学要像中学,中学要像大学。为了得分,我们放弃了太多东西。

其次,在精英教育模式下,只有20%左右的学生能成为所谓的“成功者”,其余80%都是“失败者”。试想一下,一个分数一直在及格线以下,一直处于失败状态的孩子,能有学习的兴趣吗?能一直保持学习的意义感吗?

第三,当前社会导向和人才市场存在问题。“颜值经济”盛行,歌手、影星一张脸就能暴富。而有些读博的人,可能连房子都买不起,生活贫困。这样看来,“颜值”的效用似乎大于一切努力,学习也和以后的生活没有直接关系。我想很多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都会从大学毕业生和博士毕业生身上看到自己的未来。在学习中看不到希望,尝不到甜头的情况下,怎么能指望孩子找到学习的意义呢?

◎杨雄: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社会竞争加剧。无论升学、高考还是就业,年轻人压力都很大。只有少数孩子能适应高强度的竞争,大部分最后都被淘汰了。孩子看不到希望,自然找不到学习的意义。

第二,社会发展太快。人的大脑发育是非常缓慢的,孩子的成长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不断碰壁,不断面对和回答问题。但是现在我们的社会发展太快了,一切都在被压缩。我们不允许慢,根本不给孩子试错的机会,要么是,要么不是,没有第二次机会。这会导致孩子感到无力——既然努力无用,那就干脆“平躺”吧。而且快速发展的社会让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而我们人类的天性就是追求稳定和安全。面对社会的快速变化,孩子根本抓不住。

第三,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放大了人们的焦虑。一方面,互联网算法和人工智能反过来在控制人类,人脑无法与计算机抗衡,于是焦虑滋生。另一方面,自从有了朋友圈,一些家长开始晒自己的“鸡宝宝”过程,晒自己优秀的孩子,这让原本淡定的家长不淡定了,焦虑感与日俱增。这种压力必然会转嫁到孩子身上,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过早开发,让孩子无所适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71143.html
上一篇把真正的“学习”还给学生
下一篇 学而惑然后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