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教育 自由而有光的语文课,为孩子打开世界

自由而有光的语文课,为孩子打开世界

王梦茜提起语文教师郭初阳,业内同行往往称呼他为“新生代语文教育领军人”或“体制教育的反思者”。2005年,郭初阳以一堂公开课《项链》震惊教坛,并由此拿到了全国语文课堂教学大赛的冠军。此后,他的公开课仿若“巴黎时装发布会”,令人充满期待,也令…

自由而有光的语文课,为孩子打开世界

王梦倩

语文老师郭楚阳,常被业内同行称为“新一代语文教育的领军人物”或“机构教育的思考者”。2005年,郭楚阳以一堂公开课《项链》震惊教学圈,并因此获得全国语文课堂教学大赛冠军。从此,他的公开课就像“巴黎时装秀”一样,让人充满期待,叹为观止。

2020年9月,郭初阳《语文课》出版。这是一套小书,共12册,其中10册是课堂实录,还原了郭初阳老师20多年的10堂经典课。在儿童哲学课上,他和学生讨论什么是自由、平等、智慧;在批判性思维课上,他和学生们用媒体“事实核查”来验证林肯是否真的是鞋匠的儿子。在小说阅读课上,他铺陈了项链女主角和灰姑娘的关系。在散文阅读课上,他将冯骥才的《珍珠鸟》与斯蒂芬·茨威格的《棋谱》联系起来,引发人们对“鸟”与“笼”关系的重新思考……以经典文本为起点,郭楚阳带着他的学生走向文学、哲学、社会和更广阔的空空间。这个时候,语文就成了孩子打开世界的方式。

独立教师之路

回顾24年的语文教学生涯,郭楚阳将其分为三个阶段,恰好可以借用尼采精神的三个变体:骆驼、狮子、孩子。“骆驼”代表被动服从安排。1996年从杭州师范大学毕业后,郭楚阳在杭州翠园中学任教,成为一名普通的语文老师。在长达六年的第一个教育生涯中,郭楚阳在初三做了四年的守门老师。“研究教材,评估命题,打磨应试技巧...当时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帮助孩子通过考试,出现了骆驼负重的状态。”第二个六年,郭初阳被调到杭州外国语学校。在这所宽容的学校里,教学氛围也很自由。郭楚阳带着他的学生在语文课上做了很多探索。精神自主性被激发,从“骆驼”变成“狮子”,意味着从被动变成主动,希望创造新的价值,获得更多的自由。2008年,郭楚阳离开了任教六年的杭州外国语学校,随后成为杭州杜悦馆的汉语教学负责人,开始以一个更加独立的汉语教师的身份探索汉语教育,从而进入“儿童”阶段。“我把这里的孩子理解为更小的婴儿,他们天真无知。所以第三阶段的开始,是回到完全遗忘的状态,一无所有,对自己的内心做一些更深入的挖掘。”

离开学校后,郭楚阳需要自己开发教材,接受来自市场、家长和学生的检验。“我们上的中文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文学课。我们从不做练习,也不谈论任何与语文考试有关的事情。当我们面对市场,回归文学的时候,我们要完全通过语文课本身的魅力来生活,让孩子们在这里感受到语文的乐趣和魅力,从中获取营养,帮助他们在更高的层次上建立自己的心灵。”

沿着这个思路出发时,郭初阳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面对巨大的虚无,我发现原来的经验似乎不再适用”,他需要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课程体系。在从无到有的成长过程中,郭初阳只遵守两个原则——一是选择伟大的文学作品,二是注重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适应。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罗大力的《郭初阳给孩子们讲水晶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冯内古特的《幽默大师哈里森·贝吉龙》...在他看来,老师有点像媒人,在学生和伟大的文学作品之间架起桥梁。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一个教师带领一群学生,尝试与伟大作品交流的过程。“在孩子成长的塑造期,他们在慢慢塑造自己,形成外在的结构。这个时候,内容的填充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一个孩子在这个阶段能够接触到伟大的文学作品,养成探索真理的精神,他成长的基础就会相对稳固。”

在“可教的时刻”相遇

郭楚阳的课堂自由而细致;既放松又紧张。这些看似矛盾的状态,通过他的穿线,可以奇妙的结合在一起。“孩子心理放松,精神却紧张,就像在玩烧脑游戏。他们必须专注于它,但享受它。”

当学习者有一颗向往的心,教授想教也能教,师生在某个“可教的时刻”相遇,好的教育自然会发生。“可教时刻”有时是老师预设的,有时是临时发生的。郭楚阳举了两个例子。

前段时间,郭楚阳上了一堂公开课,叫《猜一首诗》。这首诗是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的《严肃的时刻》。郭楚阳在课堂上设置了两个猜测。一个是让学生猜每一节中的四个动词,另一个是猜一个在这首诗中重复四次的成语。在猜成语时,学生们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他们将答案填入诗中,并大声朗读出来。他们每念一个答案,现场都是哄堂大笑。

a:此刻是谁在世界的某个地方哭泣,在世界上无时无刻不在哭泣,为我哭泣。

b:现在,有人在夜里的某个地方笑,在夜里静静地,笑我。

学生:此刻谁在世界的某个地方行走,以一种神秘的方式行走在世界上,向我走来。

学生:谁此刻会在世界的某个地方被处决,带着悲喜交加的心情死在世界上。看着我。

……

“答案是什么?大家都很好奇。当每个人的胃口都被吊起来的时候,当每个人都很饿的时候,可教的时间就发生了。此时揭晓答案——无缘无故。那么,为什么是这个词呢?”这是一个老师通过教学环节的设置创造的“可教时刻”。

第二个例子来自郭楚阳的一个同事。那堂语文课讲的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老师和学生都在研究第一段——这几天,我心里比较烦躁。今晚坐在院子里乘凉,突然想起了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个满月的照耀下,我想它一定看起来不一样。月亮渐渐升起,再也听不到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笑声;我老婆正在房间里拍着闰子,迷迷糊糊地哼着安眠歌。我悄悄地穿上我的大衬衫,拿出来。

突然他举手问:“他为什么把它拿到门口?”老师和一切众生都愣了一下,不明白这个问题的要点。“门这么重,他怎么带的?”举手继续问。沉默了一会儿,大家都有了反应,整个学校充满了笑声。

这是一个暂时的“可教的时刻”。“如果是没有经验的老师,他可能会简单解释一下。但我们可以抓住这个机会,以“门”作为文本解读的起点。比如这篇文章,开头是“门”,结尾是“门”。这里的“门”是什么意思?现代文学史上还有一个名门,出自鲁迅的《我们现在是怎样的父亲》。鲁迅的门和朱自清的门有什么异同?

如何让“可教时刻”成为课堂上的亮点时刻?郭楚阳对此的回答是:“这取决于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和理解,取决于课堂上自然、轻松、活泼的气氛,以及高质量的课文和高质量的问题。在诸多因素的合力下,可能会出现一个高光时刻。”

课堂是一条河,一场战斗,一场戏剧,一个导火索。

在郭初阳的备课过程中,类似的学者都在做一个调查研究——考证、解读、阐述、引申,选取优质素材,合理组织。课前循序渐进,在课堂上创造环环相扣。在探索“如何备课”之前,你可能要先了解“什么是好课”。郭楚阳用了四个类比来帮助我们理解课堂的不同方面。

课堂就像一条河流,充满了思维的流动,能给学生带来深刻的体验。“如果是一篇信息量不足的干巴巴的单篇文章,思维的河床就会干涸,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所以我们备课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就是课文的蓄水量大不大。这样,无论学生是一头扎进某个材料,还是从这个材料游到下一个材料,都处于丰富的思维流中。读书如静水般深,讨论如水库开闸般精彩。”

课堂也像一场战斗。“就像一场战斗前的士兵编队一样,在正式上课前,教师要对教学的兵力和弹药进行妥善的安排。战斗的号角一吹,主角就是学生。”在郭楚阳的课堂上,很多材料的出现往往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例如,在“牧羊人的故事”一课中,他用绘本《鲸鱼》和短片《十次方》帮助学生从微观到宏观,从虚构世界到现实世界,理解“迫使一种观点不被发表的特殊罪恶是它对整个人类的掠夺”这句话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再比如《珍珠鸟》,他在其中呈现了电影《鸟》中的一个片段,促使学生对“笼子”有了不一样的视角和更深层次的思考。

教室还是一出戏。“年轻老师愿意把自己当成剧中的明星,但资深老师知道,老师的正确定位应该是一部剧的导演,课堂是学生的舞台。”在郭楚阳的课堂上,麦克风会依次在学生手中传递,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发言机会。无论是朗读课文,还是讨论交流,学生的声音都是课堂上最响亮的,而郭楚阳只是听着,回应着,或者轻推几句。

教室是导火索。在郭楚阳眼里,优质课堂是这样的:上课的过程就是导火索燃烧的过程,火花四溅。在宣布上课的那一刻,最好是导火索被引爆,产生的巨大力量会把学生推向更多的经典文本。“所以一节课结束后,学生的爆发性思维和阅读才真正开始。他们会充满好奇心和乐趣去阅读大量的文本。"

在45分钟的过渡中,许多简单的道理在课间的反思中逐渐显露。郭初阳有一句很喜欢的教育名言,出自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三个任何东西”理论。翻译成中文只有27个字——任何学科的基本原理都可以以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人。对于郭楚阳来说,找到合适的形式是他安身立命的学问。这种形式可以是关于文字的游戏,可以是对公共生活的干预,也可以是跨艺术的融合。“总之,我们可以和中小学生谈论任何话题,只要找对方法。”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71534.html
上一篇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下一篇 李桂莲:春风化雨,于无声处铸口碑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