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新闻 新中国第一代将军大使出征记

新中国第一代将军大使出征记

孟兰英新中国成立伊始,外交官队伍要“另起炉灶”,派什么人任驻外大使成了难题。周恩来说:(外交干部)首先从军队中调,军队干部经过战争的考验,是最靠得住的!毛泽东说:中国的首批驻外大使都是从军队里调来的高级干部,他们都是将军。将军当大使好!国家…

孟蓝瑛

新中国成立之初,外交官队伍不得不“另起炉灶”,任命某人担任驻外大使成了难题。周恩来说:(外交干部)都是先从部队调来的,经过战争考验的军队干部最可靠!毛泽东说,中国第一批驻外大使都是军队转业的高级干部。他们都是将军。当大使真好!国家需要,将军别无选择。

1950年初春,一群身着军装的将军们,手持战火,从各个战区汇集到北京,高挂国徽,步入外交部大门。

时任解放军第七兵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的姬鹏飞,将外交部工作亲自转交给周总理。接到命令后,他大吃一惊,于是去上海找老首长粟裕谈话。苏羽耐心地对他说:“你是个军人。国家需要,将军却别无选择!”粟裕的一句话,让姬鹏飞的思想工作完成了。

时任华北军区第二兵团(后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兵团,即著名的杨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的耿飚接到调令赶赴北京时,周总理问他的想法。耿飚直截了当地回答:“坚决服从命令。但我对外交一窍不通!”其实这是耿飚的谦虚。他对外交并不陌生。抗日战争时期,负责接待美军观察组到晋察冀军区的访问;解放战争期间,他协助周恩来、叶剑英进行军事调解,并与美国和蒋介石的代表打交道。

除姬鹏飞、耿飚外,还有、韩、袁忠贤等首任驻外大使在战争初期参与外交活动。

1950年的第一批将军大使中,虽然有几位从未接触过外交事务,但他们都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在长期的军事政治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虽然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40岁左右,但都是能文能武的儒将。“将军大使”级

在就职之前,为了使这些转行从事外交的将军们更快地适应“大使”的新角色,外交部根据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指示举办了一期培训班。培训班的地址设在北京前门外的新华饭店。

住旅馆曾经是一件乐事,却让这些扎根根据地、战场多年的“土八路”吃了不少苦头。习惯了睡草席,睡门板,睡窑洞,突然被要求睡酒店的弹簧床,一下子真的很难适应。

还有人在不习惯的地方称呼,很多人把称呼从一般的某某改成了大使,也让他们一时无法适应。对于这些冒着生命危险的将军来说,其实最大的困难恐怕就是角色的转换。然而,面对国家利益和个人感情的抉择,10位已经服了半辈子兵役的共和国将军毫不犹豫地脱下军装,放下威严。

毛主席和周总理非常重视新中国的第一批驻外大使。学习班期间,周总理多次看望。他巧妙地把“外交”和“军事”联系起来,引起了将军们的兴趣。他鼓励将军们把几十年在战场上积累的“武功”经验灵活运用到外交场合的“武功”中。说到打仗,将军们精神焕发,对外交工作很感兴趣。

在学习班中,外交部邀请了各行各业的学者专家授课。专家们谈到了国际法、外交史、领事条约、外交文件、国际法庭、《联合国宪章》、外交特权和豁免等等。还举办了外交文件展览,包括国书、笔记、备忘录、电报、会议记录和其他文件。这些文件没有一个将军见过,看了之后大开眼界。他们非常仔细地阅读这些文件,逐字逐句地思考。黄镇大使的夫人朱琳突然说:“这不是介绍信吗?”大家哄堂大笑,室内气氛顿时活跃起来。看通过窗口提交的凭据,“以小见大”

1950年3月10日下午,就在毛泽东从苏联访问回来几天后,罗马尼亚首任驻华大使正要递交国书。在周恩来的同意下,各国大使被安排在秦征大厅旁边的小屋里,通过窗户纸上的小孔观看递交国书的全过程。

仪式开始前,周恩来前来检查。他不想把纸洞戳得太大,说外国人看到大厅里这里那里一排大洞不雅观。只有每个人被允许用铅笔戳一个小洞。他还意味深长地告诉大使们:“洞虽小,也要善于以小见大。”

将军们和大使们就这样通过屏幕上的微小缝隙观看了递交国书的全过程,在实践中体会到了“以小见大”的深刻含义。

有的同志向毛主席提出:“我们不懂外语,有困难,怕外交工作做不好。”毛泽东说:“目前,我们的高级干部中懂外语的人很少,所以我们必须派遣大使!如果你一时不懂外语,也可以当好大使。汉朝的班超和张骞不是也懂外语吗?但他们出使西域,不仅不辱使命,而且功勋卓著。”他还幽默地说:“将军当大使挺好的。有什么好的?首先,你出门我们可以放心,因为你不会跑了。”毛泽东说这“不会跑掉”,因为新闻刚刚报道了某个国家的外国使节叛逃。周恩来笑着附和道:“革命军人政治觉悟高,立场坚定,纪律性强。”

采访中,毛泽东还很严肃地说:“你们这些出国当大使的将军,不算转业,但是可以保留军籍。”外交无小事,一封信重千斤。

耿飚抵达后不久,赶上瑞典老国王古斯塔夫五世逝世,当时耿飚正在丹麦筹备建馆事宜,于是请驻瑞士大使馆写了一封吊唁信,寄给瑞典外交部,表达对国王逝世的深切哀悼。当时中国驻瑞士大使馆没有人懂法语,所以用英语写。大使馆聘请的一名法语顾问被要求翻译成法语,然后工作人员根据翻译的内容逐字打字。吊唁信打印出来后,大使馆秘书立即将它送到瑞典外交部。

瑞典外交部礼宾司的工作人员看到吊唁信时,立刻皱起了眉头。大使馆的秘书觉得很奇怪,问发生了什么事。工作人员指着慰问信说:“这个字不能这么写!”大使馆秘书回去找到法国顾问,立刻出了一身冷汗,简直是灾难。原来是使馆工作人员打字不小心,其中一个字漏了一个字母。原来的“哀”变成了“荣”,意思相反。耿飚闻讯后,立即从丹麦返回瑞典,重印慰问信,并亲自交给瑞典外交大臣。瑞典外交部表示,他们仔细分析了吊唁信的含义,确认这只是一个技术性错误。而且大使亲自前来再次道歉慰问,让人深深感受到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

小错差点酿成大错,耿飚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外交无小事”这句话的分量。在关键时刻用生命保卫周总理。

1955年4月16日,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机场,许多人早早等候在这里,欢迎参加亚非会议的中国代表团。当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慢慢走出机舱时,整个机场沸腾了!在密密麻麻的人群中,一个身影始终跟在周总理的身边,一脸的凝重和紧张与周总理平静的表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个人就是中国驻印尼大使黄镇。

1954年初,万隆会议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然而,就在会议前夕,发生了“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国民党当局企图在印尼暗杀周恩来。虽然周恩来一行临时改变路线,幸免于难,但暗杀的矛头直指周恩来,这让黄镇大使感到担忧。此前,黄镇已经安排了一些强壮的会武术的海外华人分散在成千上万的欢迎人群中。使馆人员全部出动,用身体筑起层层高墙保卫周总理的安全。尽管安保工作安排得如此周密,黄镇仍然不敢懈怠。

为了转移注意力,大使馆派了三辆一模一样的汽车去机场迎接总理。欢迎仪式结束后,按照原计划,总理应该乘坐第一辆车,随后黄镇和夫人乘坐第二辆车。但就在上车前,黄镇突然临时改变了计划。他向妻子朱琳使眼色,示意她用周总理的车作掩护。

机场外和街道两旁都是欢迎的人群。因为公共汽车上挂着窗帘,人们都以为周恩来总理坐在汽车里。此时,坐在车里的朱琳感慨万千。她心想,如果真的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换掉首相也是值得的。

在万隆会议期间,黄镇就是以这种勇气和谋略保卫了周总理的安全,表现了一般外交家的真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先后派出了20位将军和大使。1984年底,最后一位在任的将军大使丁国爵启程回国。至此,“将军大使”全部退出中国外交舞台。

(摘自《党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8211.html
上一篇从“孔融让梨”到“约翰争苹果”
下一篇 哈里斯: 拜登选中的女拍档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