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历史 繁华落尽话斯文

繁华落尽话斯文

冀成武近来喜读老先生洗尽铅华之作,这些长者所做小品随笔读来不急不徐,不喜不怒,雅正而尽显斯文。上个月拜读了梁才先生的《九秩初度》,抚卷长思,读后感怀,耐读可谓经得起再读三读,不像一般花样文章一拔拉到底,稀汤寡水,而是隐约树丛中,犹闻话语声,…

吴极

最近喜欢看老先生的作品,这些长辈写的散文,不急不躁,不喜不怒,飘逸飘逸。上个月,我读了蔡亮先生的《九阶之首》。我深有感触,看完之后感觉怀孕了。我能够忍受读三遍。不像一般的花式文章都是画到最后,汤少水少。反而是我在灌木丛里隐隐作痛,还听得见话,也不知道云在哪里。我觉得自己像个邻居。梁先生已经90岁了。他的祖籍是平遥。长期在太谷从事教育和文史工作。他是一位精神矍铄、平易近人、道德文章一流、书法有造诣的老人。现在他住在榆次。慢下来,看看周围,看看周围,向后看,先看短的,再看长的,慢慢欣赏。比如先拿洛阳铲找出来,再拿小铲子慢慢清理。一层一层的都很慢,怕破坏宝藏,怕失去宝宝。完全不像看一些鸡汤作品,比如开挖掘机一天一万字,做着残酷的工作,对文字和纸张毫不怜惜。

放在我面前的李金斋的诗集和散文集,很醒目。作者郭成先生是蔡亮先生的导师。有梁先生这样高姿态的学者,是不能含糊的。郭老生于1907年,卒于2000年。他叫军师,神斋,晚生,东陆弟子,李金斋主人,信天翁,平遥人。毕业于省民族师范学校和省教育学院。除了民国时期发表的作品,他一生都是教师。主要著作写于1978年退休后,学识渊博,被誉为平遥的“活字典”、“学术带头人”。

郭成先生早期的学习时间,可以说是中国古典文化最后的繁荣时期。我们称之为中学,西学渐成气候。在他这一代,有孩子中学的成绩,有西学的训练。两种不同的教育相辅相成,很多知识分子可以打通古今,学贯中西。在日本侵略者入侵中国之前,他们接受了完整的教育。他们的学习和修养很重,他们的学习精神融合了东西方教育的精华。他的《李金斋诗文集》共八卷,包括轶事、诗文、札记、学术等。

先看故事,写的津津有味。比如《艺术之城》一文中提到清远人“十四红”是著名演员,他们的《剪黄袍》等剧目堪称极品。EMI找他录音的时候,这家伙没要太多钱,也没成。可惜我们没有有幸听到。先生对晋剧情有独钟,曰:“子曰齐听少乐,‘不知三月肉味。如果他听晋剧,他可能会忘记吃肉。“这还不够。我甚至还专门写了一篇《论晋剧》,为晋剧鸣不平。就像宋代赵文的词,“争一脉为斯文,斯文在此,甘坤未尽。“摘录如下:

有这样一种人。我不知道他知不知道晋剧,他竟然说晋剧是地方戏,而且是用文字写的,在报刊上发表。我说,地方戏是地方戏,但不是小戏,是大戏。这不是我个人的偏见。请看一篇来自香港的戏剧评论。"最好的老戏是昆曲,其次是京剧和晋剧."它发表在20世纪70年代的《参考消息》上。

有意思的是,郭老师说当年平遥有街乐,他用乐谱记了下来。“悠扬委婉的方式是卖碗瓢勺——好吃的碗瓢勺”“爽口高亢的方式是腊月卖瓜卖瓜——烂铁麻绳纸筋,让你拿去换瓜花生”,卖瓜子花生的喊声是“酸梅糖,瓜子花生梨来了”。就几段,略述一下。

在“宗教”一节中,提到平遥有个俗人叫纪,他信佛,离家到太子寺修行。临终时“弥留之际,呼吸如丝,连诵大悲咒,时动时停”。在日本沦陷期间,一个叫鲁的基督徒被日本人强迫忏悔,并数次被施以冷水酷刑。这个人态度坚决地说:“天知道!”,魔鬼终于别无选择。《闹元宵》一文写道,清代知府李守治,据说清雅清廉。他没有给湖南老家寄钱,而是经常向家里要钱。每个人都是有信仰的人。繁华已逝,温柔满满,但真正的繁华少不了温柔。

《丰富的语言》这篇文章是一门大学问。比如把我爸叫我哥,把我妈叫我姐,这是古代汉语的遗迹。《但现在我记得那一夜,那场风暴》中的“悠悠飞来”和“夜幕降临”都是古词。平遥人说“孟莉阁”是元曲中“一药阁”的音译。还有很多民间谚语,比如“人随种子,地随田埂”,“守一处不如守一处”,“贤妻问子”。不胜枚举,文字的繁荣,古语的温柔,都不是轻易可以抹去的。守住文化的根,这是很大的贡献。

光绪三年,人吃人,全县人口从27万减少到9万。许多家庭买不起棺材,所以他们锯掉壁橱,埋葬死者。《平遥上空两宫尘》中写道:“两宫去后,沈世贞在平遥郡膝盖肿了半个月。就是因为一天磕头跪了无数次。”接下来就是介休了,我们县令没办好这个钦差差事。一个义和团同情者赶着去兜风,跑腿的人屁股挨了一顿板子,知府被撤职,再也不用了。当官真的很难受。心安理得不是当官的。破坏性的繁华,但是温柔,在老佛爷眼里,一个奴隶不可能温柔。在普通人眼里,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节操温柔。饿死了也不能卷个凉席埋了,一个活着的人一天离不开斯文。

轶事故事丰富多彩,不能多记。再看诗歌。是诗唱,温柔的吟诵。比如《咏梅》一诗写道:“梅花开在岭南。今天,我答应你很长时间。北地胭脂从不嫉妒,故能与春过江来。”说的是梅花,说的是追求,不是嫉妒,不是攀比。虽然你够不到,但是你的心向往着。一首《咏荷花》诗:“一种相思百种痴,此花不可识女。伊思之,梦断肠于第三夜。”讲的是闺蜜的辛酸,讲的是痴情。世间万物皆不如意,相思病却感人。韦辛的书感:“认真推八年,不为往事所扰。”此生艰难如撑船路,波涛汹涌。“岁月是悲惨的,我已经老到可以活下去了。回望风雨,幸枯树逢春。”步韵与程志平》:“回首几十年沧桑,都是过眼云烟。尝尽世间的酸甜苦辣之后,身体的盈缺是不确定的。谁能向曾恺学习?看人,早知智者。北京满满的乡愁,唱着唱着接过弦。“酸甜苦辣,风和弦,内敛温柔,情谊深厚。程志平,一个绅士,是国家物价局局长。

让我们来欣赏另一篇读书笔记,比如《活页文选》序言中的一篇:

我离开了玄堂,来到莲幕参观。钻纸的心,却依然为书效力;寄荣行,却未能铸笔。在日常生活中,向所有学生教授汉语,然后选择活页文选,称重并汇编成教材。验碎金,铺锦。花织贝壳,曜日点缀琉球。抱楼台,拆成碎片;你们在一起谁会迷茫?谈论晋亮是一种模式。徐二,包镇。

看看郭先生的古文,文中的繁华,真诚温柔都在这里。出色的技巧,杜尔金珍,除了我没有人,无论如何,Homais人。

学习不是勤奋努力,也不可能那么洒脱。反过来,就是典型。看《再来一桌》这篇文章:

20世纪30年代,任申是陕西的一位老人。它的题目是《论清官民貌》,叫做《汉书》,意思是清官是百姓的榜样。一张试卷写道:“清官民不知其人。有一张华氏表,一张摄氏表,现在又有一张清廉官民表……”答卷可笑,最后不及格。

这家伙看起来像个理工男。他懂体温计,却没学好文言文。真的很没礼貌。1977年恢复高考的时候,武夷有一段解释“什么是玄学?”有人回答:“能上大学就上,不能上就不上。”还有人回答“你不能怎么上大学?”可以和清官民的“表”相提并论。不好好学习,就会被扫地出门。

我愚蠢,目光短浅,又目光远大。我好像没遇到过像郭老师这样,能文能武的人。精通八卦掌的吴,不是一个会表演的人。晋中很有名。八十多岁的时候,他在太原坐车。两个小男孩挤了他一下。老人轻轻地摇了摇胳膊,两个男孩差点摔倒。估计只用了三次就成功了。散文更差,诗词歌赋水平也不低,尤其是骈文。十五岁时,散文《花木兰传》入选山西省小学生散文集,并在各地发行。尤其是1932年出版的《文学通论》,至今仍令人眼花缭乱,不逊于所有的硕士、博士论文。不仅有中学,也有西学,不仅有古典文学,还有当代文学,一点都不过时。高明的杰作,这里不能详述,需要专门写一篇,慢慢来。你说他学识渊博,文笔好,还是个书法家。其作品被山西省博物馆和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收藏数十年。他还会画图,还精通《说文解字》,能挑许慎的毛病,为丛龙颜碑补校。文学方面比他还懂历史,懂晋剧,懂胡胡,唱个套话,一个月就能看完《聊斋》。至于平遥的故事、谚语、古语、妙语,他都是游刃有余。他是一位前国家领导人的同学,这位领导人称他为“资深朋友”,并回信说他将“把他的书法放在桌子上,经常阅读,以大饱眼福。”启功还回了他写的总谱题词:“功力之深,可惊矣。”真的是温文尔雅,博古通今,入得厅堂,住门房,见大人而不空,见小人而不惧。

古人说会入相。学者们曾经追求这个。现在社会多元化了,人更迷茫了。不像古人,不出好样子,不出好医生,不出好老师,选择不多,痛苦却少。现在的人看似可以自由选择工作,但自由的背后有很大的自由。之前用职业、学历和专业、兴趣和能力、空的竞争,标准不一样,年轻人苦——你和他比你的才华,他拼你的价值;和他比起来,他要和你斗,远没有很多家长想的那么开心。说白了,你的兴趣、天赋、机会在哪里?所谓的职业规划,如果没有做好,就会变成质疑人生的废话。有了工作和事业,还有巨大的不适等着你。循规蹈矩,干正事,能干,尽力,把事情做好,不出意外。所谓德、勤、廉,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而像郭老师这样的人,一辈子都在杏子田里搞讲座,给徒弟建账,甚至在传达室里打铃。做一个单纯的读书人,可以算是一种追求,一种境界。虽然偶尔有无奈,偶尔有委屈,偶尔有失落,但更多的是平静,安静,绝情。你不用说规则,但我还是想说。规则是斯文的底线。

斯文到底是什么?还不清楚,按铃看门房,得意传家宝。安一生定,诗词书法是我的故乡。发自内心的坚持,无怨无悔的追求,目空一切的神态,真水无香,似乎还有别人。你看你老公站在门前,敦厚儒雅,蓝衣扣扣,半直立。看看尘土飞扬的街道,繁华如炽;看众生,心态不同。仿佛回望回家的路,浓眉如剑,眼袋满是沧桑,额头戴着帽子,眼神调皮得像顽童,右手披着半藏,左手插在口袋里,面带微笑。你为自己感到骄傲,当你跳袖手旁观舞时,你会和大师一起叮当作响。后面的细格窗,麻纸糊里,头上的“李金斋”题字,意义非凡。面对繁华的结局,内心是一种温柔的出路。斯文是无怨无悔的灵魂。他年轻气盛,浪漫情怀已被雨水吹走。有斯文在,他不怨东风。已经是寒冬了,难过,无情,忘恩负义。天道酬勤,拾遗补缺。看了这本书,我不敢再当好老师了。郭成先生站在那里,似乎在嘲笑我。我的孩子浅薄无知。他怎么能当老师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8641.html
上一篇东汉名士
下一篇 任万生:憨厚老实的“军队爸爸”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