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亲子 自我惩罚真的能让孩子内心安宁吗?

自我惩罚真的能让孩子内心安宁吗?

晓林适度的自我惩罚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和成长,而不健康的自我惩罚则是一种自我伤害,它会让孩子攻击自我、轻视自我、隔离自我,甚至抛弃自我。因为考试发挥不佳,她曾剪掉长发、冬天洗冷水澡、罚自己把错题做10遍、7天不开手机,甚至多玩一会手机都要…

肖琳

适度的自我惩罚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和成长,而不健康的自我惩罚是一种自我伤害,会让孩子攻击自己,轻视自己,孤立自己,甚至自暴自弃。

因为考试成绩不好,她曾经剪掉长发,冬天洗冷水澡,惩罚自己做错10遍题,7天不开手机,甚至用手机刷过一会题来惩罚自己。

Xi女士是一名画家。多年的艺术创作让她养成了敏锐的观察力,所以她在家庭教育上的困惑与常人不同:“肖磊有心理问题,她有自残的倾向。如果她现在不干预,可能会在高考前自杀。”

Xi女士17岁的女儿肖磊是一名优秀的大二学生。

接下来,Xi女士开始陈述她的论点。如果你忽略她紧张的语气和慌张的表情,人们会认为她在炫耀:“肖磊从来不让我和她父亲担心她的学习。看到她努力学习,我们很心疼。我们总是想办法减轻她的压力,强迫她下楼散步,或者拖着她看一会儿电视。我们不重视学习成绩,但肖磊不听话,总是把非常好的成绩带回家。初中时,她在班里排名前5;高中时,她是年级前10的常客。唉,好成绩总有一天会毁了她!”

我笑了:“你不希望肖磊的学习成绩更差吧?”

Xi摇摇头:“不,我想让她变得正常。如果她需要把成绩换成正常,那我宁愿她成绩差。”

我问,“肖磊怎么了?”

"正如我所说,她有自残的倾向。"Xi女士告诉我,昨晚将近12点,肖磊依然没有洗漱睡觉的意思,而是坐在台灯前,拼尽全力刷题。一问才知道,晚饭后她玩手机忘了时间,玩了25分钟,于是惩罚自己多刷了一张数学试卷。

我说:“这不是很棒吗?肖磊的自我管理是她成为学霸的核心竞争力。”

Xi苦笑道:“两年前我也这么想,但很快我就发现不对劲。去年国庆假期,她七天没开手机。因为假期前的月考,她总分下降了两个名次,她想‘让自己长点记性’。告诉我,现在哪个孩子能憋7天手机?这正常吗?"

我问,“那么,肖磊在国庆假期做什么?”

Xi女士眼里含着为你流泪:“她把那次月考的错题抄下来,每人做10遍,然后去网上找类似的题,努力做。她说总比没有好,但她明显是在惩罚自己!看着她的辛苦,我仿佛看到了弗罗洛主教在圣母院鞭笞自己。”

我意识到Xi女士的焦虑并非小题大做:“肖磊还有哪些自我惩罚的行为?”

Xi女士急切地小声对我说:“肖磊上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天她在家里把一头漂亮的长发剪成齐耳的短发。剪的太差了,看起来像是自毁。我找不到原因,就悄悄给她的班主任打电话,得知那天英语老师要考级,肖磊连两个字都拼不出来。去年寒假开学不久的一天,她居然洗了个冷水澡感冒了,高烧39℃。一打听,原来考试成绩又不理想了。其实她总分很好,只是个小瑕疵。你以为她一年后高考表现不好就不会再闹了吗?就我一个妓女来说,她可以当恶霸,但不能出事!”

我赞许地说:“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孩子学习成绩好,自律,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情。你可以发现异常的迹象。多么有爱心的母亲啊!”

Xi女士脸红了:“我也是一个世俗的母亲,但我希望肖磊在高考和未来的高等教育中有值得夸耀的东西,而不是满足于现在的光鲜亮丽。况且,孩子的心理健康当然比学习成绩更重要。想必其他妈妈也是这么想的。”

任何一种对自己造成生理伤害的行为都是不提倡的,都应该立即停止,不管你试图用它来达到什么目的。

我告诉Xi女士,肖磊的过度自律行为,心理学上称为“自我惩罚”,是一种试图提高自我控制或约束意识的心理机制。

"事实上,这种自我惩罚机制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我解释说:“小时候,我们每个人都被父母或老师告知,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或者不做一些该做的事,可能会带来不好的后果。这种后果叫做‘惩罚’。比如上课同桌说话会被老师批评,放学不按时回家会被家长缩短看电视时间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将这些信息内化,并发展自我调节的能力,以避免不愉快的后果。这就是自我惩罚机制。”

事实上,自我惩罚包括一系列的行为,从因为没有完成作业而简单地缩短玩手机的时间,到用刀割破自己的手臂试图阻止一些想法。后者显然已经突破了自律的范畴,变成了对自身的攻击。

我强调:“任何一种对自己造成生理伤害的行为都是不提倡的,都应该立即停止,不管你试图用它来达到什么目的。”

Xi女士说,“这正是我想知道的。为什么肖磊要惩罚自己?她为什么要这样?”

我告诉Xi女士,心理学研究证明,自我惩罚的心理机制是以痛治痛,即给自己施加一种痛苦,以防止或抵消另一种痛苦。当后者在心理层面受到折磨时,自我惩罚会特别严厉和坚决。

Xi女士问,“肖磊会有什么心理痛苦?”

我告诉她,通常,以下几种心理痛苦会导致孩子惩罚自己:

1.内疚或悔恨的感觉

当孩子觉得自己的行为(如考试失分、超时玩手机)让父母或朋友失望了,或者没有达到自己设定的某个目标时,孩子可能会以某种方式惩罚自己,以寻求对方或自己的理解,从而消除内心的内疚和自责。

2.自我信念和价值体系动摇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自己的信仰和价值体系。它的存在非常重要,引导我们了解身边发生的事情,影响我们的每一个决定。我们常常本能地维持这个系统的平衡,以防止我们对自己和外界的认知发生动摇,即使有时候这样做意味着我们会受到惩罚。

“比如”我给你举个例子。“中国的传统文化讲究孝敬父母。如果孩子在选择专业、选择爱人等方面不得不违背父母的意愿。,孩子的内心会很痛苦,然后会用某种方式惩罚自己。"

3.消极自我认知

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一个自我认知,这个自我认知通常是基于他过去与外界的互动,他期望外界以与他自我认知一致的方式对待自己。所以,低自信的人通常缺乏让自己感觉更好的动力,因为好的感觉与他们对自己的负面认知不匹配,他们甚至认为自己不配拥有好的感觉。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总是有意无意地让自己错失成功的机会,总是被一种挫败感所困扰,因为内心深处认为自己不配拥有成功和幸福,不应该自我感觉良好。体验这些积极的感受反而会让他们感到陌生和不舒服。

4.缺乏控制感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比如被父母误解,被同学欺骗,自己喜欢的手表丢了,被取消表演资格。当遭受这些痛苦时,孩子会愤怒,会不甘心,进而采取行动改变现状。如果自助行动不起作用,或者被忽视、压制、嘲笑,孩子会对自己说:“我被拒绝或失败是因为我不够好。都是我的错,所以我要怪的不是别人,而是我自己。”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自我惩罚的行为其实反映了一种绝望而痛苦的希望:为了避免或减轻来自外界的打击,我为自己的经历找了一个让我更有掌控感的理由——错都是自己的,所以我惩罚了自己。

赢得同情

有时候,自我惩罚就是向某人道歉,从而改善人际关系。比如廉颇向蔺相如认罪,就是真诚的表现;丈夫通过酗酒赢得妻子的注意;孩子通过伤害自己来表达对父母的愤怒;母亲通过责备自己让孩子产生负罪感;分手时,一方以自杀威胁另一方回心转意;等一下。

我启发了Xi女士:“请坐在正确的座位上。肖磊惩罚自己的理由是什么?”

Xi女士说:“根据第一条,负罪感和自责让她惩罚了自己。但是,它似乎符合第二条和第四条。肖磊虽然学习成绩不错,但自信心不强,遇到困难容易退缩。除此之外,她还经常向我抱怨学习压力太大。如果她考得不好,我也不能生气。我应该给她时间赶上进度。你看,这不是危言耸听吗?成绩从来没有落后过,怎么可能追上?”

最后我总结道:“其实肖磊之所以习惯于自我惩罚,是以上五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她在考试成绩失利时感到内疚,她深深自责(符合第一条);她觉得对不起父母老师的培养(符合第二条);她羞于对未来抱太大希望(符合第三条);考试中的小意外被她放大了,让她对什么都没有把握,于是失去了信心,怀疑自己不够聪明(符合第四条);她担心父母老师会责怪她,所以主动以自我惩罚的方式道歉(符合第五条)。

Xi痛苦地摇摇头:“我没想到肖磊的心理会这么复杂。这孩子真的不容易!”

我说:“每个孩子都不容易。肖磊有一位如此愿意理解自己孩子的父母是多么幸运啊。想想不久前跳楼跳桥的孩子。他们被我用自杀的极端方式惩罚了。多么深刻的教训啊!”

“这正是我担心的!”Xi女士脱口而出,“那些视频真的吓死我了!”

我们需要寻找一种新的方式来面对来自外部和内部的痛苦,比如和亲人倾诉,在人际交往中获得支持和安慰,向心理咨询师求助等。

那么,如何停止不健康的自我惩罚呢?我给Xi女士以下建议:

第一,纠正错误的认知。帮助肖磊认识到,虽然自我惩罚是一种处理问题和痛苦的措施,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不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也不能让我们感到平静。相反,我们可能会在自我批评和伤害中感到越来越孤独和无助。我们与外界的关系,我们与自己的关系,我们内在实现自我的动力,都可能被不断的自我攻击吞噬。

其次,警惕暗地里的自我惩罚。和肖磊一起找出她通常惩罚自己的方式。除了惩罚自己多做作业、几天不开手机等明显的惩罚外,一些无意识的自我惩罚也要格外警惕,比如:拖延完成学习任务,让自己整天被焦虑和无能折磨;不断错过成功的机会;把日程排得满满的,不断消耗精力,想休息的时候立刻感到不安或内疚;隐藏真实感受,拒绝别人的接近和理解;拒绝和别人合作,直到你觉得被所有人抛弃或孤立;遇到困难拒绝求助;等一下。

第三,引导肖磊改善消极的自我认知,学会善待自己。这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但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对于父母来说,引导孩子爱自己是家庭教育的中心任务。

最后,建立缓解疼痛的心理机制。如果自我惩罚的目的是用一种痛苦来抵消另一种痛苦,那么就需要从外部和内部寻找新的方式来面对痛苦,比如向亲人倾诉,在人际交往中获得支持和安慰,向心理咨询师求助等。所有这些方法都可以帮助肖磊提高她的安全感和控制感,进而发展她自我安抚、自我接纳、自我尊重和自我理解的能力,重建她内心的价值感和力量感。

[责任编辑:陈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18609.html
上一篇幼儿主动性的强弱,决定了他未来学习生涯的成败
下一篇 不接送、不陪读、不唠叨、不包办 好家长,有时也是“懒”家长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