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教育 给孩子立规矩难,家长怎么办

给孩子立规矩难,家长怎么办

于冬青对于给孩子立规矩这件事,家长们很纠结。有些家长认为应该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幸福的童年,不能让规矩束缚孩子的天性。可是当孩子真的任性发脾气,甚至在商场、地铁这些公共场所捣乱,让自己非常难堪的时候,又会想还是给孩子立规矩比较好。家长到底…

于董卿

父母很纠结给孩子定规矩。有些家长认为应该给孩子一个自由空快乐的童年,不应该让规则束缚孩子的天性。但是,当孩子真的任性、生气,甚至在商场、地铁等公共场所闹事,把自己弄得很尴尬的时候,他们就会认为,还是给孩子定规矩好。

父母该不该给孩子定规矩?没有规则,就没有方圆。这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原则。规则是人们共同遵守的制度或规定。遵守规则,规定和控制人的行为能力,赋予人权威,是代际传递的需要。在家庭教育中,规则应该成为每个成员心中自觉的价值尺度和行为准则。同样,自由地认识边界和规则,在行使自己的意志时认识到什么是被给予的和必须被尊重的。

儿童时期是规则意识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儿童遵守规则是一个“理解规则、形成习惯、内化认同”的过程。孩子是主动的个体,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认知、内化规则,并在生活中遵守,才能很好地控制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对于幼儿来说,如果家长无条件的给孩子所谓的自由,表面上是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孩子身心发展,但本质上,如果家庭教育没有规矩,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会逐渐变得混乱。父母必须知道什么是“自由”和“规则”。所谓自由不是放任,而是基于规则和条例的自由;所谓的规则不是威胁,而是建立在尊重孩子天性基础上的行为规范。应该在合理的范畴内给孩子自由,时时刻刻用自由和规则来调节和平衡他们的现实生活。

父母应该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应该给幼儿制定哪些规则?研究表明,父母应该在孩子的人身安全、生活习惯、社会适应和道德品质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指导。遵守规则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安全原则。制定规则是为了维护人身财产安全,社会发展稳定有序,需要遵守。关于社会公共标准,比如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过马路看信号灯等。;对孩子自身和他人安全的指引,如不玩火,不随意触摸电源等。

教育原则。通常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制定促进儿童成长的指导性规则。适合不同年龄的孩子,既有稳定性,又有一定的可变性。既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性格,又充分提供了机会和自由。比如遵守作息时间,有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做错事说对不起,尽可能帮助别人等等。

社会伦理原则。规则多是为了某种行为的顺利、更好的实现而制定的,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比如尊重父母,学会分享。

具体来说,家长不仅要坚持相关的教育原则,还要注意在实践中找到以下平衡点。

第一,在孩子的活动自由和安全之间找到平衡点。满足孩子的活动和家长的发展需求,根据实际情况大胆放手,守住安全底线,必要时惩罚或奖励孩子。

父母和孩子可以通过有限的选择来训练他们遵守规则。如果家长不想让孩子在房间里跑来跑去,可以给孩子提供画画、读书等不同的活动,而不是简单直接地制止孩子的奔跑行为。家长也可以适当使用自然惩罚。不要直接指责和批评孩子的行为,用孩子犯错的后果来惩罚孩子。一方面,给孩子选择游戏和活动的自由;另一方面保证了活动的安全性,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孩子规则意识的形成有时需要一定的代价,才能让孩子从他律变成自律。

例如,如果一个孩子打碎了一个杯子,不要马上给他一个新杯子。他应该体验打碎杯子的后果。有容器不喝水不方便,以后他可以好好保管东西。当然,孩子的判断能力是有限的,自然惩罚应该是有条件适用的。如果孩子在玩火,摆弄危险的刀具,家长要坚决制止。

第二,在抽象的规范要求和生动的生活细节之间找到平衡。规则形成的前提是表达边界,建立秩序,保护自由,让孩子主动提高控制能力。有些规则的边界是抽象的,家长要用简单的文字引导孩子关注生活细节,尽量在规则和孩子的生活细节之间找到平衡。

孩子们经常乱扔玩具,不喜欢清理。有的家长气愤地说:“你看你到处乱扔垃圾。你能把它们清理干净吗?”孩子大概也只是意识到“妈妈不喜欢我乱扔玩具,我得把它们收起来,不然妈妈会生气的”。孩子意识到了父母的负面情绪,却没有意识到规则的真正含义。

对年幼的孩子来说,父母是最好的榜样。父母看到地上、床上的玩具,不要视而不见。相反,他们应该弯下腰,轻轻地“把玩具放回去”。作为父母,要能够关注生活中发生的小事,在小事中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这样,孩子看到父母的行为,自然会主动遵守规则。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家长要和他们商量,想办法解决。他们可以标记玩具和它的位置,然后根据标记把玩具放在相应的地方,在做另一件事之前把玩具打包。在和幼儿一起制定规则的过程中,家长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让幼儿进一步体验遵守规则带来的便利。

第三,在长期坚持性和灵活性之间找到平衡点。家规一旦确立,就需要所有成员按规矩办事,长期坚持,循序渐进。孩子遵守规则需要家长的帮助,更多体现在与孩子的对话和沟通,对孩子的正确引导、疏导和价值澄清。

遵守规则应该是“顺其自然,善其引导”。父母不能因为孩子心情不好就对孩子发脾气,孩子也不能因为今天是周末就长时间看电视或者熬夜。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规则必须严格地、一成不变地执行。比如家里有客人,孩子可以熬夜吗?答案是肯定的。家长要告知孩子作息时间变化的原因,灵活调整。让孩子明白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行为之间的关系,他们会知道只有在特定的情况下才能做出暂时的改变。

第四,在处理孩子个体与他人的矛盾时,寻求一个平衡点。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可以创设游戏情境或利用绘本的故事线,巧妙设计角色换位,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正确处理与他人的沟通问题。例如,一个家庭有两个年龄相仿的孩子。由于家里给孩子准备的床是上下铺,两个孩子都想睡上铺。父母想出一个好主意,买了一个新的电动玩具。两个孩子都想先玩。他们应该怎么做?让家长和两个孩子商量,然后发现最好的办法是轮流玩,每个人玩一天。这时候家长顺势引导上下铺,两个孩子很快就约定大家睡上铺一周,然后轮流睡。儿童的生活是一个真实的客观世界,也是一个充满情感和价值的主观世界。家长要在孩子价值认同的基础上,引导孩子在具体情境中自觉形成规则意识。

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稳定有序的环境。孩子规则意识的培养应该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家长要不断学习、总结、交流经验。

(作者是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编辑:王妍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39065.html
上一篇翩翩风筝,起舞童梦
下一篇 拆掉教育的围栏,让创造力肆意奔跑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