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教育 劳动教育成就美好未来

劳动教育成就美好未来

吴爽 周丽 彭瑞敏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让学生…

周爽李鹏瑞敏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期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在大中小学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将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上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让学生们付出努力和汗水,认识到劳动力不贵也不便宜,尊重普通劳动者。

《意见》的出台,让近年来被淡化和弱化的劳教有了“硬指标”。在“五一国际劳动节”之际,《教育家》杂志第四届网络圆桌论坛邀请了多位中小学校长、中学校长,共同探讨新时期劳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话题一:为什么劳教会重新恢复?你面临怎样的现实困境?

陈伟良:从历史的角度看,建国以来,劳动教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49年到1965年。教育的主要特征是学科知识和劳动的结合。除了专门的劳动课程,课外劳动活动日益丰富和系统化。国家还积极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塑造劳动者形象和劳动模范,形成全社会珍惜劳动的良好氛围,为劳动教育的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

第二阶段,从1966年到1976年。把教育和工农业生产结合起来,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工作,学的是工科而不是学文学。虽然可以提高学生对劳动的认识,但大大减少了学科知识和劳动理论的学习,将成人专业劳动与培养学生劳动素养的劳动教育混为一谈,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劳动负担,也违背了劳动教育的初衷。

第三阶段,从1977年到2000年。学校确立了“以学为主,学有所不同”的原则。劳动教育通过专业劳动课程与校内外劳动活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劳动感情、劳动态度和基本劳动技能。1978年以来,劳动教育的政策文件日臻完善,也有专门的课程作为载体。但随着学业压力的增加,劳动教育逐渐被弱化。

第四阶段,2001年至2012年。教育被纳入综合实践活动,成为与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并列的综合实践活动四大领域之一。综合活动虽然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劳动兴趣,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施效果,但由于其内容的广泛性和全面性以及师资的缺乏,劳动教育难以实施。

从现实困境看,一是对劳动教育的价值认识不足,存在社会、家庭、学校轻视劳动的现象。劳动教育往往被弱化、边缘化、娱乐化、规训化;二是工作条件没有保障,社会、家庭、学校对劳动力资源的利用缺乏整合;三是劳动教育形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第四,师资匮乏,劳动教师不专业;五是劳动机会不足,学生学业压力过大,家校共育机制不完善。

自2013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劳动教育的价值。新时期劳动教育的再发展是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需要,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未来。重拾或重温教育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要的。

话题二:劳动教育实践有哪些误区?如何纠正这些误区?

蒋:一是学校一味追求分数,劳动教育“缺位”,学生只能整天在“纸上”做所谓的“成长”;二是忽视劳动教育的作用和价值,将“劳动”形式化或变相包装,导致劳动教育严重“错位”,学生不得不埋头书本;第三,很多家长把过多的“野心”强加给孩子,照顾孩子学习以外的事情,剥夺了孩子的“基础”。另外,学校忽视劳动教育的本质,导致“越位”。学生最终会为家庭和学校越权的劳动教育付出代价。目前,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局面,走出教育困境,学校可以尝试以下途径:

第一,劳动教育的课程。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应立足学校实际,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和周边环境资源,开发适合学生发展的劳动教育课程。为学生定制个性化的劳动“菜单”。比如利用学校闲置空土地和角落区域开辟种植园。学生应通过负责任地认领班级来规划、设计、种植和管理班级,创建“一体化”的劳动教育课程,创新劳动教育,使学生在劳动教育实践中获得审美情趣,增强劳动乐趣。

第二,劳动教育的生活化。陶行知说,“我们这里的教育是生活的教育,是为生活提供需要的教育,不是装出来的教育……是那种生活,那种教育。”即生活教育,劳动教育要用好《生活》这本大教材。立足生活,给学生布置可以完成的劳动“任务”。比如在学校做“厨房小帮手”,为同学提供用餐服务;做一个“教室绿化的小卫士”,规划、设计、管理教室的阳台和绿化角落。让所有的劳动教育灵感来源于生活,并付诸实践。

第三,劳动教育的合作。家庭教育是学校建设的巨大力量。因此,学校劳动教育要打破单打独斗的思维模式,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实现与家长、社会部门的多方联动教育,将学校劳动教育的短板转化为“优势”,真正做到劳动教育“到位”。比如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家长班,邀请家长进来,担任学生劳动课的校外教师;可以举办校园劳动节,以亲子合作的形式,提高校园劳动实践活动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总之,劳动教育如何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和教育部的文件中渗透到孩子们的生活中去,帮助孩子们未来的生活,是我们应该努力的一个方向。

话题三:劳动教育应该如何做到“真”“实”?

周建华:劳动教育的价值应该求真务实。第一,要把握新时期劳动教育的灵魂。二是着眼于劳动教育的根本价值:以德育人。三是突出新时期劳动教育的综合教育功能。第四,关注未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劳动者。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要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是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好的真理,使他们长大后能够勤奋劳动、诚实劳动、富有创造性”。这个重要讲话指明了新时期劳动教育的灵魂:一个精神是弘扬劳动精神;两种态度是引导学生崇尚和尊重劳动;三个行为是引导学生努力、诚实、有创造性;四个概念是让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最崇高、最伟大、最美好的概念。

劳动课程的内容要“真”“实用”。第一,劳动教育的课程结构要“真”“实”。二是在劳动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横向融合中,使“真”与“实”。三是在垂直劳动教育的推进和衔接上要“真”“实”。总体来看,小学阶段以日常生活劳动教育为主,适当参加生产劳动教育,从事力所能及的服务性劳动,初步培养创造性劳动意识。中学阶段以生产劳动教育为主,生活教育为辅。我们经常参加力所能及的服务性劳动,鼓励创造性劳动。

劳动课程的实施要“真”“实”。小学1-2年级,要做到“做自己的事,帮别人做事,一起做集体的事”;3-6年级,做到“家庭的事情习惯做,学会做不会做的事情,积极做集体的事情”;初中阶段,做到“尝试做难的事,创新没做过的事,主动做集体的事”;高中阶段尽量做到“专业经验,专业类型匹配,大学和专业自己选择”。

劳动课程评价要“真”“实”。在劳动教育的评价中,学校应更多采用“表现性评价”的方法,关注学生在真实劳动情境中的任务解决过程,给予学生反思的灵活性空,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评价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对话,是学生与自己和他人就劳动实践质量进行对话的过程。

教育体验要“真”“实”。首先是激发劳动体验。教育活动应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生活成长有实质性的联系,关注学生的情感感受和学生的本体(身体)感,激发劳动体验。二是善于“倾听”劳动经历。主要策略包括“听”或“看”学生的经历和“感同身受”学生的经历。三是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劳动经历。在平等对话中升华学生对劳动的认识。主要策略有“先随后取”和“循道而行”。

议题四:劳动教育的必修课应该是什么?劳动课怎么才能高效有活力?

杨:第一,要培养“心性”——尊重劳动,崇尚实践。人类的历史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历史,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到底要靠全体人民的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因此,要教育学生尊重和崇尚劳动,树立“最伟大的劳动、最高尚的劳动、最美的劳动”的劳动价值观。让孩子认识到,只要能创造价值,对社会发展有贡献,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都应该得到尊重。学生的学习属于脑力劳动,脑力劳动是学生劳动的主要形式。我们不能反对学习和劳动。所谓劳动必修课,主要是指文化知识学习以外的劳动实践,作为文化知识学习的补充,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二,我们应该增强我们的体质——扩展我们的知识,提高我们的技能。法国哲学家卢梭说:“一个小时的劳动教育给他的,比告诉他一天所记得的还要多。”学生参加劳动实践,会接触到很多文化课学不到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是一种促进。同时,学生利用课堂所学知识指导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巩固和深化了理论,又能更好地提高劳动技能,增强自身技能。

第三,要培养“性”——磨练意志,提升品格。这里的“性”指的是气质和性格。“上天会给斯里兰卡人民很大的责任,所以我们首先要在他们的思想和骨骼上下功夫。”“发奋筋骨”就是强调劳动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青少年将肩负起国家建设的重任,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所以,劳动教育是他们人生的必修课,不能错过。从教育科学的角度看,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劳动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不完整的。教育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磨练意志品质,培养合作意识,激发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徐雄:接地气的劳动课才能高效,才能有活力。教育,说到底就是让孩子拥有快乐生活的能力。再有意义的劳动教育课,如果不能和学生“打成一片”,脱离了学生的实际需求,让他们心里产生被排斥的感觉,这堂课有什么好处呢?因此,劳动教育课程的设计必须站在学生的立场,这样才具有娱乐性。我曾经策划过“自力更生的滋味”主题活动,让孩子参与决策过程,自愿选择工作。这项活动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团队由整体策划团队、采购团队、销售团队、厨师团队、宣传团队、后勤保障团队等组成。,并设计自己的队名、队徽和口号。从菜单的准备、食材的选购,到食品卫生安全计划的考虑;从餐票的制作和销售到海报的设计和张贴;从劳动音乐的演奏、奖杯的设计制作、餐后的整理、垃圾的分类清除,孩子们参与了整个烹饪过程,尝到了“自力更生的滋味”,通过合作增进了彼此的感情。

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打破了传统教学的静态,形成了开放民主的教育氛围,使“知识”、“能力”、“素养”在更广阔的平台上发生变化。我们关注各队的比赛成绩,比如售出的饭票数量;更加注重学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从劳动态度、合作程度、劳动成果、美食分享、生活感悟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和评价。

让创新劳动课高效有活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我们学校的校训。为培养创新人才,我校劳动课特别选取包含学科核心素质、体现“五育”精神的主题内容;我们尊重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选择和方法,包括“异想天开”的选择和方法,尽力增强他们的劳动热情,激发他们的劳动兴趣,使他们有获得感和幸福感。既然创新总是指向不同的思路和方法,那么培养和保护学生独特的个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构建社区生态,让劳动阶层高效充满活力。生活教育、劳动教育资源无处不在。我鼓励学生向身边的每个人学习。比如在校园里,所有的保安、清洁工、厨师、维修工都要参与教学,承担劳动教育的责任,在岗位专业化的同时,形成教育共同体的新生态。

总之,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要以创新精神为动力,让学生逐步走进自己的精神生活,成就美好未来。

话题五:如何补齐家庭教育中的劳动教育“短板”?

王立平:我们对一些学生进行了专门调查。他们大多只会做简单的家务,80%的人在家只是扫地擦桌子,只有不到50%的人定期打扫房间,打扫卫生,洗碗。每个学生平均每天花不到20分钟做家务。从高中生的角度来看,他们做家务的时间更少:15%的高中生主动做家务,60%的高中生只在父母的要求下做家务,25%的高中生要么不按父母的要求做,要么根本不做。34%的高中生做家务后有幸福感,其余没有感觉。因此,可以说,高中劳动教育的缺失更为严重。一方面可能和学业压力有关;另一方面,学生从学前班到小学再到初中都没有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这种情况是“可怕的”。

如何从家庭教育和家务劳动两方面做好劳动教育?理解父母的顾虑是关键。站在父母的角度,从父母的需求出发,把话装进父母的心里。首先,家长担心劳动会耽误孩子的学习,影响成绩。其次,父母担心孩子离开父母后无法独立生活。最后,家长也担心孩子会养成努力工作、不劳而获的习惯。从培养孩子的角度出发,针对家长的担忧,结合具体的家务劳动,学校要引导家长认识到家务劳动具有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增长智力的价值。

第一,强壮的身体。比如打扫房间,一个房子60-70平米,有的家庭可能有100多平米。清理它需要很大的体力。父母不得不愿意让孩子经历和承受这种痛苦。第二,培养美。比如整理一个干净明亮的房间,为家人准备一顿美味的饭菜,为好朋友做一张精美的贺卡,为父母织毛衣等等。当孩子做出一件满意的作品,表达出一种美好的情感,他们会从感官和心灵上获得一种快感。第三,树德。首先,家长要意识到,要让孩子用劳动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不能让孩子不劳而获,要“强迫”孩子做家务,尤其是洗厕所、洗澡时清理地漏之类的事情。如果一个孩子一周能认真做一次,对他来说是很大的考验,可以塑造他不怕脏不怕累的劳动精神。在清理污垢和污渍的过程中,孩子也能体会到体力劳动者的不易,进而会尊重劳动,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第四,增长智慧。比如修的时候,孩子会分析这个东西的工作原理,想办法修;收拾房间,先做什么再做什么,一个月一次,一个星期一次。两者的流程不一样,科学的流程才能做到高效率、高质量;比如做饭,比如蒸饭、选菜、炒菜,如何把这些事情安排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一顿丰盛的饭菜,都考验着孩子协调各种工作的能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39482.html
上一篇立足新时代,让劳动教育“落地生根”
下一篇 速览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