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新闻 让大鱼回家的立法故事

让大鱼回家的立法故事

姚玉洁 郭敬丹面对保护中华鲟的严峻形势,上海率先探索制度供给,立法保护。对中华鲟等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管理是系统工程,需要通力协作,确立生态优先、统筹协调、严格监管、社会共治的保护管理模式。立法“护鱼”,护的不仅是鱼,更承载着“共抓大保护、不…

姚单晶

面对中华鲟保护的严峻形势,上海率先探索制度供给和立法保护。

中华鲟等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形成生态优先、统筹协调、严格监管、社会共治的保护管理模式。

立法“护鱼”,不仅是保护鱼类,更承载了“下大力气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长江保护理念。

在上海崇明岛上,有一条路叫“保护鲟鱼路”。

上海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研究中心的基地就坐落在这条路上。“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红底招牌立在中心前。旁边是另外五个大字:中华鲟梦园。这是研究中心主任刘健给的一个好名字,“想都没想”。

中华鲟,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为了这个“水中国宝”,上海用了三年时间制定了一部法规——《上海市中华鲟保护管理条例》,开创了我国特有物种立法保护的先河。

在刘健看来,立法“护鱼”,保护的不仅仅是鱼,还有长江。

大鱼的痛苦

水箱的闸门依次打开,24条中华鲟和2000条胭脂鱼从泄流槽跳入长江。6月6日,又一场长江口珍稀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举行,水生生物将适应长江口水环境,游向大海。

这是上海连续第17年在长江口开展珍稀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

"目前,保护中华鲟的形势太严峻了."刘健说,2013年至2019年5年间,未发现中华鲟有自然产卵行为,也未检测到中华鲟幼鱼。“一个家庭不再有孩子了。形势有多严峻?”

农业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赵铱民表示,中华鲟产卵群体和产卵规模呈波动减少趋势,自然种群数量锐减,保护形势十分紧迫。

中华鲟是中国特有的鱼类。这个古老的家族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在地球上繁衍了1.4亿年。它们一年到头都生活在海里。中华鲟作为溯河鱼类,在雄性8岁、雌性14岁时会洄游到长江上游繁殖产卵。10月至12月,它们在长江上游繁殖,产卵亲代返回下游海域。孵化后,幼苗在第二年的4月至9月迁移到长江口,在那里停留几个月以适应海水,然后在海里生活。

历史上迁徙的距离可达2800多公里。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这条迁徙之路现在充满了危险。刘健生动地描述了——

曾经的湿地变成了码头、水闸,水生生物没有了,中华鲟很难吃;没有湿地,就没有适合鱼类休息的地方;水污染使鱼呼吸困难。“味道比雾天的人苦多了”;船带来的噪音使鱼看起来像一个咆哮的车间...

“最后,筋疲力尽的中华鲟撞上了渔网,这是压死它的最后一根稻草。”刘说。

鱼类立法

从《拯救中华鲟行动计划(2015-2030年)》到《关于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的意见》,各方都在行动起来保护中华鲟。

“对于洄游性鱼类,尤其是中华鲟等重点保护动物,降低捕捞强度可以显著增加中华鲟等旗舰物种的饵料,同时可以显著降低误捕和误伤的风险。”赵铱民说,为全面降低长江流域捕捞强度,2020年1月1日,长江流域332个水生生物保护区全面禁渔,2021年1月1日,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渔10年。

在上海,长江口航道是中华鲟的唯一通道。它既是亲鱼繁殖的“等候室”,也是亲鱼产卵后的索饵场所,更是为幼鱼快速生长提供食物的“幼儿园”。

与上海中华鲟如此特殊的缘分,意味着不可推卸的责任:2002年,上海市政府批准在上海长江口建立中华鲟自然保护区;2005年4月,《上海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在长江流域(上海段)率先实施追赶制;组建专业队伍,开展长江口珍稀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

同时,上海率先探索制度供给和立法保障。2017年,上海人大启动中华鲟保护立法调研。2018年,中华鲟保护被列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

2020年3月,《上海市长江中华鲟保护条例(草案)》提交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一审。首次审议明确,上海中华鲟保护制度实行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共同参与。

上海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富荣表示,有委员建议在条例名称中增加“管理”,删除“长江”二字。“增加‘管理’,有利于促进制定科学、高效、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李富荣说,“由于《条例》保护的物种学名为中华鲟,《条例》的适用范围为上海市行政区域,不限于长江(上海段)水域。删除了“长江”一词,以涵盖更广泛的区域。

5月14日,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上海市中华鲟保护管理条例》。这是长江流域首部针对特定单一物种保护的地方性法规。

让大鱼回家吧

“全方位”保护中华鲟,让刘健觉得很厉害。这也反映了这场为一条鱼立法的大斗争的意义:不仅要保护这条鱼,还要保护母亲河——长江。

“条例的出台在机制上做出了表率,科学、高效、有针对性的制度供给对中华鲟及长江相关水域的保护具有积极作用。”赵铱民说,中华鲟等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发展改革、财政、生态环境、交通运输、水利、林草渔等部门齐抓共管,积极发挥中央、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建立生态优先、统筹协调、严格监管、社会共治的保护管理模式。“条例让一切职责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有法必依。”

《条例》共六章四十条,其中整整一章是“区域合作”,再次体现了“鱼”与“河”密不可分的关系。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丁伟说:“由于中华鲟具有洄游性特点,需要与长江流域其他地区合作保护,条例设立专章对此进行了规定。”

其中,上海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与长江流域其他地区相关部门开展执法合作,搭建区域执法合作平台;加强科研合作,统筹中华鲟资源调查和生存环境监测,推进中华鲟全生命周期的联动保护;加强中华鲟救助合作,与长江流域其他相关部门共享救助设施和技术资源,共同提高救助水平。

“这一规定旨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水平极高的长江口水域生态环境。”在刘健看来,“区域合作是条例的亮点,也应该是保护河流和鱼类的基本制度。”

“中华鲟是长江的灵魂,它的整个生命周期都离不开它的母亲河——长江,所以她也是这条大河健康的标志。中华鲟的立法故事,是“下大力气保护长江,不搞大开发”的长江保护理念的承载。让大鱼回家,让鲁花霜笛和海鸥沙汀画的长江诗画起死回生。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姜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6735.html
上一篇什么样的人才环境才能加快培养一支站立在世界前沿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
下一篇 有个院子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