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新闻 问题意识视角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分析

问题意识视角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分析

谢欢乐【摘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效果还不太理想,需要进一步的改革。本文以问题意识为视角,通过分析问题意识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重要性和运用现状…

谢欢乐

摘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的公共必修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需要进一步改革。本文从问题意识的角度,分析了问题意识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并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问题意识;中国近代史纲要;教育改革

高等教育重在培养专业创新型人才,而问题意识作为创新思维的核心要素,更是高等教育尤为关注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高校的公共必修课,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正确的历史观具有重要意义。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问题意识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应用和实践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问题意识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现状

(1)重要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一门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历史的课程,在教学实践中运用问题意识非常重要。

从意识的角度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传统教育教学中,教师作为传道授业的载体,是课堂教学的绝对主导者,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缺乏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生主动学习,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在教学中运用问题意识可以带动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因为学生参与了从问题到解决的全过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包含了大量的历史事件和线索,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和发展性,对一个历史事件的分析必须放在当时特定的背景下,同一历史事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考量。所以这门课需要在问题意识的基础上来教。一方面,教师以问题意识的培养为出发点,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学生以问题意识为出发点,重视和体现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作用,重新审视和定位师生关系,探索自己不懂的问题,而不是一路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专业素养,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在教学中贯彻问题意识,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逐渐形成创造力,不断提高创新水平。基于问题意识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从多方面发现和思考问题,比如对一个历史事件背后原因的探究和分析,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看待这个历史事件,进而更好地理解这个历史事件所引起的连锁反应。提出问题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要求学生打破常规思维和思维定势,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提出不同于他人的想法和观点。

(二)使用现状

尽管近年来问题意识在高校课程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很多老师深受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仍然以传授为主,很少在课堂上向学生提问;第二,一些教师虽然意识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但在实践中却简单地将质疑学生等同于问题意识教学,从而造成了问题堆积的课堂现象;第三,有些老师虽然可以有意识地为教学内容设计问题,但却忽略了问题之间的关系和层次,使得学生的思维无法循序渐进地发展。第四,有些老师只注重向学生提问,然后让学生解决问题,而忽视了启发和引导学生提问。这种教学是片面的;第五,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没有转变,课堂教学还处于灌输阶段。从问题意识的角度,教师要有意识地转变角色,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启发学生思考、联想和创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二。从问题意识看推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教师要树立问题意识。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和启蒙者,树立自己的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教师有了自己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才能在教学活动中得到有效的应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一门以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为主要内容的课程,而历史学是一门以史料为基础的学科,具有严谨性、客观性和时代性。由于考古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历史文物,专家学者研究后会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得出新的研究结论,所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师要树立问题意识,关注史学界的最新动态。保持学习的态度,既要思考和研究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又要根据新的发现和研究提出新的问题。教师只有具备问题意识并懂得如何建立问题意识,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并根据史学界的动态更新教学内容,使《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与时俱进。

(二)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

当教师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时,还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这关系到学生的思维方向和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背后的历史原因和现象,进而思考历史发展的规律。所以历史问题的设计也要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和案例,深入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激发创新思维。

因为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大多是非历史专业的学生,老师提出的问题要循序渐进,让学生有一个递进的思维过程。首先要从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些一般性问题入手,比如中国近代史上有哪些反侵略斗争?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为挽救民族危机做了哪些努力?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新的活力?国共合作和对抗的时期有哪些?中国为什么能在抗日战争中取得胜利?通过思考这些问题,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上各个时期的特点。然后,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重新设计能够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让学生通过问题跳出固有的思维方式,站在更深更全面的角度去认识和思考历史。

(三)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和问题探究的教学环境。

为了在教学中有效地达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目的,还需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通过提问和思考最终提出自己的见解。因此,要营造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创设问题探究的环境,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不敢回答问题,不敢提问。因此,高校教师要转变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充当助手和引导者,拉近师生距离,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比如老师可以进行专题教学。在帮助学生将这个话题的知识串联起来后,可以提出有深意的问题,让学生单独思考或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不同的思考,提出新的想法。当学生提出新的问题或意见时,教师应给予积极的回应,肯定学生提出问题和意见的主动性,并对学生的问题和意见做出有针对性的评价。最好能引导学生找出自己问题和观点的不足和优点,让学生进一步反思。

(D)扩大课堂教学,使学生养成基于问题意识的学习习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时间有限,只占一个学期。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这门课程的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逐步培养学生基于问题意识的学习习惯。比如利用微信建立群聊,随时与学生分享最新的历史趋势,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历史趋势;利用微博创建话题,让同学们互相收集信息、提问、解决问题。还可以利用Tik Tok制作历史事件的短视频,在视频结尾提问,创新问题意识教学的延伸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

三。结论。

总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需要进一步改革,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教师要从自身做起,树立问题意识,改革教学方法,然后将问题意识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让学生逐渐养成思考和探究的习惯。

参考资料:

[1]张·。大学课堂提问主体的转变:从教师到学生[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5 (05): 18-20。

[2]毛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探索[J].文教资料,2016 (23): 170-172。

[3]赵丽娜。以问题为导向的主题教学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改革的一种尝试[J].现代经济信息,2019 (01): 466。

[4]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以德育人的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5]董一兵。参与式教学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高等教育研究,2013 (3): 189-191。

[6]易震龙。区分宏观与微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重点[J].思想政治教育指南,2019(6)。

[7]李志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调查[J].情报,2019(9)。

[8]陈雷。情境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4 (9): 116-117。

[本文是黄河交通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基金项目“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研究团队”(2020TDZZ0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黄河交通大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6857.html
上一篇浅析新形势下都市型农业院校水产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下一篇 浅谈高等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