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教育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办好特殊教育,推进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全覆盖,全面推进融合教育,促进医教结合。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不可或缺的一环,推进融合教育,办好特殊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需要,也是构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题中要义。近年来…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办好特殊教育,推进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全覆盖,全面推进融合教育,促进医教结合。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推进融合教育,办好特殊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需要,也是构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重点。近年来,我国融合教育规模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不断完善融合教育政策体系,形成中国特色融合教育模式,对全面推进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从人文关怀到赋权参与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萨拉曼卡宣言》,确定了全纳教育的基本理念和目标。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大力推进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成为对国际融合教育发展趋势的本土化回应和探索。几十年来,我国发展全纳教育的首要目标逐渐从对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的“量”的要求转变为对质量的追求,从随班就读转变为全纳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殊教育系教授邓萌指出,这种质量转移首先可以从特殊教育政策向提高质量、构建有效支持和保障体系的转变中看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关心支持特殊教育,健全特殊教育体系,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拉开了我国特殊教育质量提升改革的序幕。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发展更加优质公平的教育,办好特殊教育”。“从‘关心’支持到‘改善’,说明党和国家对特殊教育越来越重视,越来越认识到特殊教育在我国教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与此同时,全纳教育已经从一个政策愿景发展成为一个可实施的目标。邓萌指出,在政策文本中,早期使用“全纳”一词,后与“融合”交替使用,后更频繁使用“融合教育”一词,反映了学界的讨论和认知变化——融合更能体现从部分融合到完全融合的过程,本土与国际相结合的趋势一目了然。因此,随班就读的内涵不断扩展到融合教育。“常规上课考勤需要与时俱进,提高质量,否则融合教育只能停留在萌芽状态。”邓萌说,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以提高升学率为目标的随班就读模式已经基本完成了历史任务。与此同时,对融合教育“质量”的要求日益突出。“虽然随班就读的名称没有变,但其目标和内涵都在不断发展,更多地呼应了融合教育的精神”。

在国际上,2015年,联合国在韩国举办了世界教育论坛,通过了《仁川宣言和教育2030行动框架》,重申教育是一项基本人权和适应性权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发展框架和目标:确保包容性和公平的优质教育,让所有人都能享有终身学习机会。与邓萌同窗的陈慧星认为,这说明联合国通过总结过去教育发展的经验,注意到仅仅关注教育机会均等是远远不足以实现教育公平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具体到融合教育层面,国际融合教育的文化创造从伦理倡导转变为赋权参与。“全纳教育已经从最初只关注有特殊教育需求儿童的教育范畴扩展开来,内涵也从单纯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逐渐深化为促进个人自我实现和社会公平发展的重要途径。”

可以说,素质提升的转向不仅符合我国融合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也符合国际融合教育政策的演进路径和特点。

从满足教育需求到促进自我实现。

发展融合教育,需要从世界和中国看中国。邓孟提出,融合教育在中国的兴起并不是基于对传统的反叛,相反,它从未脱离传统文化的范畴。一方面,长期以来,“残疾”二字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耻感文化”,使得残疾人家庭乃至残疾人自身都以残疾为耻,忍受不公平待遇。另一方面,我们的国家经常以援助或福利的方式对待残疾人,这延续了同情和怜悯的情感传统。人性的光辉,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残疾人很难被平等对待。“中国的融合教育一直关注‘残疾儿童’群体,很少触及学校整体改革。”基于中国文化的融合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困难,如何探索适合国情的融合教育实践模式也成为建立融合教育机制需要考虑的问题。

“单独的特殊教育机构与融合教育学校并存,康复训练中心与多种教育安置模式并存,医学教育与融合教育相结合齐头并进。”邓萌总结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融合教育发展迅速,当前融合教育模式呈现出鲜明的多元化特征。医学生物学模式、功能主义模式、社会政治模式等不同模式共同发挥作用,而不是相互替代。慈善与福利、权益倡导相辅相成,整体趋势走向融合,充分体现了中国融合教育的“实用主义”色彩——“在当前特殊教育基础薄弱、社会需求高涨的背景下,每种模式都是有用的。”

“在现代化背景下,地方融合教育的质量评价框架需要以形成教育质量标准体系为目标,以不同阶段和层次的教育体系内部各种要素是否协调、教育体系是否满足社会需求为标准来衡量我国融合教育的质量,并将学生的发展水平纳入质量评价框架。”陈慧星说道。

基于此,陈慧星给出了具体的政策框架建议。首先,融合教育不仅需要保障特殊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还需要延伸到终身教育。从教育体系建设来看,应以义务教育为重点,逐步向学前教育、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延伸。

其次,优质融合教育的实现需要特殊学校和普通学校的共同努力,需要各级教育系统的积极配合。完善的融合教育管理体系不仅可以在特殊学校与普通学校之间、普通学校与普通学校之间搭建沟通桥梁,还可以监督和保障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以及融合教育实践的开展。还可以将一体化教育质量评价框架作为了解学校实践情况的工具,更可靠地指导区域一体化教育工作。

最后,教室和学校需要改变,但仅仅在这里改变是远远不够的。融合教育需要整个教育体系的变革,这迫切要求教育政策发挥强有力的导向作用。中国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通常采用自上而下的模式,因此解读政策并监控执行效果至关重要。目前,一些普通学校没有将特殊儿童的学习成绩纳入班级评估体系,这使得融合教育的质量难以衡量。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需要成立全纳教育政策小组,有专人负责,及时对政策进行解读、宣传和监督,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当地全纳教育发展需求的政策。

“对于特殊儿童来说,安置方式的多样化并不意味着他们选择的灵活性和自主性。”邓萌指出,换句话说,安置模式的选择体现了特殊儿童与父母权利的博弈与实现。针对我国融合教育背景下的安置制度停留在封闭的层级模式的现状,他认为向需求支持模式和自由选择模式的转变是未来努力的方向。“不管是哪种安置制度,都要处理好内部安置方式之间的衔接,保证课程、教学、康复和相关人员的无缝衔接,保证孩子的教育质量。”此外,加强融合教育人才队伍建设,重视融合教育软投入和评估,也是全面推进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

帮助特殊儿童回归主流社会,促进其发展,需要高质量的融合教育作为系统支撑,任重道远。

编辑:吉谷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71075.html
上一篇融合教育与普通教育有什么不同
下一篇 在影子一课中我喜欢影子是因为影子一直跟着我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