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新闻 漫谈楚汉相争时代

漫谈楚汉相争时代

澎湃新闻:劳幹先生说,在战国七雄中,楚国和其他六国不同,它曾长期独立于周天子之外。楚国的这种独立性,跟后来“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是否存在某种关联?李开元:我看不出有什么直接的关联。相反,从所谓中原华夏正统的各国来看,秦是西戎,楚是南蛮。秦昭…

论文:老甘先生说,战国七雄中,楚国不同于其他六国,它长期独立于周王之外。楚国的这种独立是否与后来的“虽楚三户,秦必楚亡”有关?

李开元:我没有看到任何直接的关联。相反,从所谓的中原正统国来说,秦是西戎,楚是南蛮。自秦赵浩棋以来,楚国的外戚集团长期控制着秦国的政权。秦楚与中国的关系复杂而密切,远远超出了我们的固有认识。正是因为这种关系,楚怀王轻信并被关押在秦国,而昌平君则活跃在秦楚两大政权的中心。他先做了秦国的宰相,后来反秦,做了最后一个楚王。想来,正是因为这种关系,才会有“秦灭六国,楚最无辜”“楚乃三户,必楚”的说法。

论文:那么,秦朝为什么灭亡?有学者认为,秦始皇实行完全郡县制可能是一种急政,超越时代。这是秦二世死亡的重要原因吗?

李开元:封建制和郡县制的问题,本质上是集权和分权、君主专制和贵族共治的问题。这个涉及中华帝国两千年历史和制度僵局的问题,始终没有在集权与分权、个人领袖与领导体制之间找到有效的平衡,建立起完善的制度。从政治哲学的角度来看,中国两千年的政治思想从来没有明确提出这些问题来讨论。这种情况反映了传统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的局限性,的确是一个值得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秦始皇彻底废除封建制度,实行完全的郡县制,既急又乱。这一政策不仅超越了时代,而且加剧了秦国本土与帝国内六国旧地的紧张关系。也破坏了秦国奉行的“亲贤并用”(亲贤并用)的长期有效的传统,将稳定国家政治的基本力量——秦国的贵族驱逐出政治舞台,埋下了内部崩溃的祸根。李四对这一政策负有重大责任。他是该政策的提出者、倡导者和执行者,是毁灭秦帝国的元凶之一。

无视历史传统和地域差异,废除封建制度,破坏“亲贤结合”的政治传统,大刀阔斧地全面推行郡县制,当然是导致秦二世死亡的最重要原因。关于这个问题,我在《秦崩》中提供了两点观察:第一,秦末之乱的实质是战国的复兴,它是以六国复兴为动力,以秦国及其人民与六国及其人民的对立为特征的。二是秦政权内部,以李斯、赵高为代表的“圣贤”掌权,破坏了内部的稳定。惨烈的内斗使得秦国军民无法像战国时期那样,在危难之际团结一心,因地制宜,进行长期有效的防御。结果,秦军在张寒的领导下,陷入内政外交的困境,向联军投降,导致秦二世的死亡。

文章:秦死后,项羽分封。面对西方的霸主体系,田蓉在齐国造反,刘邦攻打关中,成为两大隐忧。刘邦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强的竞争者。项羽为什么不先对付西边的汉国,或者说项羽为什么觉得齐国比汉国更有威胁?

李开元: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打开地图,从战略地理的角度来看。西楚的都城是彭城(今徐州),离齐国很近。从齐国城阳县(今山东临沂)边境到彭城,直线距离只有200多里。在占领了齐国后,他立即对构成了直接威胁。更有甚者,田蓉自称齐王后,指示彭越主动进攻楚国。据我最新的研究,在汉元年七月,彭越入侵楚国董军,直到萧县附近,距离彭城只有一百里。亲自率领齐国主力进入城阳(今山东菏泽)。在这种情况下,齐国的敌对势力成了楚国的心腹。先解决齐国的问题,对楚国来说既被动又迫在眉睫,几乎别无选择。另一方面,汉国远在蜀汉地区,与楚国直线距离两千多里,隔着三秦、高丽、殷三州。刘邦的问题,对项羽来说,是手足问题,是一个影响深远的隐忧,可以在第二步解决。所以采取了依靠盟友进行层层拦截防御的策略。

其次,田蓉和项羽长期对立。一是反叛楚国,挑战楚国主导的世界秩序。在楚国看来,田蓉有三点不可饶恕:一是攻打并消灭了齐天都王、济北田安王、被项羽封了的胶东田城王,私称齐王,造成齐国大乱。二是攻下齐国后,支持陈郁攻下赵国地区,驱逐被项羽分封的常山王,迎回赵谢,天下大乱。第三,以彭越为先锋,以齐国主力为后援,率先进攻楚国,逼近都城彭城,直接威胁到楚国的安全。

在这种形势下,对于楚国来说,不仅是一个宿敌(拒绝与项梁、项羽合作,也不参与楚国领导的秦国联合进攻),也是目前最危险的敌人。平定齐国,消灭田蓉,既是维护楚国主导的国际秩序,稳定天下的大事,也是解除外敌入侵楚国,威胁都城安全的大事。另一方面,刘邦反攻三秦,并没有公开打反楚的旗号。而是通过张亮给项羽写了一封信,声称刘邦只想按照王怀之约,取得关中,做秦王,并无更大野心。也就是说,在楚国看来,此时的刘邦在行动上并没有直接威胁楚国故土,在公开言论上也没有直接挑战楚国。在这种形势下,楚国把解决刘邦的问题作为第二步,这应该是正确的决定。

论文:刘邦进入汉中建立汉国后,为什么要废除自己熟悉的楚制,转而采用秦制?你说汉承秦制是刘邦战胜项羽的根本原因和制度保障,那么秦制在哪些方面优于楚制?毕竟刘邦和项羽都是用楚系打败了强大的秦国。

李开元:首先,楚系统的细节还不清楚。在统一秦朝的过程中,随着占领地的扩大,一步步推行秦制已经相当彻底和明确。秦国的郡县制和爵位制是最有效的军事动员制度,是秦军打败六国,秦国最终统一天下的先进制度。秦末之乱爆发时,秦帝国已经建立了十二年,所有起义都发生在秦的郡县制下,其军事组织和制度都离不开秦制。另一方面,全国各地,打着六国的旗号,政治理念是推翻统一的秦帝国,恢复六国共存的战国时代。这就造成了我们总结的一个矛盾。我们在观念上想回到战国,但现实中绕不开秦帝国,于是出现了一个新的时代——后战国时代,它混合了战国和秦帝国的历史特征。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秦末的混乱中,各地的武装集团,虽然名义上打着六国的旗号,恢复了一些六国时期的机构名称,但却脱离不了秦制所确定的基本框架。

我在早期刘邦集团的研究中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秦系和楚系混杂在一起,体系上没有明确的划分。统一秦制,就是刘邦在汉中建立汉国之后,我们所说的汉中改革。简单地说,改组的原因如下:第一,重申《王怀条约》的有效性。根据《王怀条约》,按旧秦国的说法,刘邦应该是秦王,这是刘邦反攻关中的法律依据。二是通过改制,向老秦地区的军民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汉为秦,外来的刘邦集团将与当地秦人融合,建立新的国家。再次,汉中改制的推手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从军制起家的韩信,一个是从法制起家的萧何。而萧何和韩信是汉朝基本制度的奠基者。身处困境的刘邦完全接受了他们提出的改革建议,从而为刘邦打败项羽、韩打败楚国奠定了制度基础。

论文:在楚汉相争的过程中,韩信功不可没,他本可与项羽、刘邦并驾齐驱。最终汉王统一天下。除了韩信自身的原因,还有哪些因素造成了这个结果?

李开元:韩信的东征,他手下的两位将军,曹参的步兵将军,关迎的骑兵将军,都是刘邦最信任的老部下,也是封沛藩司集团的核心成员。垓下之战,韩信亲自率领30万大军南下齐国,其大将为孔傕,右军大将为陈赫,均为党项楚人集团的重要成员。这些人在刘邦集团中比韩信年长,对刘邦的忠诚高于对韩信的服从。如果韩信要和刘邦翻脸,这些人不一定会跟着他。曹参、关英、孔举、陈鹤都是汉初从军阶层的核心成员。这个社会阶层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是韩统一天下、稳定天下的决定性因素和基础。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任何政治行动都必须考虑这个社会阶层的利益、愿望和动向。

(来自报纸)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7921.html
上一篇米店三问
下一篇 崇祯:帝国收官十七年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