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新闻 崇祯:帝国收官十七年

崇祯:帝国收官十七年

范军从崇祯元年(1628)开始,在接下来17年的时间长度里,崇祯帝悲欣交集地完成了大明王朝最后的收官动作。当所有风景看遍、激情耗尽之时,崇祯的宿命也就呼之欲出了——他再也变不出什么花样来,历史也不会给他更多表演或者突围的空间。皇帝心一开始,…

范军

从崇祯元年(1628年)开始,在随后的17年里,崇祯皇帝完成了明朝最后的收官动作,悲喜交加。当所有的风景都看完了,激情耗尽了,崇祯的命运就出来了——他不能再搞什么花样了,历史也不会给他更多空的表演或者突破的空间。皇帝的心

起初崇祯皇帝不甘心。他想“我可以,我可以”,兴高采烈,试图扭转颓势。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崇祯的心态出现了一些异样的色彩?在历史大崩溃的前夕,一个皇帝焦虑、悲悯、怨天尤人、我行我素、无可奈何地度过和堕落的复杂心态是如何在诸多重大事件的碰撞和报道下浮现的?

陆鸿勋最先感受到了来自崇祯皇帝的寒意。这个在天启六年因触犯魏忠贤而被革职的官员,在崇祯元年七月被提拔为太保太子和文远大学士阁,这是崇祯慧眼识珠的结果。刘鸿勋也感激他的好意,准备尽全力帮助皇上,尤其是在扫荡魏忠贤残余势力方面。他有公开和私下的报复,并试图抓住他们。但崇祯皇帝为了朝鲜的稳定,还是决定对他们分别对待。因此,陆鸿勋深感不满。他退庭后是这样说的:“毕竟主在冲主。”说明皇帝年轻,做事不够成熟。因为他的话,崇祯皇帝想杀了他。崇祯元年十月二十一日,刘鸿勋被开除公职,流放代州。后来,陆鸿勋在流亡中去世。

陈新甲的死,体现了皇帝的无情或务实的态度。崇祯十四年,兵部尚书陈新甲因宋金失陷,主动请辞。崇祯皇帝禁止,同时与清军秘密议和,但保密。然而世事无常,和平之事很快就泄露出去了。帝国想与清国媾和,这无论如何是当时舆论所不能接受的,弹劾陈新甲也就成了当时的惯例。崇祯皇帝怕引火烧身,命陈新甲作检讨,陈尚书却不上路,以为自己受皇帝保护,不肯认错。崇祯十五年七月二十九日,陈新甲在崇祯皇帝复杂的目光下下狱,两个月后在城中被斩首。他的死为世人打开了皇帝性格的另一面:爱面子,不爱里子。崇祯十七年,皇帝在景山公园脚边自缢,身边的大臣没有一个跟随,就散了——世仇报了,真是屡试不爽。

但与袁崇焕相比,这些人的经历就相形见绌了。袁崇焕的悲剧

开幕式充满了鲜花。崇祯元年四月,皇帝任命袁崇焕为兵部尚书兼御史右副都督,监冀辽,监邓、赖、天津军务。两人的合作就此开始。袁崇焕投桃报李,说要平辽为帝。崇祯皇帝当即回应,道:“我愿意给你做侯爵的赏赐,我渴望为解决天下倒挂之苦而努力!子子孙孙也受其福。”侯的赏赐,荫及子孙,对于一个士大夫来说,是人生的最高追求。皇帝赏了他这么多,袁崇焕又投桃报李,说五年内可以完成廖平。其实这是轻言细语。虽然袁崇焕之前曾射过努尔哈赤,但皇太极即位后,后金战斗力不断加强,而明军却饱受机制、财经、腐败等诸多问题困扰,战斗力很成问题。

袁崇焕接下来做的让崇祯不高兴的事就是要钱,准确的说是要拖欠的军饷。袁崇焕刚去辽东,宁远兵变就爆发了。明军的机制、财政、腐败都摆在袁崇焕面前。袁崇焕呢?他分两步走:一是强行镇压,从而暂时平息了兵变;第二,找皇上报销,要宁远军缺的四个月报销。袁崇焕认为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崇祯皇帝避而不谈真正的拖欠军饷问题。而是从道德层面要求刚刚上任的袁崇焕必须一劳永逸地解决兵变问题——两人观察和处理同一事务的角度和心态不同。崇祯皇帝甚至怀疑袁崇焕是在一边靠着一边逼薪,来中饱私囊。他对袁崇焕的不信任已经显现。

接下来,袁崇焕先发制人,杀了皮岛守将毛龙文,这更加刺激了崇祯皇帝的疑心。对崇祯皇帝来说,龙文是有功的毛。他多次在靠近朝鲜的皮岛上打击清军后方,从而牵制了清军南下的进程。但是,对袁崇焕来说,毛拒绝的清缴东江水的命令有白费力气之嫌。在崇祯皇帝看来,毛龙文死于什么罪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袁崇焕藐视权威,先斩后奏,杀了毛,这是崇祯皇帝所不能容忍的。

但他还是忍了。在两种人格的碰撞中,崇祯皇帝的人格其实是细腻的,丰满的,曲线的,或者说他的燃点还没有达到。原因有二:第一,方上的剑确实是自己给的,袁崇焕演戏后演戏的行为属于潜规则范围;第二,“廖平”仍然期待袁崇焕完成它,这比毛的生命甚至他自己的权威都重要。结果崇祯皇帝让袁崇焕往前走,他也“宣扬鲍文龙之罪,以此提神”。它的良苦用心,非玩家感受不到。

经过分析,我希望袁崇焕的“廖平”确实是崇祯最后的底线。一旦这个底线被突破,袁崇焕会死得很惨。但遗憾的是,历史的残酷就在于此。它确切地往前走,每一个节点都指向皇帝性格缺陷的最终爆发。

崇祯二年十一月,皇太极率领清兵从蒙古绕道而来,遵化失守。袁崇焕领兵回京救援。广渠门外,袁崇焕的部队击退了清军的围攻。历史的第一个节点不期而至:未经崇祯皇帝许可,袁崇焕带着老师回京,目的可疑。

第二个节点很快就到了——袁崇焕请求皇帝允许他的部队进城休整,好让他们再战。在崇祯皇帝看来,目的也是可疑的,而袁崇焕并不知道。在此之前,太多皇帝多疑的目光已经堆积在他的背上,像层层炸药,只需一根火柴就能引爆。关键时刻,聪明的皇太极递了火柴——他骗皇帝相信袁崇焕和他有秘密协议。无论袁崇焕是否征得李的同意,让他的部队入城休整与否,都是这一阴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火柴燃烧时,炸药会立即引爆。袁崇焕在崇祯的愤怒和猜忌中锒铛入狱,成为帝国悲惨时代最沉重的牺牲品。崇祯三年八月十六日,袁崇焕以“叛国罪”被处死,其兄其妻被流放三千里——朝廷防线并未在此点自毁。

袁崇焕死后,崇祯失去了最后一道防火墙,帝国的崩溃进入倒计时。

崇祯十七年正月十八日,崇祯公布了他一生中的第六份也是最后一份《罪纪诏》:“臣寒卑,犯天庭之事,致使叛军强攻京师,群臣皆误。我死了,无脸见祖宗,要去冠上遮面。贼若分裂,无人受伤。”在此之前,太监王湘瑶打开宣威门投降,兵部尚书张建炎打开正阳门,负责首都防务的成国公朱陈春打开朝阳门迎接。崇祯在最后时刻吻钟,却没有一个官员来签到“上班”,大家都散了——他的时代或者说他的王朝就这样尴尬的结束了。

(摘自《百家讲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7922.html
上一篇漫谈楚汉相争时代
下一篇 宋朝打仗外行,仅仅是因为重文轻武吗?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