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新闻 德国对华政策转变意味着什么

德国对华政策转变意味着什么

熊炜长期以来,人们注重在双边关系维度上观察德国对华政策,聚焦于德国对华政策如何在价值观和经济利益两者之间摇摆,而忽略了从国际秩序演变和德国崛起的大战略维度来分析德国对华政策以及中德关系的发展。在德国崛起的大战略中,中国的战略位置和作用明显发…

熊伟

长期以来,人们注重在双边关系的维度上观察德国的对华政策,关注德国的对华政策如何在价值观和经济利益之间摇摆,而忽略了从国际秩序演变和德国崛起的大战略维度来分析德国的对华政策和中德关系的发展。在德国崛起的大战略中,中国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明显发生了变化。过去,中国是德国的经济伙伴。德国实施对华“建设性接触”战略。通过“接触”和“引导”中国,它不仅获得了经济利益,还强化了自己在西方和中国之间的“中间人”地位。现在,德国崛起的目标已经从寻求成为“正常国家”变成了西方国际秩序的“捍卫者”。所以,中国是西方政治制度竞争的“捍卫者”。而且,德国实际上把中美“对抗”和美国与中国“脱钩”的政策视为德国“崛起”的机会。因此,德国有机会填补美国在西方世界转移的部分领导权[/k0/],从而成为西方价值观和规范的首席代言人和西方国际秩序的主要维护者,从而实现崛起。1.中美“对抗”是德国崛起的战略机遇。

目前国际体系“混乱”,某种程度上出现了“真正的领导空”。一方面,中国的崛起及其全球影响力引起了美国的怀疑和强烈的反推效应。尤其是在特朗普时期,明显改变了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定位,先是挑起中美“贸易战”,后又宣称要与中国“脱钩”,在政治、经济、科技、安全领域与中国“对抗”。特朗普所作所为的本质是放弃美国对西方国际秩序的领导权。美国不仅缺乏领导国际秩序的意志,而且作为“守成国”破坏了自己长期倡导和维护的国际规则,导致美国在国际社会的领导权威大打折扣。

要填补这个领导位置,不需要建立强制权力意义上的领导,而需要建立国际秩序的规范和规则中的权威。德国和欧洲在这方面有天然优势。与美国等传统大国相比,德国和欧盟善于通过思想和观念的力量塑造其他行为体的价值观,利用规范性沟通来完成原本需要军事或经济手段的外交政策目标。正如德国外长马斯在一次演讲中所说,美国政策和国际秩序的转变早在上次美国大选之前就开始了,并将在美国新总统产生后继续下去。对德国和欧洲来说非常确定的是,欧盟必须在全球权力竞争中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

同时,在中美“对抗”的格局中,美国和中国都明显想牵制德国,客观上强化了德国的战略地位。中国一贯重视德国和欧洲在促进世界多极化和维护世界稳定方面的重要作用。自中美“贸易战”以来,它特别重视发展中德关系,为管理中美关系创造条件。在美国对华施压的过程中,即使奉行单边主义的特朗普政府也不得不认识到德国的重要性,因为没有德国和欧盟国家的合作,美国将无法应对中国的挑战。

显然,中美“对抗”的趋势扩大了德国的战略空,德国在维护西方国际秩序中的主导作用更加明显。冷战结束和两德统一后,德国一直希望在外交和安全领域发挥大国作用,但受到国际体系和主导国的制约。当前中美关系的走势表明,德国正在受到国际体系的牵制,而在中美陷入所谓“修昔底德陷阱”竞争的同时,德国在其他方面的崛起更加迅速。其次,德国希望抓住机遇

2019年以来,德国积极参与全球外交,在维护多边主义、自由贸易、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上高调,带领欧盟频频发声。与过去德国外交奉行的“低调”、“克制”原则不同,现在的德国更加明确地宣示大国雄心,想要在世界上发出更响亮的声音。这些都表明德国愿意抓住当前国际秩序中[/k0/]领导权的机会,实现德国的崛起。德国崛起的战略目标是成为西方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其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捍卫西方秩序的规范、规则和理念上。

面对美国,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在2020年慕尼黑安全会议的开幕致辞中,多次批评美国背离“国际社会”。德国外长马斯更直言,是美国“逃避了维护西方秩序的责任”。至于中国,德国政客不断渲染“中国威胁论”,以西方国家“代言人”的身份攻击中国。2017年,施泰因迈尔在新加坡发表演讲,称西方国家恐惧的上升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崛起和美国的不确定性。“中国是对西方的挑战”,不仅在经济上和地缘政治上,而且在意识形态上。

同时,德国更加注重自身在欧盟内部的领导作用,加强对欧盟外交资源的整合。长期以来,德国一直为欧盟难以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限制其全球影响力而苦恼。无论是面对美国的压力,还是应对中国,德国都认为欧盟成员国在具体问题上的立场是“分裂”的。然而,中美“对抗”的新格局给跨大西洋关系和欧洲对华政策带来了新的挑战。欧盟主要国家普遍意识到有必要定义一个新的坐标系,因此加强欧洲内部的一体化非常迫切。因此,在2020年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施泰因迈尔在发言中明确表示,德国外交政策的首要义务是“团结欧洲”。2020年以来,德国率先深化欧盟27国对华政策非正式协调机制。2月,欧盟27国外交部亚洲司与欧盟机构代表首次对华政策协调会在柏林举行。

德国改变对华政策的长期意图的核心是寻求建立一个不同于美国的新的对华政策战略框架。一方面代表西方对中国强硬,另一方面代替美国与中国“接触”,进而塑造一种“基于规则的秩序”来应对中国,从而实现德国在西方国际秩序中的领导地位。虽然德国对华政策目前只是战略框架上的变化,具体内容和实施路径尚未明确,但作为德国崛起大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已经超越了双边关系的意义。三。中德关系面临的挑战及中国的应对

实施对华“现实接触”政策,是德国成为西方国际秩序“领导者”和“捍卫者”的崛起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当前对华政策的基调短时间内不会改变,它将成为默克尔的“外交遗产”,被德国下届政府继承和发展,对中德关系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第一,在中德关系中,德国未来不会只着眼于自身经济利益的实现,而是会以西方的整体立场为坐标系来定位发展对华关系的利益基础。第二,中德合作的空空间会被“挤压”。中国将越来越难以满足开拓欧洲市场的需求,也越来越难以获得欧洲的资金和技术。第三,德国的国际秩序观是建立“基于规则的秩序”,其实质是要求中国做出更多的“贡献”。从中国自身利益的角度来看,德国利用多边机制约束和规范中国的策略,有时可能比强调双边途径的美国更难对付。第四,德美将加强对华政策的协调,美国因素对中德关系的影响将增加。

显然,德国对华政策的变化会给中德关系的发展带来新的复杂和不确定因素,但同时也要看到,它们并不是中国外交无法应对的挑战。首先,对于中国来说,这些都不是全新的挑战。来自西方世界的类似挑战一直存在。不管是来自德国还是美国,本质都没有改变,中国有丰富的应对经验。其次,中国今后对中德合作的态度会更加现实,在有合作可能的领域尽量合作,在合作困难的领域积极引导并巧妙对抗德国。再次,中国对德国的战略优势仍然非常明显:一方面,中国广阔而富有弹性的国内市场对德国企业极具吸引力。随着中国进一步开放和深化改革,德国经济对中国的依赖在某种意义上仍能起到“压舱石”的作用;另一方面,德国对华战略的实施深受中美关系发展的影响。中国致力于推动中美关系协调、合作、稳定发展,也将塑造德国对华政策的发展轨迹。最后,德国对西方领导力的追求有一个固有的权威“短板”。德国一旦上升到认为没有必要向法国“借权”的地步,就会受到法国等欧洲国家的限制。德国试图主导欧盟对华政策的集体行动困境依然存在,中国依然可以应对。

(摘自《欧洲研究》)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7932.html
上一篇墨子:一个时代的光彩开端
下一篇 如何在公众面前演讲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