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历史 清代介休大家茹纶常小传

清代介休大家茹纶常小传

陈全引言:近日从朋友处新获《茹纶常墓志铭》拓本,欣喜之余,抓紧誊抄,细细读来,再对照《介休县志》对先生的记载,发现很多历史线索,让我更深层次地了解茹先生。茹先生小传如下:茹纶常,介休义棠镇师屯北人,字文静,号容斋,晚年自号漫叟。诰授奉直大夫…

陈泉

导读:最近从朋友那里得到了汝纶昌墓志铭拓片。欣喜之余,我抄了一遍,细细读了一遍。通过对比《介休县志》中对先生的记载,发现了许多历史线索,使我对茹先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茹先生的生平如下:

介休唐毅镇石屯人汝纶昌,字静斋,晚年已是耄耋之年。我被授予冯至博士的称号,政治事务部的经验,和二级。生于雍正二年(1724年)九月三日,卒于嘉庆五年(1800年),享年76岁。

兴县求学路漫漫,牵手令人羡慕。

童年时期,茹先生"才华横溢",就读于山西兴县孙氏私塾。为什么要去偏远的兴县读书?因为孙家在清朝初年出了两个进士,用现在的话说,这个私塾高考升学率很高,所以吸引了很多青年才俊前来求学。孙的学者之一是孙家干。这个孙嘉淦太棒了。他是电视剧《雍正帝》中敢于直言反对雍正帝的大臣。他出身贫寒,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步入仕途。他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受到皇帝的赏识和重用。历任学政、盐务、河工等。都是穷人,官工,刑部,两个大臣,合办大学士。有人评论说:“贾干一开始是直臣,后来出了相,入了相。他很有成就,学术文章也很高。贾干作为清代山西名臣,其实是第一人。”孙家干死后,被皇帝封为文定,被称为文丁公。这个文丁公在私塾读了汝伦常的诗,认为这个孩子“决定了一定是贵的,深得重视”。

儒伦诗才出众,英俊有为的消息不胫而走,被文这位谋国老人看做前途无量。孙家干的侄子白英正在给女儿找女婿,肥水怎么能流进外人的田里呢?得知这个消息后,她会密切关注客户的牵线搭桥。一个才子和一个美女的婚姻就这样完成了。

茹先生的岳父白英也不是普通人。他是“监察御史,任巡台省、提督学政,作按察使,作刑部左侍郎”。他现在的官职是副部级领导。乾隆十三年(1748年)九月,时任台湾巡抚的白英向乾隆皇帝进贡《清代台湾府全图》。在书末的题词中,白英称赞台湾省是“全国之地之一,处处是宝”,“虽海滨有仙山,犹为中华之气”,“永志不忘”。白主三言两语就在240多年前肯定了“台湾省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非常了不起!对了,这张地图是2004年在北京翰海春拍卖的,卖了143万,创造了当时的最高价。

专心做诗,大有作为,组织高品位的诗社。

在孙私塾学习多年,得了漂亮家业的汝伦昌先生,回到家乡退休了。介休南津屯的茹家和梁家作为当地的名门,是世交,梁家也是介休的名门。梁希久(字王璐,号阙宣),乾隆年间著名学者,梁氏家族最著名的人物。乾隆十七年(1752年),梁希雨“直入书房,但厌迁詹府,不多事”。他的书《一景宜一义》曾经轰动一时,他被乾隆皇帝召见,给皇帝做了一次讲座。这样的大学者往往很重视儒伦,“志在大事”,经常带他去留学。但是,茹先生的仕途似乎并不是很好。他“累了,出名了,失意了”。他多次参加乡试都没有成名。于是,“弃职而致力于诗词古文”,儒先生觉得自己没有做官的生活,于是开始研究诗词歌赋,古籍历史文化。儒先生在研究经典时,非常注重“走出去,学进去”。他在“二游邺城,三游杜门,太行之高,过井之险,涉漳河,渡沂水,得山川相助,开阔胸襟”的巡游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茹先生发表诗作时,才三十多岁。当时介休“绵山四山人”董柴、任、王佑竖起大拇指称赞。

一枝独秀不是秀,万象更新是春。如先生深知士子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取暖,于是在乾隆(1764年)组织魏书朝参军(张新正之子张)、魏源(董柴)、西郊(任大羽)、(王)成立“乐诗社”;1777年,“福凯西郊、顾岚、李别家小源(李日普)、高明荆竹泉”成立了优胜诗社。看来这是介休早期的民间文学团体。

李日普,“优胜诗社”成员之一,名子渊,号南苑,清代介休人。历任会稽、杭州知府。李家祖祖辈辈都是介休的名门望族,是一个善于治河的官员。他的祖父李洪、父亲李和哥哥李亨特都是江南的诸侯。目前,介休市文家巷有一个“县衙”,高门大户、四方明珠还在透露着昔日的辉煌。李日普喜欢藏书,曾建过别墅(在今介休长乐村西)。著有《采花集》、《秋楠杂歌》。据《随园诗话》记载,李日普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重游天台山时,由清代著名诗人、文学家袁枚陪同。可见两人关系很好。汝纶昌先生在诗社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近年来,所有的作者都以儒先生为的标准,努力追求诗歌的品质。"在李日普的推荐下,茹先生将自己的诗作邮寄给袁枚先生修改。袁枚看后大加赞赏,“我试着把我的诗送给在绥远的袁子才,儿子只报了书,推为文学家”。廉文学袁枚人人称赞汝伦常先生的诗,“使之成圣交,然后成文”。可见茹先生的作品已经登峰造极了。作品有《容斋诗集》二十八卷、《容斋文学笔记》十卷、《容斋诗集》两卷、《古香诗》一卷。他的作品才华横溢,堪称介休历史上的诗人。

发扬光大,大公无私,乐于助人,素质高。

茹先生相貌清秀,肤色清秀,眉目如画,眼神明亮。在处理事情时,他“在争执中犯错,不能让人措手不及。茹先生是个聪明的厨子。”他对待后生学者的态度是“豁达、善良、惜才。当他看到取得巨大成就的人时,他高度赞扬他们,并欣赏他们。”这位善于欣赏他人优点、引导后来者的谦逊诗人,赢得了当时许多学者的赞誉和尊敬。

清朝乾隆年间,汾州文风鼎盛,经常有文人来讲学。蒲塘(没有。浙江嘉善著名学者邱家),曾来此讲学,并随儒先生诗词唱和,颇为投缘。几年后,溥无聊地去北京参加考试,住在家里。“甘龙仁武(1762)入京,假馆为纪文达家。一天晚上,一个朋友喝酒,他喝醉了,他买不起,他把它看作是绝对必要的。”现在看来,蒲唐是酒后心肌梗塞死的。碰巧,张汝纶先生也在北京。得知消息后,他和嘉兴的朋友们组织了溥无聊的丧事,往返北京、嘉兴七八趟。茹先生“为人直爽,待人坦诚,没有任何保护。人有弱言,不可拒之。”如果你一直负责任,你会刻骨铭心,你会说很多,你会做得很快。“这样,一个言行一致的君子,就可以交忠诚真诚的朋友,可见一斑,也就赢得了人们的称赞。

被召至千宴,老马以美闻名。

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乾隆皇帝举行禅位大典,犰狳即位。龙皇帝亲临太和殿颁布国家法令。甘龙皇帝,犰狳的皇帝,是皇帝的父亲。正月初四,刚打坐三天的太皇在宁寿宫内廷举行“千宴”。在宁寿宫内廷举行宴会,出席者3056人,邀请者5000人。“大部分仪式是旧的,但事实比以前更好”(故宫史续)。汝纶昌先生“得博士衔五品”,“宴后得御诗十三种,如意棒,珍宝”。这样的待遇在当时的介休一定是爆炸性新闻。当时介休村的剧作家宋廷魁据说参加了“千家宴”,但没有关于宋的事情的历史记录。茹先生参加了千尺宴后,名气更大了。当时“介休县领导卢兰普、朱武桥、蔡彩堂,一下车就去拜见了茹先生”。尤其是如先生积极参与“修城骑术”、“建武殿”等公益事业,“居延先生是其工作的带头人”。

老儒伦总是“醉心于学习,乐此不疲”,书法作品也很好。笔者曾在介休民间藏家看到一副他写的中堂,笔力苍劲,行云流水,有大家风范。这位博学的诗人过着简朴的生活。他不仅能“鉴赏古代名人的书画,从不真假,明眼人见义”,还能“遇书异名,重金购买,必亏一大笔”。据说民国时期他的藏品很多。

从墓志铭上看,好像汝伦常先生一生致力于学问。他“又累又出名,又抑郁,于是弃职顾事。他致力于诗歌和散文,尤其擅长诗歌,所以他的诗是最好的作品。”他在诗歌方面的造诣也得到了当时文坛领袖袁枚的认可,表明他在古代诗歌方面,尤其是近年来的《容斋诗集》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可见他对介休诗歌发展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墓志铭的作者颜忠秀感慨地说:“陈先生不朽的事业和他的自决,其他那些按日传承给儒生的,都列在清史里,也当得起一代文豪。”介休文坛由盛转衰200余年,如先生真难继。

后记: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查阅了相关资料。旧版《介休县志》中关于它的描述不多,连生卒年记载都有误。这种对儒先生事迹的粗略解读,目的在于深切感受旧时代文人的虔诚与执着,也希望理清故乡文化的脉络,传承中华文化的优秀品质。以上探索和观点均为个人观点,请指正。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8669.html
上一篇名人之后张板桥博士的“山西情结”
下一篇 王梦龄近代山西留洋工程师中的翘楚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