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教育 教育政策视角下的校长领导力培养

教育政策视角下的校长领导力培养

刘德宏在我国,各级人民政府在教育目标、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育督导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教育政策,社会第三方机构在教育咨询、教育评价、教育研究、教育质量监测等方面提供教育事务。而这些教育政策和教育事务在基础教育领域的主要执行代理人是各级各类中小学…

刘德洪

在我国,各级人民政府在教育目标、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督导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教育政策,社会第三方机构在教育咨询、教育评估、教育研究、教育质量监控等方面提供教育事务。基础教育领域这些教育政策和事务的主要执行者是校长,即各类中小学的学校领导。校长执行教育政策和事务的能力,现在流行的说法叫领导力。对于校长来说,领导力不仅是行政权力和专业影响力的结合,更是综合素质和各种能力的统一,是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结合。从某种程度上说,校长的领导力决定了教育政策的实施效果。因此,分析教育政策制定与执行的结构特征,考察校长领导力的构成与发展,可以作为研究的视角和路径。

教育政策文本的“可解释”属性与校长的理解

教育政策以“文本”的形式呈现,往往表现为目标的方向性、内容的明确性和表达的清晰性。要想正确执行政策,首先要正确理解政策,即全面准确地把握政策的本质和边界。与“文本”的起草者相比,“文本”还将面对不同环境、不同认知水平的读者。校长作为解释者之一,虽然来自教育系统内部,但他眼中的“文本”不一定是教育政策的“文本”。许多教育政策存在沟通失真、执行失误、宣传不当等问题。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校长本身并没有完全理解政策的主旨,找话来讲道理,对政策的本质把握不准,流于形式,更有甚者,对政策断章取义,任意歪曲。

政策解读需要“本土化”,但不能偏离政策的初衷。作为校长,首先要提高自己解读政策的能力,也就是对政策的理解。校长作为教育政策的执行者,其政策理解影响着教育政策的有效实施。所以,首先,校长要不断提高对政策的认知水平。要全面把握教育政策的内容、类型和目标,准确理解政策的精神实质。在阅读政策文本的同时,要多参加政策征求活动,多阅读政策解读文章。近年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出台重大政策前,经常征求包括中小学校长在内的相关组织和团体的意见;在发布重要政策的同时,同步发布解读文章或召开新闻发布会。这些活动是委托人了解政策真实面貌的途径。第二,积极参加相关会议和培训活动。在许多会议和培训中,政策制定者将被邀请与校长面对面地解读和传递政策的起草背景、目的和意义、内容框架和实施要求。这是校长感知政策的一种便捷有效的方式。第三,主动与教育行政部门沟通,确认信息,消除疑虑,核实真相,破解谣言。这是校长获取权威信息的终极捷径。

其次,校长应该最大限度地提高政策的认同度。虽然教育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都有各自的出发点和利益,但如果能达成一致,一定能达到政策执行的理想效果。这种效果的实现依赖于校长对政策目标的主观认同和政策执行的情感亲近。只有充分认识政策,才能坚定地执行政策,保证政策执行的预期效果。

最后,校长要努力打破思维定势。校长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往往会形成自己的一套内在思维规则,包括约定俗成、习惯、刻板印象等。,并选择性地接受与这套思维规则相一致的教育政策,而忽略和抵触那些与自己思维规则不一致的政策。有些校长会以自己的理解方式来解释或修改教育政策,导致政策的扭曲或变形,从而出现“选择性执行政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我们不否认校长的内在思维规律也能解决教育领域的相关问题,但努力增强教育政策与其内在思维规律之间的适应性和协调性,无疑更有利于教育政策的顺利实施。

比如,大部分校长的内心思维规则或多或少都包含着“学而优则仕”、“十年苦读”、“考试是法宝,分数是人生根本”等观念,这不仅直接影响着办学行为,而且与素质教育方针存在认知冲突。这种思维模式是随着校长教育的深入而长期演变的产物,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消除。再加上这种认知也深植于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共识之中,所以不难解释素质教育政策轰轰烈烈,应试教育依然风起云涌的尴尬现实背后的原因。

教育政策过程的“可操作性”特征与校长执行力

教育政策的表述“文本”应归类为公文(简称公文)。正式文件,包括通知、通告、意见、决定等。,经常对策略对象做什么,怎么做给出指示。他们的指示是合法的、统一的、严肃的、权威的,政策对象必须执行。

教育政策不能简单理解为我们通常认为的“一纸文件”,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及其结果。本质上,教育政策是一种集体选择,也就是说,教育政策的过程是集体的。这个过程的参与者不仅仅是政府,还有相关的社会组织,包括各级学校。对于学校来说,它的实施是一个相对于政府决策的后续过程,也就是将政策要求付诸实践的过程。

从这个意义上说,校长作为政策过程的重要参与者,应该将“文本政策”转化为“实践政策”,将政策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办学行动。这种转化需要委托人具备一定的政策转化能力,即政策执行力。“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校长政策执行力不仅直接决定了一所学校的管理水平和质量,也是影响教育政策执行效率的最关键因素。

首先,校长要把政策文本转化为校本计划,把政策的“指令语言”转化为学校内部的“操作语言”。由于政策要求往往是宏观的、普遍性的,政策文本在公文中被广泛使用,其文体特征比较庄重,所以在政策文件进入学校后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计划时,要做一些校本的、具体的甚至是通俗化的处理,用教师容易理解的语言来翻译。我们不能简单地“复制”或“粘贴”政策文件。

其次,校长要组织好政策的实施,把政策从“空”降到“地上”。再好的政策文件和校本计划,终究只会是“纸上文章”。在政策执行的关键环节,校长应通过计划、协调、筹资、检查、总结、激励、问责等手段,采取符合政策要求、配合政策执行的组织行为,建立执行结构,明确执行流程,优化执行模式,营造执行文化。同时,要切实做好学校人员的培训工作,建立明确的责任机制和奖惩制度。

第三,校长应扮演执行者和领导者的“双重”角色。很多人对校长的执行力有误解,认为校长的执行力关键在于能否调动教师行动起来。其实,带动学校教职员工落实政策要求、取得成效的前提是校长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校长要提高事业心和责任感,端正执行态度,强化自律精神,勇于做“老师的老师”,靠自己的努力培养“追随者”,充分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政策执行成为学校内部的自觉行为。同时也要避免校长抛弃群众,独断专行的极端。否则,正如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所说,“领导变成了一种个人主义...这对组织是破坏性的。”

最后,要加强校长的执行力。当导演是前提,当导演是关键,但把事情做好才是根本。教育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育改革和事业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和个性成长。政策任务下达后,校长要学会跟进和问效,通过树立榜样、总结反思、交流讨论、形成案例等方式展示实施效果。,以达到工作绩效,从而使执行成为从执行策略到执行结果的有效连接力量。

教育效果的“可预测”方向与校长创新

在文本中规定教育方针、任务、目标、办理时限等。经常被定义。这种效果的“可预测性”往往是校长作为政策执行者的工作目标。但政策要求具有普遍性,而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政策执行必须因地制宜,这使得政策执行成为一个“意义建构”和“制度创新”的过程。因此,为了让每所学校实现政策目标,校长必须有真正的努力。这种努力不是“等、靠、要”,也不是盲目地、机械地、死板地依赖上级的“指示”,更不是“不敢越雷池一步”,而是包含了适度的灵活和创新的能力,即政策创新。准确把握政策的精神实质,探索研究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实施和完善政策,及时了解实施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最大限度地实现政策目标,是校长创造力的本质要求。

首先,校长要有执行权。付出足够的耐心和意志力,把政策执行当成“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事件”。在基础教育领域,以“大学校类型”、“大班额”为代表的教育规模扩张,以“重智轻德”、“年级第一”为代表的教育模式单一问题,以“优于记忆理解运用,弱于分析评价创造”、“体重增加,体质下降”为代表的培养质量片面问题,都是“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的顽疾。相对而言,这些教育政策作为解决之道,是长期的要求,比如改变育人方式,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师生负担等,都需要校长们咬定青山不放松,长期持之以恒的努力。

其次,校长要有协调能力。很多教育政策不仅仅是教育系统内部各部门之间资源、权力、利益的再分配,更是党委、政府相关部门甚至其他社会层面之间的关系。比如基础教育重大政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的实施,涉及组织、宣传、编制、财政、发展改革、人社、公安、网信、民政、住建、文化旅游、交通、工业和信息化、政法、市场监管、自然资源、法院、检察院、共青团、妇联、残联等。虽然上述部门和机构会按照职能和政策履行职责,但很多工作往往需要主要负责人的沟通和协调。从这个意义上说,“校长成了社会活动家”。

第三,校长要有判断力。执行政策的关键是抓住关键环节,把力量放在核心部分。这个关键环节和核心部分就是课程,就是课堂。一些学者认为,作为教育核心的课堂教学的改进已被证明是最困难的变革。原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陈育坤教授在谈到学校领导力时也指出,学校领导者的核心竞争力包括三个方面,即组织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指导教师改进课堂教学的能力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因此,课程领导是校长领导的核心要素,要求校长深入到课程愿景的确立、课程价值的引导、课程资源的整合、课堂教学的组织、课程评价的监督等方面。,使课程改革真正发生在教师课堂领域的日常实践中,教师对“政策意义”的建构贯穿于政策实施的全过程,成为实现政策有效性的坚实保障。

最后,校长要灵活。世界上没有万能的政策,有些教育政策没有按时解决教育问题。这并不奇怪,但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教育政策在解决某个问题的过程中,造成了意想不到的、意想不到的结果,尤其是副作用或反效果。这说明教育政策的实施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个曲折的过程。校长们应该正视教育政策效果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因势利导,化危机为机遇,甚至在政策的执行上更加敢于冒险,做出“敢为天下先”的创新之举。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39183.html
上一篇面向未来的校长领导力探析
下一篇 新时代呼唤“顶天立地”的校长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