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健康 告别谈“痨”色变,缔造防治典范

告别谈“痨”色变,缔造防治典范

莫小聪新中国的结核病防治事业,有效打破了因病积贫、因病返贫的恶性循环,让人民群众不再谈“痨”色变,一改之前“十痨九死”的悲惨状况,变成“十痨九愈”的可控制、可治愈的现实。我国也由此成为世界结核病控制的成功典范。“先城市、后农村,先团体、后散…

告别谈“痨”色变,缔造防治典范

肖聪

中国新的结核病防治规划,有效打破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恶性循环,使人民群众不再谈“结核病”,将以往“结核病死亡九人”的悲惨局面变为“结核病痊愈九人”的可控可治现实。中国因此成为世界结核病控制的成功范例。“先城市,后农村,先群体,后散居”

自19世纪末以来,结核病在中国广泛流行,危及无数劳动人民的生命。当时结核病患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大城市结核病死亡率达到300万/10万,一度居各种疾病死亡原因之首。虽然我国已建成12个拥有600多张床位的结核病疗养院,但大部分都是用来服务权贵名流的,结核病防治工作基本形同虚设。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关心人民疾苦,高度重视结核病防治工作,坚持把结核病防治作为关系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事来抓。

1956年,卫生部发布了《结核病防治指示》,详细说明了结核病防治的方针、任务和机构设置。1957年12月,卫生部出版了《结核病防治参考资料》,确定了“先城市,后农村,先团体,后分散”的两步走工作方针,为这一时期的结核病防治工作指明了方向。1997-2019年全国结核病发病动态图(数据来源: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20)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依托爱国卫生运动,我国国防防痨教育工作大力开展,包括“禁止随地吐痰”宣传月、举办防痨讲座、拍摄相关电影等。群体防痨和分区管理、广泛接种卡介苗、化疗(异烟肼三联)和不住院药物治疗等措施稳步推进,结核病防治取得较大进展。直到十年动乱,中国的结核病防治工作受到冲击,结核病防治人员的配备和结核病防治机构的发展受到一定影响。“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

改革开放后,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第一个特点是重视和强化承诺。

1978年5月,第一次全国结核病防治会议在广西柳州召开,使结核病防治工作陷入混乱。同年10月,国务院发布210号文件,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务院发布的第一个关于结核病防治的文件。1984年,第二次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会上总结了结核病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加快组织建设,落实结核病防治经费,开展结核病防治宣传。

进入新世纪,国家更加重视结核病防治工作,不断将结核病防治纳入政府工作和领导议事日程,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结核病防治机制,初步建立了中国自己的结核病控制模式。

2000年3月22-24日,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了结核病控制和可持续发展部长级会议。22个高负担国家的部长级代表出席了会议,这些国家占全球结核病负担的80%,中国是其中之一。大会通过了《防治结核病阿姆斯特丹宣言》。中国政府向国际社会承诺进一步加强中国的结核病控制工作,并迅速召开了国务院结核病控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召开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显示出对结核病防治工作前所未有的重视。2004年和2006年,国务院召开了两次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与此同时,结核病防治在政府的规划纲要和发展计划中出现的频率更高、篇幅更大。在此期间,卫生部、财政部等制定并实施了《全国结核病控制规划(2001-2010年)》。强调加大专项投入,重点支持西部和贫困地区的结核病防治工作,对负担不起的结核病患者的治疗做出明确说明,大大减轻了人民群众的就医负担。

截至2005年底,中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县(区)覆盖率达到100%,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率和治愈率分别达到79%(70%)和91%(85%),如期兑现了中国政府向国际社会作出的承诺。从“被动松散”到“主动有力”的转变

第一次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会议起草了《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规划(1978-1985年)》,由于缺乏可靠的全国结核病疫情基线数据,提出了不切实际的指标和目标。但作为第一个从政府层面提出的国家计划,也对结核病防治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如何获得可靠、科学、完整的中国结核病疫情基线数据,成为当时的迫切需求。在结核病防治代表的建议下,卫生部于1979年决定组织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更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1981-1990年全国结核病防治工作计划。同时,政府不仅通过流量数据制定计划,还利用流量数据评估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实际效果。

1990年第三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1990年我国结核病患病率为5.23/10万(患病率是指新发病例和老病例与同期平均人群的比值),涂阳患病率为1.34/10万。我国结核病死亡率为21/10万,肺结核死亡率为19/10万。

此后,卫生部组织了第四次和第五次全国结核病疫情控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全国结核病控制规划(2001-2010年)》和《全国结核病控制规划(2011-2015年)》。

开展了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系统抽样调查,获得了可靠的结核病疫情基线数据。在此基础上,制定并评估了《全国结核病控制规划》,促进了结核病控制由“被动松散”向“主动有力”的转变。在充分吸收国际先进理念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结核病控制策略。

卡介苗接种从临时试点到计划免疫

建国前,我国学者研究接种卡介苗,始于20世纪30年代。但由于处于试种观察阶段,还没有大面积推广。

1949年,卫生部成立“卡介苗推广委员会”,次年决定在全国各城市免费推广卡介苗接种。之后,人才培养计划和疫苗接种计划逐步完善,有力地推动了卡介苗接种工作。

1954年,卫生部颁布了《卡介苗接种暂行办法》。1957年,卫生部颁布了《卡介苗接种计划》,对卡介苗的推广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掀起了卡介苗接种的热潮。到20世纪50年代末,卡介苗接种已在中国26个省、市、自治区开展。

1982年11月29日,卫生部颁布了《国家计划免疫条例》,正式将卡介苗接种纳入计划免疫范围,极大地促进了卡介苗接种。1986年,卫生部发文规定,将卡介苗纳入儿童基础免疫“四苗”。

之后,党和政府进一步推进疫苗接种工作。在1981-1990年的《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和1991-2000年的《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两个十年规划中,对卡介苗接种进行了详细说明。其中,后者提出了卡介苗接种的具体要求:1995年新生儿接种率达到85%,2000年达到90%。1990年后,卡介苗接种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1979-2010年)

资料来源:《中国结核病防治史》,第五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数据汇编。

同时,卡介苗接种程序、疫苗剂型和接种方法的研究不断完善和发展。1997年,根据国内外信息,卫生部决定停止卡介苗补种,改为仅接种新生儿。

卡介苗接种从临时试点到全面推广,再到计划免疫,发展突飞猛进。疫苗接种技术和流程更加科学和规范,为儿童结核病的防治发挥了重要作用。结核病防治有法可依。

中国的结核病防治工作是世界结核病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也得益于全球国际合作。党中央和政府在不断增加结核病防治经费的同时,也积极寻求国际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与国际社会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改革开放后,法制建设成为迫切需要,与结核病相关的各项立法工作有序开展。

1984年5月10日,卫生部发布了《全国结核病防治暂行条例》。1989年2月21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结核病纳入丙类法定传染病管理。这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制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标志性文件。

20世纪90年代,国家进一步加强了对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领导,不断强调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991年9月12日,卫生部部长陈敏章签署卫生部令第16号,颁布实施《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这标志着我国结核病防治法制化管理的新局面,为结核病防治法制化管理奠定了基础。《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明确提出对结核病患者实行“归口管理”,保证了结核病防治机构履行部门职能,明确了分工和责任。

2004年8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结核病作为乙类传染病管理。同时,各省根据防治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地方性法规。

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的颁布,标志着结核病防治立法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意味着结核病防治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道路,开创了结核病防治执法管理的新局面。结核病防治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有利于及时发现传染源,提高治愈率。可以说,结核病防治法制化是有效预防乃至根除结核病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之一。多重耐药菌的挑战已经成为一个大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总体发病率(发病率是指观察期内新发病例数与同期平均人群数的比值)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是,由于耐药菌的存在,艾滋病双重感染等。,数据的下降速度和速度都不尽如人意。结核病的耐药性已成为中国结核病防治的一大难题。

与此同时,结核病有反弹的迹象,有反攻的势头。1993年4月22日,世界卫生组织召开了顾问团紧急会议,次日提交了《全球结核病紧急宣言》报告。同年,第46届世界卫生大会接受了《全球结核病紧急宣言》和《呼吁迅速行动抗击结核病危机》的建议,大力动员各国各地区共同努力抗击结核病。作为全球结核病控制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积极应对,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规划和部署结核病控制工作,彰显了大国责任。

为摸清我国结核病耐药的流行情况和影响因素,卫生部于2007年和2008年组织开展了全国结核病耐药基线调查,覆盖人群4700万人。结果显示,涂阳肺结核耐药率为37.7%,其中耐多药率为8.2%。总体情况不容乐观。为此,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更有针对性的重大措施。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建立结核病防治综合服务模式,加强耐多药结核病筛查监测,规范结核病诊疗管理,对新形势下结核病防治工作提出重要要求。2019年,多部委联合发布《抗击结核病行动计划(2019-2022年)》,明确提出结核病防控总体目标,重点目标是克服耐多药结核病和治疗负担高的防控难题。

“十三五”期间,全国结核病疫情持续下降,发病率从65/10万下降到58/10万。全国共发现和治疗肺结核病人370万例,治疗成功率保持在90%以上。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控制中心统计,截至2019年12月31日,近五年我国结核病发病率年均下降3.4%,全球发病率年均下降2%。近20年来,我国结核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特别是死亡率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结核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绩。1997年至2019年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资料来源: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20。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68455.html
上一篇陈成亮骨科
下一篇 疑诊和待诊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