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教育 戏曲文化进校园的收获

戏曲文化进校园的收获

姚志强 何燕漪戏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之一,蕴含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民族精神,承载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与文化思想。2008年,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试点工作的通知》,指导传统戏曲进校园,并在全国十个省份开展了京剧进…

戏曲文化进校园的收获

姚志强和何

戏曲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蕴含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民族精神,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和文化思想。2008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中小学开展京剧试点工作的通知》,引导传统戏曲进校园,在全国十个省份开展了京剧试点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戏曲教育的意见》、《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等利好政策,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戏曲艺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深厚的民族感情,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戏曲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在上述政策背景下,“戏曲进校园”工作在现实中仍难以开展。在中国众多的剧种中,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剧种,采取什么样的形式,把什么样的内容引入校园?进校园和进课程有什么异同?校本学习还是社团活动?是外聘专家或老师带进来还是请自己的老师来完成教学?许多问题困扰甚至限制了“戏曲进校园”的发展。师资选拔、课程建设、成果展示、教学创新等问题影响着“戏曲进校园”的持续发展和良性循环。

中国戏曲学院作为中国戏曲的最高学府,自2015年起,六年来合作支持厦门实验中学京剧特色发展。在跨区域合作模式、特色教学体系建设、成果突出表现、适时拓展“互联网加戏曲”普及教学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积累了经验,希望能为我国“戏曲进校园”的发展贡献一些方向和方案。

创新——跨区域合作,寻求戏曲普及教学的新发展。

近年来,随着“戏曲进校园”工作的不断升温,全国各省市资源不均衡、发展不均衡的现象日益突出,成为全国戏曲进校园工作的主要瓶颈和短板。作为中国戏曲教育的最高学府,中国戏曲学院从2008年开始开展戏曲进校园工作,至今已有十余年。2014年、2015年受北京市教委委派,参与小学体育、美育发展,加强高中优质教育资源统筹。同时受北京市丰台区教委邀请,在丰台区开展戏曲进校园工作,每年有28所基地学校为戏曲提供深度支持。

厦门实验中学所在的福建省是当之无愧的戏曲大省,戏曲种类繁多,有“活化石”的美誉。但是地方京剧的发展和戏曲在校园的普及都不是很理想。为推进厦门戏曲艺术教育的大众化和特色化,厦门市教育局进行了统筹协调。2015年起,邀请中国戏曲学院与厦门市实验中学合作开展“中国戏曲学院支持厦门市实验中学京剧特色发展工作”。通过跨区域合作,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促进戏曲美育和普及的协调发展。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认同感的同时,培养戏曲人口。

2015年,《国剧》与《石霞》签署了第一份为期六年的京剧普及教学合作。每年派驻4至6名专业教师进驻厦门,采用京剧校本课程辅以戏曲社团活动的教学模式,开展戏曲教学普及工作。这不仅是“国剧”目前开展的唯一一次京外戏曲普及教学合作,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次跨区域的戏曲普及教学合作范例。目前,“国剧”与“厦门地产”的第一个六年合作已经完成,即将开始新的六年合作。六年来,两校合作为最大问题——师资短缺,尤其是热门剧师资短缺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方向。

务实-精心布局,建立戏曲普及教学特色体系。

建立戏曲大众化的课程体系。《国剧》与《石霞》在京剧普及方面的合作始于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各年级开设京剧班,招生人数逐年增加,京剧班学生专属的京剧课程教学由中国戏曲学院完成。京剧班的学生在入学前要进行艺术素质的专业考试,从而实现“双选录取”和“特色班建设”的基础和前提。石霞京剧班的戏曲教学有京剧校本、京剧社团、艺术实践、京剧选修四大类,涵盖京剧唱腔、戏曲形体、戏曲基本功、京剧技法、常识等校本课程,以及京剧表演社团、京剧武术社团、京剧器乐社团等戏曲社团。每周课时可达100多节。在实际教学中,两校合作遵循“教育语境下的对话与实践”,明确京剧特色教学以校本课程为主,社团课程、排练课程和各类艺术实践活动为辅,将京剧教学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和课程管理体系。

多学科融合与创新戏曲课程。不断加强多学科融合,鼓励国剧教师进驻戏曲专业与厦大各学科教师加强教学合作,共同开展教研,积极探索戏曲普及课程的多学科建设,深入挖掘戏曲艺术的优秀传统文化价值;为厦门教师开设戏剧选修课,帮助厦门教师排练戏剧专题节目,参加全市教师演出和展览。在厦石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鼓励和支持本校中小学文化课,积极引导学生多维度、多角度思考戏曲文化和京剧知识。目前,厦门实验中学尝试开发了思想政治课、音乐课、历史课等一系列课程。,并试图在多学科教育教学中使人“戏”,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引导学生认识戏曲、理解戏曲,促进形成各学科育人的合力。

充分利用课外第二课堂。厦门实验中学在专业丰富的日常戏曲课程基础上,积极倡导课外班的探索,发起了“周末京剧艺术园地”等课后戏曲品牌活动。京剧班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每一场戏曲活动的策划、编排、讲解、表演、展示,在校园里掀起阵阵“京剧热”。定期举办“周末京剧艺术园”等课后品牌活动,让孩子锻炼能力,增加自信。同时影响更多学生认识京剧、了解京剧、热爱京剧,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具有传统文化内涵和民族文化精神的校园文化生态。“京剧特色”和“传统文化”成为独特的校园文化,实现了从“特色班楼”到“特色校楼”的正向转化。

引进来,走出去,培养“本土”教师。面对中小学戏曲艺术教育普及的大课题,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戏剧学院每年都会派出4到6名资深戏剧教师到厦门进行专业授课。他们多年的艺术实践和教学经验,基本可以满足学生在戏剧文化、表演技能、表演实践等方面的学习需求。但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仅仅依靠外部专家的帮助,对于学校的戏曲特色教育乃至美育或艺术教学的长远发展是远远不够的。随着“外援”的引进、退出和改变,现实中“雪中送炭”往往会变成“孤注一掷”。因此,“戏剧进校园”师资队伍建设的“长久之计”是培养本土的师资队伍,尤其是我校的师资队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剧邀请了厦门的乐舞老师到北京戏曲学院“戏曲进校园”教学团队实习,对他们进行了教育规律、教学模式、教务管理、京剧唱腔、戏曲形式、京剧社团、京剧乐队等方面的教学指导。,并在他们完成学业时进行评估。回来后,“石霞”老师在中国戏曲学院派驻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戏曲课程的独立教学,直至胜任课堂教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70674.html
上一篇重大主题教育进课程教材的“中医样本”
下一篇 课外创新实践报告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