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教育 幼师如何看待幼小衔接

幼师如何看待幼小衔接

张妍琳“有的小朋友已经会写五六百个汉字了,有的多才多艺,唱歌、主持、编程、芭蕾、钢琴……没有想到学龄前孩子们已经学得那么丰富。”小学一年级教师如是说,“但是新入学的孩子在情绪管理、规则意识、自理能力上相对薄弱。”近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大力…

幼师如何看待幼小衔接

张彦林

“有的孩子已经会写五六百个汉字了,有的多才多艺,唱歌、主持、编程、芭蕾、钢琴……没想到学龄前的孩子学了这么多。”一年级老师说,“但是新入学的孩子在情绪管理、规则意识、自理能力等方面相对较弱。”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部署推进幼儿园与小学衔接,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针对性措施。作为儿童成长的重要一步,幼儿之间不恰当的联系会影响儿童的学习和社会适应性发展。两个教育阶段的顺利过渡,离不开幼儿园和小学的共同努力。但是,教师在从事学校准备教育和学校适应教育时,总会遇到一系列的情况。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在生活和学习上容易出现问题。生活主要体现在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弱。在自理方面,孩子在幼儿园有很多老师照顾,在家里大多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进入小学后,班级规模增大,教师数量减少。有的孩子面临着难以独立穿衣、不会系鞋带、个人物品整理不好、不会用筷子等问题。社会上,小学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孩子需要和新老师新同学打交道,建立新的社交圈需要时间。学习中的主要问题是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幼儿园阶段以游戏和活动为主。刚进小学的孩子容易出现以下问题:课前准备不充分,不能提前拿出书本和学习工具;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效率低;自学能力不强,没有自我预习、复习、作业的意识。(广东深圳义井小学陈琪)

●一年级在小学低年级。孩子们需要适应从游戏教学到课堂教学的转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面临一些挑战。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使讲课内容能够持续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实现“寓教于乐”,是一个难题。

另外,对于上过幼小衔接班的孩子来说,已经提前学习了书本内容,对学习已知内容失去了兴趣,上课无所事事。

在与孩子家长沟通,希望家长配合改善这种情况时,他们认为孩子在类似问题出现之前就已经掌握了学习内容,对此不屑一顾。如何在学校的配合下改善这些孩子的课堂状态,也是老师们面临的棘手问题。(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实验中学附属湖阳小学)

●我们会在幼师班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但由于幼师缺乏与小学老师交流的机会,对小学的学习内容了解不够,导致活动开展受到限制。幼儿园对学习习惯的单方面培养,并不能完全支撑孩子在小学的快速进阶学习。而且在幼儿园阶段,幼幼之间的联系面临三方观念的差异。家长需要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小学需要接受知识,幼儿园秉承的是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幼儿园在准备学前教育时,缺乏能够满足另外两方需求的内容。如何真正连接年轻人?如何不仅仅依靠幼儿园进行衔接工作?这些往往困扰着幼师。(北京市通州区红山谷幼儿园樊落)

●大班从思想、身体、生活、社会、学习四个方面为幼儿准备和适应学校。但是,在年轻收敛的过程中,家园跟不上。有些家长非常着急,急于把孩子送到幼小衔接班,有些家长完全信任幼儿园教育,自己什么都不做。这两种情况都让幼儿园感到困扰。另外,幼儿园阶段幼儿凝聚力的研究重点是幼儿,教育活动是以幼儿发展的相关理论为基础的。而小学的课程是以教学大纲为基础的,这让幼儿园看似做了很多工作和努力,却改变不了孩子进入小学后面临衔接断层的问题。衡量年轻搭桥工作成果的标准是什么?如何评价幼儿园工作的成功?(宋立军威海市环翠区杨婷第二中心幼儿园)

●为了培养大班幼儿的任务意识,我们有目的、有系统地安排与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小任务。当孩子能够记住并完成简单的任务时,我们要求他们用“任务清单”记录每天需要完成的任务,并要求他们和他们的父母根据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检查任务时,孩子说“老师,你留的小任务我跟我妈说了,我妈不信,只好让我按她的要求去做”,或者“老师,我妈不想让我自己做,因为她觉得我做得不好”。如何和家长沟通让他们相信孩子的能力,给孩子符合年龄特点的锻炼机会,提高孩子的任务意识,配合老师的工作?(张月英光明幼儿园)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71352.html
上一篇双向伸手,“陡坡”变“缓坡”
下一篇 我是个乖孩子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