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教育 教育该多讲讲“文无第一”

教育该多讲讲“文无第一”

杨斌有句老话,“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点明了文和武这两大门类的差别。文无第一,各自文章有各自的好,评价的维度是比较多元的,也承认存在相当的主观性;武无第二,武将之间比拼真刀真招,刹那间能以结果论英雄,评价的维度是比较单一的,高下立判少有争议…

教育该多讲讲“文无第一”

杨斌

有句老话“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点出了这两类的区别。没有文章第一,每篇文章各有千秋,评价的维度相对多样,承认有相当的主观性;没有第二,武将互相竞争,一瞬间就能以成绩论英雄。评价的维度比较单一,对高低的评判争议不大。

教育相关评价值得多讲讲“文无第一”的道理,自觉摆脱“武无第二”的陷阱。

比如,每个学科各有千秋的现象比较普遍——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学科更重要,对社会的贡献更大,所以在学校的资源配置上值得更高的重视和更多的投入;美的美是不够的。了解其他学科的内在逻辑和发展,找到学科之间的协同和交集,不仅有利于创新,而且越来越有必要。和美美一起,学科会因为生态多样性的交融和共创而获得更大的生命力。国外也有过真实的例子,大学管理者用“你也叫学术”“我们都是被留下来玩的”这样的话,失去了同行的尊重,从而消解了自己的领导力。

比如高校之间,其实也是擅长取胜的。综合性大学不是终极模式,也很难说不是使命不清的弊端,为全世界服务。高校的定位不同,认清自己的特色和价值,既是校长和教授制定策略的出发点,也是学生拥有自尊的立足点。为了相互竞争,高校以加权平均的方式排队。排名给社会和申请者造成的“信号刻板印象暴力”,给高校造成的指标诱导和尺度诱导,确实值得深刻反思。不同的教育需求,对应不同的满足方式和匹配供给机构,都想“攀上”人为制造的同一个“顶端”,这不仅使高校难以彰显特色,也加剧了社会阶层和社区之间的分离和对立。

试想,中小学和大学只是从前到后继承下来的等级观念,不知不觉就被误认为是不同的层次。小学、中学、大学是随着人的成长在教育阶段形成的层次,是不同分类的递进关系,而不是层次差异。未办本科的学校不得办研究生教育。看似合理,实则不然。两者有区别。研究生教育不是办几年本科就能开始的。同样,即使是办过博士、硕士教育的院校,也不一定能真正办好本科教育。为了期待更多水平更高、投入意愿更强的人才填补中小学教师队伍,或许应该先从大众心态上扭转中小学之间在水平和贡献比较上存在的认知谬误。

正如我们常说的,教育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这就要求在评价学生时,要认识到他们是立体的、多面的人,而不是单一的指标和整齐的数据。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一个故事,而不是学习成绩从高到低队列中的一个排名符号。为什么我总是在校园里呼吁放弃“学渣”“差生”之类的称呼,也不要用“牛娃”“学霸”之类的称呼?是因为其中不仅有因学生的表扬和批评而引发的心理问题和伦理问题,还因为这些做法表现出并鼓励了只看重学习成绩或与升学相关的学习成绩的单向度取向。在“武术没有第二名”的指导下,可以相互比较的“武术”往往是显性的、具体的、阶段性的指标,引导学生从内在品质出发发展,努力全方位的充实和坚持,陷入对成长贡献越来越有限的单一的熟练度竞赛、稳定竞赛和分数排名游戏。

一个老师,无论是大学还是中小学,校长还是班主任,都必须以我所说的“n=1心态”来工作:当你面对某个学生的时候,就好像他就是你面对的全部,就好像你只教这一个学生,他是独一无二的,他的故事就是整个故事,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故事,是一个你充满期待的故事。你不会仅仅因为他和其他人根本没有可比性,就拿他和其他人比较。如此不同的细节,如此丰富的内涵,如此多的可能性,真是“无中生有”。

“文不为先”的育人本质是把每个人都当成一个完整的人,是把教育当成一个“无限游戏”来获得轻松。“文无第一”,在我看来,可以算是潜在教育教学中的底层逻辑,值得我们尊重和践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71734.html
上一篇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下一篇 1、学校体育工作哪几部分及其关系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