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新闻 李涛:守护大堤,责任在肩

李涛:守护大堤,责任在肩

一卓在迷茫中磨练意志潘庄养护队,是黄河德州段最上首的基层单位,离县城6 0多公里,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交通都不算方便,生活条件也比较艰苦。刚到潘庄养护队时,李涛住的是上世纪的老房子,里面只有老式的木头门窗、桌椅、白炽灯、煤球炉等。令他印象…

卓一

在困惑中磨练意志

潘庄养护队是黄河德州段的最基层单位,距县城6 0多公里。无论当时还是现在,交通都不方便,生活条件都比较艰苦。

刚到潘庄维修队时,李涛住的是上世纪的老房子,里面只有老旧的木门窗、桌椅、白炽灯、煤球炉等。最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冬天值班的时候,他烧的是煤球炉,一天下来被子上都蒙了一层灰。日常生活需要提前把水蓄起来,否则水管冻住了,只能跑到1公里外的潘庄闸管。

作为一线维修工,李涛的日常工作其实很单调,而且多是野外作业。一年四季,他重复着清理堤顶路面、捡拾堤顶和危废、修整坍塌的石垛、填沟填浪窝、守望防汛等常规工作。在这些工作中,最苦最累的是夏秋两季的割草。

烈日下,李涛和他的同事们扛着一台近2 0公斤重的割草机,晃来晃去,汗流浃背。岸坡和地表高高的杂草被割草绳击倒、折断,伴随着剪下的草屑、灰尘、昆虫尸体和飞进空的鹅卵石,落在被汗水浸湿的工作服上。时间长了,工作服就像盔甲一样又厚又硬。“即使穿上厚厚的衣服,戴上两层口罩,完工后身上往往还会附着一层灰色的灰尘,甚至鼻孔里都是黑色的灰尘。”李涛说。

在每年两个多月的割草季节里,李涛和他的同事们每天从早上7点忙到晚上7点,每天有近9个小时是在汗水、灰尘和机器的轰鸣声中度过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的手长满了老茧,皮肤晒黑了。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其实有很多期待和尴尬,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李涛说,当他有一个梦想,充满了在黄河沿岸取得伟大成就的雄心壮志时,他每天重复着琐碎无聊的日常工作,这使他一度感到困惑。

直到有一次,他在参加2016年召开的科技治黄青年工作者座谈会时,一位专家对年轻的“黄河人”说,基层的维稳工作者真的很辛苦,要摆正心态。我们修剪草皮不仅是为了美观,更重要的是发现堤防和地表工程存在的沟、浪、窝、隐患,以便更好地进行工程维护,保持良好的工程外观,确保黄河大堤达到“防洪线、防洪线”

李涛豁然开朗。“成长就是这样。在黄河最基层的养护队上,我们年轻人也在不断的磨练。正是通过努力,我们熟悉了业务,磨练了意志。”跑了9公里多的堤坝。

2015年对李涛来说是一个特别关键的转折点。当年5月,他参加了山东省黄河技术工人骨干培训班。他第一次系统地学习了工程检测、工程观测、工程维修、工程维护、工程抢险等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疑惑和困惑在这里得到了解答,同时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为了全面掌握河道修防工的专业知识,提高工作技能和效率,李涛开始拿起课本,利用每天的早晚和节假日,一点一滴地学习《河道修防工》这本教材,力求书本与实践相结合。

当时“十二五”项目检查期间,李涛作为潘庄养护队技术员,在责任段待了近两个月,严格按照项目管理考核标准。为了又好又快地完成工程维修任务,他走遍了潘庄所辖9.529公里的堤防和险工,熟悉并全面掌握了草皮、树木、排水沟、险工堤坝等详细资料。在年终工程质量检查中,潘庄责任段的优良工程外观受到检查组的好评。

在学做过程中,李涛迎来了山东黄河修防技能大赛,首战获得第二名。在2017年举办的全国修河防工职业技能竞赛中,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优异的实践表现,从46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冠军。

“我可以安于平庸,但我不想安于平庸。”李涛说,作为新一代“黄河人”,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他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实现更多的人生价值,为黄河多做贡献。即使他愿意努力工作,努力学习,他也能创造更光明的未来。四代“黄河人”

从最初的迷茫,到现在的从容,从最初对黄河工程的一知半解,到现在对险堤工程各个岗位的熟悉,从最初的浮躁枯燥,到现在的沉稳严谨认真,李涛从一名维修新兵,逐渐成长为一名河道维修防御的熟练技术工人。

家庭对李涛的深刻影响对于这样的变化和成就是不可或缺的。祖父的叔叔,祖父到父亲,祖孙三代的黄河人,跨越半个多世纪的足迹,造就了李涛自己的小家庭与黄河大家庭不可分割的感情。李涛说:“我在黄河边长大。在家里听到和接触最多的就是关于黄河的,包括黄河人、救人故事、防汛值班等。”

李涛的曾祖父是新中国第一代黄河人。当时,他们抡起大锤,搬开巨石,把老坝头改成了抗冲刷能力更强的石坝头。李涛的祖父在当时的淇河修防段当过班长、科长、工程班科长,也是船厂的负责人。李涛的奶奶曾告诉他,爷爷年轻时很少在家过年,作为爆破队长,他总是站在防冰第一线。

1 9 7 8年,李涛的父亲参加了“治黄军”,在一线机械化施工队、挖泥船、管理段、闸管处干了40年。他父亲对工作的态度,勤奋和敬业,深深地印在李涛的脑海里。

每年6月份,大门口停水,父亲和同事都会在外面疏通干渠,而我奶奶的生日恰好在6月份。为了配合父亲的工作,外婆的生日基本都会推迟,父亲对此也总是很尴尬。“去年4月,父亲退休了,他把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无怨无悔地奉献给了自己热爱的单位和治理黄河的事业。”李涛说。

正是有了四代“黄河人”的记忆,李涛从小就对黄河有了归属感。他也见证了治理黄河事业的不断发展——从抡大锤、搬巨石、点灯巡堤、用自己的身体试水,到现在使用推土机、挖掘机、翻斗车等机械化设备。,并用无人机进行智能巡查。今天的淇河黄河大堤,犹如一座雄健的绿色长城。半个多世纪以来,李涛和他的祖先一直用心守护着黄河的安澜。

(本文图片由山东黄河河务局提供)李涛:担起水平守护的责任

2012年冬,作为退伍军人,李涛被分配到齐河黄河河务局潘庄养护队,成为一名河道养护工。九年来,他从未懈怠。

潘庄养护队是德州黄河上游的一个基层单位,距县城60多公里。它过去和现在不仅受到交通不便的影响,而且受到恶劣生活条件的影响。

作为一线维修工,李涛每天重复着琐碎无聊的日常工作,一时间感到迷茫。然而,通过不断的学习,他从一开始对黄河工程一知半解,到现在对各段堤防工程了如指掌,逐渐成为一名熟练的河道维护工人。

李涛家三代人都在守护黄河。跨越半个多世纪的足迹,李家与黄河大家庭结下了不解之缘。李涛说,“我在黄河边长大,我的生活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黄河的影响,包括人民,救援故事,以及防汛的职责。”

在四代“黄河工人”的记忆中,李涛从小就对黄河产生了归属感。此外,他还见证了黄河治理的发展——从一开始的扛大锤、搬巨石、夜巡大堤、冒着健康危险做检测,到现在的用推土机、挖掘机、翻斗车等机械化设备施工,用无人机进行智能巡逻。走在淇河黄河大堤上,可以看到高大的树木和绿色的树叶,看起来像一座欣欣向荣的绿色长城。半个多世纪以来,李涛和他的祖先们一直怀着他们最初的愿望守护着黄河。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7281.html
上一篇黄河入海处万里入胸怀
下一篇 九曲黄河的非遗魅力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