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亲子 孩子到底从绘本中收获了什么?

孩子到底从绘本中收获了什么?

我们要信任孩子的审美感受力和理解力,相信绘本中那些对心灵成长有帮助的信息,他大都能够得到。这也督促我们,要给孩子出版真正的好绘本。我经常被家长们问一个问题:给孩子讲了很多绘本,可是好像看不到孩子有什么收获。这次,我想根据我自己给孩子们讲《拔…

我们应该相信孩子的审美感受力和理解力,相信绘本中大多数有助于心灵成长的信息都是他们可以获得的。这也促使我们为孩子出版真正好的绘本。

经常被家长问一个问题:我给孩子讲了很多绘本,却似乎看不到从中有什么收获。这一次,我基于自己给孩子讲拔萝卜的经历,想谈谈孩子们在看完这个绘本故事后,都做了些什么,收获了什么。

在众多的《拔萝卜》绘本中,我要推荐的是《拔萝卜》这本绘本,由俄国的托尔斯泰执笔,日本的内田利佐子翻译执笔,日本画家佐藤忠男绘画,我自己翻译。

故事是这样写的:

爷爷种了一个萝卜。

很久很久,

长成一个又甜又大的萝卜。

萝卜长大了,长成了一个又大又甜的萝卜。

爷爷去拔萝卜,嘿嘿,拔不动。

爷爷打电话给奶奶。老奶奶拽着老汉,老汉拽着萝卜。嘿,嘿,嘿,拔不出来。

祖母给她的小孙女打电话。小孙女拉了拉奶奶,奶奶拉了拉老人,老人拉了拉萝卜,就是拔不出来。

小孙女叫小狗,小狗拽着小孙女,小孙女拽着老奶奶,老奶奶拽着老头,老头拽着大萝卜,还是拔不出来。

小狗叫小猫,小猫拉小狗,小狗拉孙女,孙女拉奶奶,奶奶拉爷爷,爷爷拉萝卜,还是拉不出来。

小猫叫小老鼠,小老鼠拖着小猫,小猫拖着小狗,小狗拖着小孙女,小孙女拖着老奶奶,老奶奶拖着老汉,老汉拖着萝卜,嘿嘿嘿嘿嘿!

萝卜终于拔了!

为什么我要完整地讲述这个故事?因为我想让你知道这个故事是如何运用重复的形式的。文学是一种有意义的形式。《拔萝卜》的重复形式意味深长——它表现了故事的主题。孩子能理解这种重复的含义吗?

以重复的形式达到思维的内涵

三十年前的春天,我给东北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绘本中班的小朋友讲过,包括这个《拔萝卜》(对了,我是中国早期的故事大叔)。我讲到“小老鼠拽小猫,小猫拽小狗...嘿,嘿,嘿……”,几个小男孩站了起来,他们伸出双手,随着我的“嘿嘿嘿”声做出使劲拔萝卜的动作。孩子们的这种表现深深打动了我,让我思考。我想,可能很多成年人会觉得拔萝卜的故事啰嗦、重复、没有意义,但对于孩子来说,拔萝卜是一个有趣的、有思想性的故事,深深吸引着他们。这一点从他们参与拔萝卜就可以证明——最后,权力不大的小老鼠都上台了。萝卜拔不出来怎么办?好吧,我也来帮忙!也就是说,孩子们知道拔出萝卜很重要,而且是必须拔出来的。受那些小男孩参与摘萝卜的启发,我意识到,在摘萝卜故事的重复中,其实展现了我们人类的一种本质精神力量——做一件事,如果我们认为重要,我们就坚持,坚持,失败,再失败,再失败,再失败,再失败,再来。我相信拔萝卜的思想暗示着,孩子虽然说不出来,但心里隐约能感觉到,而且强烈地感觉到。否则很难解释那些男生和故事中的人物一起拔萝卜的行为。

更好的理解故事的“玄机”。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艾萨克·辛格也是一位儿童文学作家。他曾经说过,孩子是文学最好的读者。文学理论家希利斯·米勒也说过,要想正确地阅读文学,就必须是个孩子。我同意他们的观点,因为以《拔萝卜》这个故事的欣赏为例,孩子在进入故事时,不仅比大人更深刻、更有同理心,在理解故事的思想主题时,也比某些大人甚至所谓的专家更准确。曾经看到过一本大学用的教材,里面说大人很难告诉孩子团结是伟大的。但是,讲拔萝卜的故事,孩子就懂了。但我一直对把拔萝卜的主题解读为“大一统”心存疑虑,认为不够恰当。如果这个故事的主题是大团结,那么小孙女上阵的时候,萝卜就拔不出来了。难道她不可能叫三个孩子一起拔萝卜吗?为什么叫狗、小猫、老鼠力气小?《拔萝卜》这个故事最大的玄机在于,经过不断的反复努力,连老鼠都上阵了。这不是指向“大团结”的主题,而是“永不放弃”、“竭尽全力”。在我看来,幼儿园的几个小朋友对这个故事的理解,比大学教材编写者对“团结是伟大的”的理解还要高一个台阶。

能真正融入故事的孩子

儿子4岁的时候,我给他讲过这本书《拔萝卜》(是我刚从日本留学回来时带回来的日文版)。我儿子听得入迷。终于——“萝卜终于拔出来了”,儿子等了一会儿,见我没说话,抬头看着我说:“爸爸,接着说!”我说:“就这些。”儿子说:“但是,你还没有谈到老鼠,它们都很快乐!”大家都很开心——这种信息不是在绘本的语言里,而是在画面上,在故事的内涵里。儿子听了这个故事,就把这个信息解读出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很有内涵,很有素质。因为,通过他的语言,我们可以知道,当一个孩子读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他会把自己同化成一只起了很大作用的老鼠。他也能意识到即使自己弱如老鼠,也要克服困难,坚持到底,把事情做成,成功后感到无比的喜悦。我想我们成年读者可能不会像儿童读者那样感到“快乐”。!因为我们很少关注小老鼠形象的重要性。总之,在绘本阅读中,成年人很少能像孩子一样走进故事的深处,和故事中的人物感同身受。

美感是自然而然发生的。

大人不要以为孩子听完一本绘本,最多只是满意地叹了口气,说了句“我喜欢这本书”,却一无所获。孩子有自己表达感情的方式,和大人讲的“一、二、三”有很大区别。大人们用“一望无际”、“无边无际”之类的词语赞美大海,而孩子看到大海,可能只是说:“我要对着大海大喊!”“喊”用来表达波澜壮阔的大海带来的美的震撼。我们能说这孩子对大海的审美不如大人吗?同样,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对故事的理解,就像幼儿园中班的那些男孩子一样,就像我4岁的儿子一样。我们应该相信孩子的审美感受力和理解力,相信绘本中大多数有助于心灵成长的信息都是他们可以获得的。孩子看绘本,很像吃苹果。虽然说不出里面有什么营养成分,但是都能吸收。

相反,我们应该警惕的是,不要用成人视角的解读(比如“大一统”)扭曲甚至误导孩子的审美感受。所以我经常给幼儿园老师和家长建议,在给孩子讲绘本的时候,要采用自然阅读的方式,避免过度解读。在我看来,照着字面去读作品,比所谓大人的引导和启发更靠谱。

想让孩子感受、感受、理解绘本,绘本本身就要有召唤的力量。拔萝卜就是这样的作品。以佐藤忠雄的画作为例,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画家把孩子当成了最好的读者,他是如此用心,竭尽全力让绘本的绘画成为真正的艺术。

儿童文学是人类进入现代社会后产生的一门艺术,绘本也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艺术出现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出现了一种尊重和理解儿童的现代儿童观。事实上,不正确的儿童观并没有随着进入现代社会而完全消失。很多成年人还是认为自己对孩子一无所知,没有审美能力。这种儿童观体现在儿童绘本创作上,粗制滥造。

我们必须给我们的孩子最好的图画书。好的绘本可以像阳光雨露、土壤肥料一样,让孩子的审美能力和认知能力像蘑菇一样成长。

朱子强

学者、翻译家和作家。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出版有《朱子强学术文集(10卷)》、《儿童文学概论》、《近距离图画书》等10余种个人作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17531.html
上一篇带孩子读首诗吧!
下一篇 学习陪伴,学会陪伴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