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教育 高考复读热的形成机理与破解之道

高考复读热的形成机理与破解之道

姜朝晖近年来,高考复读人数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为何在新高考推行复读风险增大、一些地区公办普通高中不再允许招收复读生、复读费用越来越高等重重困难之下,依然有那么多人选择复读?甚至在复读生群体中“高分复读”的现象越来越常见?本文将从多个视角深…

江·

近年来,高考复读生人数逐年增加。为什么新高考后还是有那么多人选择复读,因为复读的风险越来越大,部分地区的公办高中不再允许招收复读生,复读的成本越来越高?甚至在复读生群体中,“高分复读”现象也越来越普遍?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这一现象的形成机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高考复读:一种独特的教育现象

高考作为我国高中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每年都有很多学生因为各种内部或外部的因素,考试成绩不好,或者考不上心仪的大学。很多高考失利或自动“弃学”的学生选择回到高中复读,再次或多次参加高考。这群学生被称为“高考复读生”。在这些复读生中,达不到录取线的居多,但也有一些已经达到专科或本科线的同学选择复读。而且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出现了所谓的“高分复读”现象。

如果追根溯源,中国自隋唐实行科举制度以来,很多考生都是反复参加考试,才最终获得功名。就高考而言,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一直存在复读现象。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前,由于大学录取比例低,很多考生经过多年反复学习才被大学录取。这种情况相当普遍,有些省份的复读生占到总数的三分之一甚至一半。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后,特别是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实现,很多学生选择复读,而不是单纯的上大学。相当一部分“高分复读生”就读于传统的“985”或“211”高校。“双一流”计划实施后,他们主要以入读“双一流”大学为目标。

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复读现象占用教育资源,是对教育公平的挑战,所以不鼓励考生复读。2002年,教育部发文,禁止公办中学占用学校正常教育资源举办高中毕业班。从2008年开始,全国所有公办普通高中禁止开设复读班。在这种政策背景下,很多公办高中绕开政策设立分校,民办学校设立高考复读班,至今仍在继续。

从学校层面来说,复读生能带来的好处,不仅包括高昂的学费,还有考上好大学后学校的社会影响力。甚至有一段时间,一些学校不惜以免除学费或奖励的方式吸引“高分”学生复读。如今,复读生已经不再是“成绩差”的代名词。据调查,一些省份补习班的复读生有近一半是本科以上水平。

从家长和学生的角度来看,高考复读也是一种游戏。对于低分学生来说,考上大学是家长和学生的追求;对于复读的高分学生来说,考上更好的大学,从专科到本科,从“二本”到“一本”,从普通“一本”到“双顶”大学,是他们的心愿。

在这些因素的合力下,中国的高考复读热这种独特的教育现象始终存在。

高考复读的形成机制分析

事物存在就有一定的合理性。重复高考的存在也有其相应的合理性。这既是现时代的产物,也是历史的延续。然而,新高考启动后,重复高考的风险明显增加,重复高考的学生比例居高不下。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深思。高考复读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是传统文化心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万物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等观念深深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基因。所以中国大多数家长都非常重视教育,希望孩子能上大学,通过教育改变命运。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大陆的家庭平均要为每个孩子准备29万英镑的学费,其中93%以上的家庭为孩子请过私人家教,数量居世界之首。在高等教育的精英阶段,培养一个大学生是一件光荣的事情。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社会地位和待遇正在逐步提高。但是在群众眼里,上大学还是比上职校更好的选择。即使有些孩子本身更适合技能技术教育,但落榜后也选择参加复读,可见家长希望孩子上大学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二是受“名校情结”的影响。对于国内大部分家长和学生来说,“上大学”是基本前提,“上好大学”是更高的追求。目前,我国已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毛入学率达到51.6%,各省大学平均录取率达到70% ~ 80%,有的省份甚至达到90%。对于很多高中生来说,上大学并不太难。在很多名牌高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考上大学。虽然大学很容易上,但只有少数学生能进入重点大学。在高等教育的精英阶段,考上大学意味着改变命运。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阶段,在很多人看来,只有考上好大学才能改变命运。因此,“名校情结”成为高考复读的重要因素。即使有少数同学考上了大学,但还是想冲击名校,实现自己的“名校”梦。

三是现实利益驱动。家长加大教育投入,主要是功利思想驱使。许多学生通过上大学获得体面的工作和实现个人发展。大学文凭成为获取更多利益,进入职业发展的敲门砖。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这种现实的利益驱动密切相关。调查显示,对于个人来说,投资高等教育是回报率最高的时期,而高等教育中上名校的回报率远高于普通本科大学。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回报,在一个人一次考不上大学或理想名校的情况下,复读是一种现实而理性的选择。

第四,选人用人导向不当。长期以来,我国很多用人单位采取了以文凭取人、以名校取人,甚至“三代查学历”的不正当做法。这不仅指“最后一个学位”,也指“学习经历”,尤其是“第一个学位”。从人力资本运营的角度来看,用文凭选拔人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才选拔的成本,这是合理的。但与此同时,这种不正当的做法剥夺了许多非大学生和非名牌大学学生的就业机会。更有甚者,这样的“指挥棒”导致全社会就业导向不当,加剧高考复读热。虽然国家相关政策文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纠正,但实际操作中,一些用人单位仍不同程度存在类似情况。

教育评价改革有助于给高考复读降温。

高考复读,从国家教育投入的角度,有一些公共资源的浪费;从个人和家庭的角度来说,复读本身就隐含着很大的风险,尤其是对于那些“高分”的学生。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人才培养观和选人用人观,对五大主体提出了明确要求。应该说,在新时期,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评价改革,学校、家庭、社会的系统推进,必将有助于改变当前高考复读持续升温的现象。

首先,党和政府要树立科学的评价导向。考生选择复读与否,是考生的考试自由。党和政府需要做的是树立科学的评价导向,进一步深化高考改革,创新考试方式,实现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给考生更多的选择和机会,而不是“一考定终身”。同时,要在全社会倡导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选人用人观,打破“唯成绩”、“唯上学”、“唯文凭”的传统桎梏,破除“三代同堂”等不正当做法,保障不同高校毕业生平等的工作权益,享受同等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

第二,家庭和学生要理性选择。客观来说,由于高考政策的变化,尤其是新高考的实施,复读的风险持续增加。对于任何一个考生来说,很难说经过一年的复读,结果会比现有的结果更好。据相关研究显示,近80%的复读生并没有再次提高高考成绩。尤其对于已经考上高校的考生来说,机会成本不小。基于以上因素,家庭和学生在选择是否复读时一定要慎重。

第三,高校要有科学的定位和特色。目前,中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这意味着超过一半的适龄青年有机会上大学。但是学生有权选择上什么样的大学。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质量。否则,没有办学特色的普通地方高校将很难受到就业市场的欢迎,这必然导致很多学生即使考上了这类高校,也会辍学选择复读。对于大学来说,如果没有足够的优秀学生,办学就会受到很大的冲击,甚至会出现倒闭的危机。此外,大学应建立更灵活的专业选择机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转专业,避免管理僵化。

第四,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选人用人观。教育改革总体方案中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就是为用人单位选人用人,提出要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促进人与岗位相适应,旨在打破长期以来“唯学历”、“唯名校”的用人不正导向。只有在出口上真正解决这个问题,建立以品德、能力、贡献为标准的选人用人评价体系,才能让所有大学生都有同等的面试、就业、选拔机会,享受同等的福利待遇。我相信大部分高中生所谓的“名校情结”会自动崩塌。

总的来说,《新时期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出台,是党和国家最高层面的教育发展系统性改革。通过多方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人才培养观、选人用人观,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进而直接或间接地促进高考复读热的降温。

(作者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编辑:李翔宇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38518.html
上一篇问教高考复读热:是“堵”还是“疏”
下一篇 复读这件事,我来一次就够了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