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教育 “公民同招”:为学生减负,为教育公平助力

“公民同招”:为学生减负,为教育公平助力

张端鸿今年是“公民同招”政策全面落地的元年。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从2020年开始,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全面取消特长生招生,取消快慢班和特色班等政策也落地…

今年是全面实施“公民征兵”政策的第一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从2020年开始,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作为招生依据,全面取消特长生招生,取消快慢班和特长班等政策,“公民一起招”系列“组合拳”全部到位。这样就彻底消除了低学龄学生的学业竞争,降低了择校的积极性,也有望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

“公民一起招”的新政策,改变了学生和家长的预期和选择。

“公民同招”的最新政策组合非常透明。对于家长来说,没必要为孩子选择学校而犹豫不决。如果选择私立学校,公立学校只能参与统筹。这是政策的一个关键点。如果私立学校进不去,参与统筹落到“二三线”公立学校,“学区房”就白买了,很少有家长愿意碰运气。政策抓住了这个痛点,给民办学校降温。进一步观察,既然低学龄期的竞争已经不存在,很多家长已经帮孩子陆续停掉了各种校外培训班——学籍或者户籍已经可以保证孩子的自然升学了,何必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呢?很多家长开始给孩子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和自由,也给了孩子更多的时间去参加体育、艺术等有趣的活动。

从中小学的情况来看,很多校长都反映学生回公立学校现象明显。一些原本对招生不满的公立学校,现在需要统筹生源。私立学校明显感受到报名人数的下降,抽签“中奖率”整体不低。热门私立学校虽然没有不满,但报名人数也有所减少。一些民办学校的质量和水平不是特别理想,招生压力变大。生源的不均衡会加剧民办学校的培养难度,学校需要做好大规模分层分类教学的准备。9月份学生即将入学,很多学校在年初就已经开始加强这项工作。

新政前“公民同招”的学业负担有所改变。

为什么“公民同招”新政策能立刻改变学生和家长的预期,而之前的减负政策总是失效?回顾民办学校的发展,发现最早引入民办教育是因为公办教育资源的短缺,同时也是为了在市场经济下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服务。《义务教育法》2006年修订,要求“学校不得分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为了保持地方基础教育的竞争力,一些省市已经启动了“名校办民办”的进程,一些原来的公办重点初中已经转型为民办初中。在很多省市,公办重点高中占了重点大学的大部分名额,重点初中占了重点高中的大部分名额。这种格局在一些省市悄然改变。原来的名校公办学校转制为民办初中后,在重点高中招生名额上逐渐开始呈现优势和主导的特点。后来一些社会力量创办的民办初中成长起来,在重点高中有很强的竞争力。民办初中逐渐成为择校的“香饽饽”。

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减轻中小学生不必要的学习负担,赋予学生更强的学习兴趣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国家层面一直在探索基础教育减负增效之路。部分省市公办小学严格执行减负增效政策措施,民办小学办学自主权更大空。于是,一些较好的民办小学在民办初中的竞争中,表现出了显性优势。“优质公办小学-优质民办初中-重点公办高中”的入学路径悄然变为“优质民办小学-优质民办初中-重点公办高中”。于是,初高中竞争日趋激烈,年轻化,繁荣功利的校外培训市场成为重要推手。一些地方的学业负担已经不在公办学校体系内,减负增效的重点开始转向民办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的专项管理。

私立学校不允许通过组织考试来选拔学生已经很久了。然而,许多民办学校仍然采取与校外培训机构串通、使面试过程应试化等措施来维持“掐人”行为。比如勾结校外培训机构搞“五班”,考察学生是否符合办学特色的面试也被异化为“奥数口语”考试。从政府部门的事中事后监管来看,防范难度很大。即使教育督导机构组织“飞行督导”,在民办学校组织面试的当天进行突击检查,民办学校也会采取各种防范措施,通过推迟接待时间、灵活的接待方式来应对督导人员。摇号政策不是现代政策,而是别无选择的治理政策。

「公民一起招募」新政策是否造成了新的不公平?

“民招”新政策,让学生和家长有了新的政策期待。如果对方学校是更好的公立学校,家长一般不愿意让孩子继续挑战私立学校。只有对口学校不理想的时候才会努力——即使抽签失败,总体成绩也不会比原来对口的差。这样私立学校的生源选择面会窄很多,生源的差异性会进一步扩大。如何做好分层教学成为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很多私立学校都在做这方面的准备。有业内人士批评,新政将导致“削峰填谷”,只会制造新的不公平,无助于教育整体质量的提升。

根据最新的民办教育促进法,民办义务教育学校都是非营利性的。有声音认为,如果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没有剩余索取权,进而失去学生、教学组织、教材的自主权,那么其学校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此背景下,一些民办中小学开始探索被公办学校收编的发展道路。当然,仍然有很多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试图扭转政府的政策选择。但必须认识到,民办学校通过“掐顶”和“苛求细致的管理”来保持进入高等教育的优势,是违背教育公平的大趋势的。当年公立学校的学生是怎么输给私立学校的,然后私立学校的学生又会怎么回到公立学校。

“民招合一”新政下民办学校的发展趋势

很多人疑惑:如果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既不能盈利,又不能享有招生、教学自主权,还有存在的必要吗?民办学校作为公办学校的必要补充,为社会提供了多样化的教育选择,在义务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民促法》实施和“民招合一”政策的双重背景下,民办学校应走特色发展之路。过去十年,很多优质的民办学校实际上扮演了重点公办学校的替代品的角色,在不同时期为重点高中提供优质生源。许多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以升学为核心追求,致力于寻求对公办学校的压倒性优势,冲击了整个基础教育的运行秩序。这不符合教育改革的方向,成为影响和制约教育公平的不利因素。

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要积极转型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塑造真正的办学特色和优势。首先,私立学校对学生的包容性更强。其次,民办学校在人文、科学、工程、体育、艺术、创新等领域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公立学校公共投入有限,难以支撑专业化、高水平的素质教育培训体系,而私立学校机制灵活,中高收入家庭分担培训成本,可以聘请高水平的专业人士担任教师和教练,从而在素质教育的某些领域形成自己独特的优势。

单一的公办教育模式无法满足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民办义务教育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目前民办学校可能感觉政策越来越约束自己:一方面体现在对学校剩余和利润分配的需求上;另一方面,体现在对学生的选拔和教学要求上。但这两项限制,本质上都是为了保证教育的公平性。在中考和高考的指挥棒下,如果让民办学校保有自由,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将面临巨大挑战。虽然失去了“拔尖招生”、“超标准教学”、“超压力培养”的自由,但如果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积极转变观念,在尊重基本教育规律和义务教育办学规范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办学路径,为社会提供多样化、特色化的教育服务,其生存空依然会很大。

(作者是同济大学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

编辑:刘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39150.html
上一篇“精准打击”之下,“择校热”仍须从根上求解
下一篇 教育均衡,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