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新闻 沉浸式出版对良性社会共识建构的功用及实现路径

沉浸式出版对良性社会共识建构的功用及实现路径

谭志红【摘要】沉浸式出版能让人处于“身入场景”与“身心俱化”的交互式接受状态。在塑造良性社会共识已成为新闻出版业主要任务的当下,该出版方式能够对重大历史事件、重大历史活动及重大活动、重大题材、优秀传统文化等进行有规划的“真实性影像再现”,其…

谭志红

[摘要]沉浸式出版可以使人处于一种“身临其境”、“身心合一”的互动接受状态。当前,建立良性的社会共识已成为新闻出版业的主要任务。这种出版方式可以对重大历史事件、重大历史活动和重大事件、重大题材、优秀传统文化等有计划地“再现真实性形象”。其良好的传播效果对于弥合社会共识裂痕、构建良性社会共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沉浸式出版;建立社会共识;功能;小路

沉浸式出版是“沉浸”技术的分支和应用延伸,是近年来由数字技术、VR、AR、体感交互等新技术驱动的新型出版形式。例如,VR技术具有“3I”特征:沉浸感、交互性和想象力。与传统出版相比,其强大的技术生成特性带来了出版理念、载体、流程、出版物、阅读方式的颠覆性变革,其“身临其境”、“身心俱获”的互动接受体验具有强烈的情感诉求和良好的传播效果,可用于主题教育下良性社会共识(以下简称“社会共识”)的构建。

第一,沉浸式出版与社会共识建构的关系及其功能

(一)沉浸式出版与构建社会共识的关系

社会共识是“生活在一定时代一定地理环境中的个体所共有的一系列信仰、价值观和规范”。目前主要表现在马列主义与社会主义政治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共识上。社会共识的形成离不开共同意识。共同意识不仅是人们共有的信仰、价值观、规范和集体意识的产物,也是社会共识生成的基础。因此,利用沉浸式出版来培养塑造和强化社会共识,应该从培养社会共同意识入手。

沉浸式出版作为一种新技术引领下的出版方式,具有强大的构建人们集体记忆、共同意识和社会共识的力量,是一个重要的建构场所。与社会共识相关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内容和任务相同。沉浸式出版属于出版行业,但技术带来的呈现形式不同。内容要符合出版行业要求,要承担专题出版、凝聚社会共识的任务。其次,两者在实现的过程中是密不可分的。沉浸式出版特别适合主题式出版的内容呈现,必然会强调主旋律内容,促进社会共识的构建。同时,社会共识的构建离不开主流政治观点和价值观的培育和宣传,沉浸式出版的场景化、超震撼性、可视化等特点,以及“拉入”接受者身临其境感和人的各种感官立体互动参与的真实体验感受,使接受者的感受自然地像水一样流动,这就是所谓的“心流体验”或“沉浸体验”。

沉浸式出版在建立社会共识中的作用

沉浸式出版对社会共识的建设性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沉浸式出版的技术特性更容易在塑造、巩固和扩大社会共识方面取得良好效果。沉浸式出版注重“作为受众的人”和“作为体验者的人”的重合。它能通过视觉、听觉、触觉促进用户从生理到心理的完全沉浸,模糊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界限,能吸引观众深度“阅读”和体验。另外,在景观时代和阅读习惯正在向影像转变的当下,沉浸式出版的影像和景观呈现方式恰好顺应了这种变化。接合度越高,传播效果越好。沉浸式出版正是这种技术的充分体现,其交互体验容易让接受者迅速进入兴奋的情感共鸣,从而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促进社会共识的构建。

第二,沉浸式出版在社会共识的建构中具有更强的可接受性和记忆巩固性。从“心理沉浸”到“身心沉浸”,沉浸式阅读在印刷文本和数字出版两个时代的意义是不同的。沉浸式出版可以通过巧妙的叙事将宣传主题内化在影像故事中,使接受者愿意接受其内容,体现沉浸式阅读。同时,故事影像内容本身具有易于牢固记忆的优势,而“身临其境”和人机交互的技术特点,可以使人的多种感官参与到对文本的接受和记忆中,在互动中进一步强化内容的记忆功能。因此,沉浸式出版通过对出版内容的系列化、系统化策划,使接受者在潜移默化中自然形成集体记忆和社会共识。

二、沉浸式出版在构建社会共识中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沉浸式出版在建立社会共识中的应用现状

如今,沉浸式出版在社会共识的构建上呈现出“一个主体,两个时代”的特征。其中“一主”显示发布内容以红色文化为主。具体来说,利用VR、AR、3D、交互等技术,以及AR、VIVE等穿戴设备进行红色文化的体验式传播,如2018年9月开业的井冈山青少年AR教育基地红色文化体验馆;2016年12月,福建省建成全国最大的红色文化VR/AR综合体验基地,可体验松茂岭战役、古田会议等场景。

“两次”不是指出版本地位或重要性的顺序,而是暂时指出采用形式中的主次地位。一种是在非红色景区或非革命圣地,利用这种技术推广的思想政治体验室或出版活动。比如在成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利用VR/AR技术展示红色文化的思政课创新教室,让学生通过相关设施,佩戴VR设备,体验飞夺泸定桥等历史场景。二是相关沉浸式出版物的制作,其主要内容也与红色文化相关。如北京酷鸟飞飞科技有限公司采用“VR+党建”的模式,发布了《长征爬雪山》、《四渡赤水》、《地道战》等多种红色文化体验产品。游戏式的红色文化沉浸式体验也属于这一类。比如以“红色、党建、家风”为主题制作的《湖畔红色记忆》AR体验游戏。

(二)沉浸式出版社会共识建构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技术还需要向纵深发展和普及。在深度上,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技术和穿戴设备的综合应用。目前沉浸式出版只是其中一些技术的应用,离完全意义上的沉浸式出版还有距离。就普及而言,沉浸式出版目前远未普及,社会共识追求的是接受范围的广度和普及。

二是出版内容单薄,出版物类型单一,需要拓展出版内容的广度,实现出版类型的多样性。沉浸式出版本质上应该是什么都可以出版,但目前仅限于少儿图书出版和红色文化传播出版。就建立社会共识所需的文化内容而言,沉浸式出版需要全面出版文史哲领域的优秀文化,并根据内容和读者年龄丰富出版物种类,拓展出版广度。

第三,沉浸式出版与社会共识建立的结合度不高。在知识媒体时代,传播的效果取决于“信息技术、传播范式和社会行为”。目前还普遍缺乏利用沉浸式出版科学建构社会共识的意识,导致这种实践还处于初级阶段。由于缺乏基于清晰概念和规划的建设意识,结合沉浸式出版很难形成社会共识建设的普遍意识。

第三,利用沉浸式出版构建社会共识的具体路径。

(一)梳理需要沉浸式出版呈现的社会共识内容。

首先是梳理能够形成社会共识的文化内容。我国当前的社会共识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政治共识、信仰共识、道德共识和是非共识。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梳理具体内容。首先是相关理论。我们可以以个体线索梳理出他们各自的马列主义政治理论,也可以以人或国家为线索梳理出马列主义伦理理论和哲学理论。其次,相关史料。比如从历时的角度梳理相关的个人历史、组织历史、重大史实和历史故事作为沉浸式出版的素材,或者对不同地域的相关史料进行沉浸式出版加工。最后是当前的重大工作、重大活动、重大会议、重要决议等。,可以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序和分类。

第二,社会共识的构建是一个系统的长期过程,每天都在渗透,需要科学的规划,注重内容的严谨性。社会共识的形成包括萌芽、催化、成熟、巩固等阶段。每个阶段都要制定相应的内容,要有润物细无声的修养意识。要思考内容交互的机制和逻辑,减少无效传播和不合逻辑的内容。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对必须记忆和选择的内容进行整体规划,建立沉浸式出版数据资源库和长、中、短期规划。

第三,注重内容呈现和沉浸式发布技术的结合。通信技术通过与人体的感官相结合,总能与社会和文化联系在一起。因此,需要整理出适合强化集体记忆、培养社会共识的视觉内容,然后通过讲故事、剧情等叙事手段呈现出来。主旋律下的历史事件、重大工程、人物故事、重大事件、特殊场景,是最容易将两者结合起来的内容,也是最适合沉浸式发布、最能迅速引起最广泛社会共识的内容。如果能通过沉浸式出版进行复制,就能激发更广领域、更强效果的社会共识。

(2)从沉浸出版的技术层面构建叙事。

在技术的应用中,感官体验和认知体验是沉浸式体验的两个重要方面。因此,设计师在设计出版物时,要注重感官体验和认知体验,探索产生感官体验或认知体验或两者兼而有之的设计形式。可以选择适合构建虚拟现实(VR)的部分进行图像布局,实现增强现实(AR)和人工智能结合下的体感感受。比如在影视文本或书籍的形态设计中,通过色彩、材质、气味、形状、声音等进行触觉设计。是这方面技术呈现的代表。

在具体叙事中,对于相关的理论著作和传统优秀文化,可以采用人物和作品串联的方式,采用对话和故事的风格,在人机互动下与古人“对话”;对于历史事件,可以把故事、场景、人物组合起来做一个影视呈现,把接受者“拉进来”,比如南昌起义、反围剿、红军长征、百团大战的沉浸式出版呈现;对于当前的重大事件、重大会议、重大工作,可以直接模拟场景进行还原。这种叙事模式更容易产生情感传染和共鸣,社会共识和集体记忆自然容易形成,从而有效改变信息传播中“每一个说话者都对空”的状态。

参考资料:

[1]赵·。虚拟现实概述[J].中国科学系列F:信息科学,2009(1)。

[2][英]弗农·波格丹,英文版主编,邓正来中译本主编。布莱克威尔政治体系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 143。

[3]武曌,赵伦。论沉浸式出版[J].现代通信,2019 (3): 157。

[4][美]大卫·阿什德。传播生态学:一种控制的文化范式[M]。邵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8。

[5]孙伟。融合媒体生产:感官重组与感知再造记者[J] .2019 (3): 28 .

[6][美]彼得斯。传播的无奈——传播思想史(第二版)。何道宽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前言。

(作者是中国文化报广东记者站站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7031.html
上一篇“互联网+”背景下沧州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下一篇 清代尊碑之风的兴起与衰落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