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教育 博物馆进课堂

博物馆进课堂

周彩丽 邢方红国博的镇馆之宝——司母戊鼎,被“搬”到了课堂上。孩子们对它进行360度的观察,听它作“自我介绍”,听专家讲解它背后的故事,在老师的带领下探讨青铜器与“模范”的关系……这是北京新维尚智科技文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维尚智”)开发…

博物馆进课堂

周彩丽兴方弘

郭波镇馆之宝司母戊鼎被“搬到”教室。

孩子们360度观察它,听它作“自我介绍”,听专家讲解背后的故事,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索青铜器与“模型”的关系...

这是北京信威尚志科技文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威尚志”)开发的“理解与学习”数字化课程体系中的一课。从2020年开始,与北京时嘉教育集团合作,将博物馆课程送进校园。截至目前,已有近200所学校引入这一数字化课程体系,或纳入课后服务,或列为特色课程,或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感情遇到“风口”//

在新微尚志成立之前,其董事长惠彭宇已在文化圈摸爬滚打多年,基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体感交互等前沿技术,将文化资源数字化。博物馆里收藏的是人类文明的浓缩。在各个博物馆扫描过10多万件文物的惠彭宇深知,每一件物品都可以成为滋养孩子成长的养分。但现实中,孩子和博物馆的联系太少了。到2020年,中国注册博物馆超过5500家,但博物馆与学校的比例仅为1: 93。要普及博物馆教育,数字化几乎是必由之路。这是惠和几个合作伙伴借助数字技术做博物馆教育的初衷。

2018年,信威尚志成立,致力于“理解启迪,以文化充实心灵”。它的愿景是“让超过2亿中国学生拥有一个校园数字博物馆”。团队将博物馆文物进行3D呈现,邀请专家录制视频讲解文物背后的知识、故事、历史、文化,并制作成数字课程体系。

起初,这门课程是在北京的“社会实践课堂”上应用的。北京东城区的时嘉小学已经成为校园课程应用的起点。时嘉小学的博物馆教育已经开展了十年。2020年春季学期,受疫情影响,博物馆研究课程中断。在此背景下,信威尚志与北京时嘉教育集团合作开发博物馆在线数字课程。该课程的播放率是学校同期开设的其他网络扫盲课程的2-3倍。课程还在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信息平台、五省数字电视平台、北京市教委信息资源平台上线,播放量超过两百万次。

反馈意见让信威尚志开始专注于适应校园常态化应用和数字化交互体验的博物馆教育课程体系的研发。国家政策和文件的出台,为事业的发展增添了不少动力。2020年9月,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布《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提出:充分挖掘博物馆资源,研发系列活动课程;将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纳入课后服务...今年“双减”政策出台后,“5+2”课后服务在中小学全覆盖。在这些政策背景下,博物馆数字化课程进入课后服务是一个极好的解决方案。

新尚智家迎来了一个“风口”和一个重要的合作伙伴——智能交互显示行业知名品牌鸿合科技有限公司。鸿合科技深耕教育信息化20余年,为学校提供智能交互产品和解决方案。董事长邢发现,目前学校的信息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但缺乏能够很好应用这些设施的教育教学内容。“学校里的智能设备应该是孩子们看世界的窗口。”立志转型为教育信息服务商的鸿合科技,携手信威尚志推出数字博物馆,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课件制作、演示需求做了大量分析,努力打造更好的教学资源。

现在,新伟尚志已经开发了“理解与学习”数字化课程体系、学习与学习数字化博物馆智能终端系统、学习与学习探究课堂资源系统、学习与学习数字化文物展示资源系统等。,与鸿合科技共同应用推广,为中小学提供课程、资源、活动、特色校本课程、研究实践活动和数字博物馆功能教室建设。

//牵手上课“庙”//

儿童博物馆课程。你教什么?这个问题由新伟尚志回答,邀请了文化艺术系统专家、教育专家、一线老师、家长。公司副总裁于涛介绍,通过调研和座谈会,最终确定以珍贵的国宝和文物为核心,以文物中凝聚的知识、技能、文化、历史记忆和文明之光为内容,以“启发、博学、开悟、德行、实用”为教学方法,以“一课一物一念”为教学主线,教给学生“自然之事”——“正确之事”。

博物馆里有数不清的文物。应该选择哪些进入课堂?中国第一代讲解员、国家博物馆终身研究馆员齐吉祥先生带领中国文物学会专家从三个维度进行筛选:具有时代代表性;知识、故事、灵感;受到学生的喜爱。考虑到课程安排,最终选择了64件文物。

如何将文物与教学结合起来?魏尚志在教学和研究方面都下了很大功夫。公司文化遗产知识研究院的人员和专家对文物进行专业解读;通过技术团队增强课程的体验性和互动性;教研团队、特邀教育专家、各学科特级教师共同研究教学目标和课程设计。

最后还有这套沉浸式情境教学、探究式实践互动、系统化目标构建的“理解与博学”数字化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有初级(一、二年级)、中级(三、四年级)和高级(五、六年级)三个层次,形成有针对性、系统性、螺旋式上升的教学设计。以数字形式展示,具有文物鉴赏的准确性。课程以“三论”呈现:文物论让课堂生动有趣,专家论让课堂严谨深刻,学生论引起学生探究兴趣。设置课前、课中和课后学习单,明确学习和探究的任务……从内容到方法,让学生享受学习。

博物馆课程进校园,要考虑教师的可操作性。“我们的课程不能增加老师的压力和负担。我们要让老师好用,让他们有成就感。”于涛说。为方便教师,新伟尚志为教师提供教案、教学课件、教学示范课、教学指导手册、操作培训。在课堂上,老师只需要做好3D展示、文物、专家、学生的衔接就可以了。在教学中,可以参考教案中的教学思路和重点。老师每节课只需要备课20分钟左右。

北京时嘉教育集团总裁王浣在全国两会上提到了学校博物馆教育的瓶颈:学校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选择适合校园教育的博物馆资源,同时设计开发符合学生素质教育需求的课程。“理解与学习”数字化课程体系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70624.html
上一篇博物馆育人
下一篇 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变迁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