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教育 治学精神治学态度

治学精神治学态度

崔保师思考当下和“十四五”时期教育工作,有两个重要文件值得我们尤其关注,一个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一个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

治学精神治学态度

崔宝石

思考当前和“十四五”期间的教育工作,有两个重要文件值得我们特别关注。一个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一个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建议》以“构建优质教育体系”为目标规划未来教育发展,关键在于“创新”。《总体方案》以“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取向”为政策宗旨推动未来教育改革,关键在于“科学”。可见,“科学”和“创新”是引领未来教育改革和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换句话说,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学校只有发扬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才能准确认识变化,科学应对,积极求变,才能把握规律,保持定力,提高能力,建设优质学校。弘扬科学精神,应着力于树立科学理念、推进科学治理、实施科学教育、开展科学评价四个方面。

科学的理念是高质量办学的基本前提。

它是思想和行动的先导。教育理念是办学兴校的前提。没有科学教育理念的指导,很难办出高质量的学校。一般而言,教育理念是教育发展的理想性、精神性、持久性和相对稳定性的范式。是教育主体在教育实践和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应该是什么”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它的特点是导向性、前瞻性和规范性。要正确理解和把握教育理念并付诸实践,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坚持把人民性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党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根本任务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就决定了中国的教育必须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教育。在我国,必须回答“人民立场”这一首要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的价值取向,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重视和满足人民对教育的需求,为人民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使每个人都努力享有受教育的机会,获得发展自我的能力,为社会做贡献,为人民谋福利, 并不断满足人们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需求,从而为每一个受教育的人提供获得教育的机会。 这是思考和定义一切教育概念的根本前提。

坚持把德育作为根本任务。就学校而言,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真正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完善立德庶人的实施机制,切实落实立德庶人的根本任务。要注重虚实结合,真正重视办学理念的引领作用,不要因为复杂具体的办学事务而轻视或忽视理论学习。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真学真信真用,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明确方向,明辨是非,拓展思路,强化技能,结合办学实践准确凝练形成科学思想,善于把科学思想运用到办学实践中,相互检验,相互促进。要注意破与立的结合。目前,学校存在着精英教育、挑战大海战术、唯分数、唯升学等各种教育功利问题,完全背离了科学的办学理念。要敢于梳理总结,深挖剖析,大胆破题。同时,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树立新理念,宣传新理念,落实新理念,用科学的教育理念教育师生,引领社会,争当推进教育改革的排头兵。要注意多空结合。科学思想的形成往往需要很长时间的探索和积累,有的甚至要经过几代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所以要有“坚守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成功不必在我”的执着,“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不能急功近利。同时也不能忽视短期的努力和积累。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小做起,积少成多,止于至善。

坚持结合学校实际执行。说详细一点就是对照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根据学校的类型和任务、历史传承、办学定位等因素,科学制定符合我们自身实际的办学思路。既要避免上下一般的厚此薄彼、千篇一律,又要避免盲目求新求异,更要避免搞一些东拉西扯、似是而非、华而不实、不明不白的办学思路。落实就是把科学的办学理念落实到办学和发展学校的各项工作中,融入到学校制度建设、文化建设、队伍建设、校风建设等体系中,涵盖课程、教学、管理、服务等各个方面。要细化到具体工作的细节,渗透滋养师生员工的心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我们不能只是说不,口是心非,甚至说一套做一套。

科学治理是高质量办学的重要保证。

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在于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学校是教育的基本单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办学质量高,离不开科学治理。学校科学治理的根本目的是建立一个顺畅、动态、科学、有效的工作体系和机制,这就要求科学治理具有质量、效率、统一和整体性。科学治理涉及学校的所有系统、方面、环节和主体。需要系统的规划和有针对性的实施,要善于抓住重点和点。

加强政治领导,强化党建引领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是政治的。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提出并深刻阐述了“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了政治性和学术理性的统一。从政治角度看教育,容易找准立场方向和大局;从政治的角度观察和分析教育问题,可以透视现象背后的本质和关键。在我国,教育是党的事业,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是我国教育的最大特色和巨大优势。办学、搞教育,没有党的领导,特别是政治建设,就失去了根和魂。因此,学校要把党建工作作为引领学校科学治理的关键和核心问题。有效推进党建与教育教学的有机结合和深度融合,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政治保证和思想动力。事实证明,加强党的建设就是加强发展。如果以党建为龙头,把党建工作与学校治理深度融合,就能有效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激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大大提高教师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构建家校育人共同体,充分发挥家校育人合力。前不久,“家长退群”事件一度引起社会热议。其实是困扰我们多年的家校共育问题的再现。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家校合作教育也得到了国内外教育界的广泛认可。这是检验学校科学治理能力的重大课题。学校要牢牢把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给家校共育带来的变化和要求,全面深入分析学校、家庭、教师和学生在家校共育中的角色定位、学习需求和现实表达,不回避矛盾和问题,善于发现创新经验和做法,从职责边界、工作机制、教育方式等方面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家校共育的有效实践,构建家校命运共同体,从而成为新时代。教育治理中的社会参与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人翁作用,激发教师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育是多个主体共同管理教育公共事务的过程。学校治理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通过共治寻求善治,这也是学校作为社会、教育作为生命的内在要求。共产党要发扬科学民主,充分发挥教师在学校治理中的重要作用。调查研究表明,教师职业倦怠正成为制约教师成长的重要问题。学校要把这个问题作为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大问题,科学分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倾听教师的合理诉求,充分采纳教师的合理建议,关心每一位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切实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减少教师不必要的工作量。善治就是真心实意帮助教师成长,重塑严规尊师,提升教师人格魅力和学术魅力,增强教师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荣誉感,激发教师教书育人、参与学校治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和风尚,把学校建设成为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

科学教育是高质量办学的根本目的。

科学教育是科学理念的必然延伸和实践,是科学治理的根本方向和目的。进入新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科学教育的关键在于教育模式的转变、教育方法的改革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教育模式的转变上下功夫。如今,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全球兴起,日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思维和学习习惯。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统一、规范、同质化的现代流水线学校教育模式越来越不适应信息革命的需要。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下“停课不停学不停教”引发的“蝴蝶效应”,对传统的学校教育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教育界的共识越来越多。以此次疫情为标志,教育模式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线上线下融合势必成为发展趋势。“统一标准、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统一方法”的传统学校教育模式必将改变。因此,学校应该积极应对,全面总结和反思线上线下融合教育的优势、效果、问题、趋势,以及如何处理教育,深入分析学校师资、教学方法、管理、资源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不足和弱点。,主动作为,充分利用各方面的先进教育资源,系统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新教师培训。

在教育方法改革上下功夫。长期以来,人们一致认为,现代教育和学校的突出特征是“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班级授课制,这是大多数学校直到今天仍在使用的教育方法。这种方式满足了工业时代短时间高效率培养大量合格人才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但同时也弱化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被动学习、海训、加班加点、死记硬背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常态。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学习越来越具有实践性、参与性和体验性,单纯知识的接受式学习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和时代的要求。面向真实情境的体验式学习、强调融合的跨学科学习、强调思维培养的深度学习、大数据驱动的精准学习日益成为新时代学习方式变革的新方向。学校要勇于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积极顺应时代要求,努力提高创新和应用能力,大力推进教育方式改革,充分发挥教育方式改革带来的学习资源、技术、方法等优势,解决持续存在的问题,公平面对所有学生,努力实现“因材施教,教人成才”的教育追求。

努力创新教学方法。是课堂育人的主阵地,是教学方法创新的主战场。现在很多学校还是沿用传统的老教学方法,老师按标准答案教,学生按标准答案学,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年复一年的抄袭和复制中被悄悄压制。2019年以来,中国教育研究院以“课堂革命”这一重大课题为导向,开展了教学方法创新研究。它力求突破知识本位教学的束缚,构建以问题教学、参与教学、主题教学为内涵的过程教学体系,实现学生从“知识核心”向“学生素养核心”的转变。基于课堂教学的本义,要真正把德育融入并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一切不利于实现德育根本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变,努力挖掘和突出课程的教育价值,激活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和强化教师的教育功能。“课堂革命”能有效提高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让他们深刻感受到知识、学习和思维的魅力,这也是科学教育的关键。

科学评价是优质办学的激励机制。

科学评价是树立科学理念、推进科学治理、实施科学教育的必要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评价关系到教育发展的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定位。教育评价的不科学,功利化倾向的严重,必然导致教育实践的扭曲,科学教育成为空空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要坚决克服唯成绩、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因此,学校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深刻认识新时期教育评价改革对落实育人为本、推进科学教育根本任务的重大意义,积极行动起来,锐意改革,制定完善校本评价制度,把握重点,端正办学理念,完善学校治理,推进科学教育,按照总体规划的部署要求,科学评价教师、学生和学校事业。结合教育部要求,幼儿园重点做好科学教育保障、规范办园、安全卫生、队伍建设、克服小学化倾向等工作。义务教育学校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维护学生平等权益、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营造和谐育人环境、构建现代学校制度、学业负担和社会满意度等为评价重点,普通高中主要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突出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开展学生发展指导,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有序推进选课走班,规范招生和办学行为。

现代教育起源于科学技术的兴起,并伴随着历次科技革命而不断变化和发展。当前,我们正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将呈现历史性新变化。学校是学习科学和知识的殿堂,应该对科学有更大的信仰和热情。他们应充满科学精神,进一步树立科学理念,推进科学治理,实施科学教育,开展科学评价,促进学校真正的高质量发展。

(本文是作者在中国教育科学院实验学校第二次联席会议上的发言,经过撰写和修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71755.html
上一篇教育的核心精神是什么?
下一篇 在科学教育学的建立过程中,起到最重要作用的是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