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教育 学校课程教学改革

学校课程教学改革

左艳如 王晓宇 黄硕新时代和新形势对育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课程改革是顺应时代变化、适应教育教学功能转变的必由之路。持续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探索学校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打造新时代课程改革的新模式新样板,既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

学校课程教学改革

左王艳茹黄小瑜说

新时代新形势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课程改革是适应时代变化和教育教学职能转变的必由之路。不断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探索学校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开创新时期课程改革的新模式,既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立德庶人新时代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如何推动教师观念的“新转向”?如何创建综合课程?如何持续深入地推进课程改革,为改革提供新的模式和样板?本期教育家在线圆桌论坛邀请一线中小学校长,结合自身的观察思考和各校的实践探索,共同探讨如何深化课程改革,提高办学水平,落实德育根本任务。

议题一:如何激发教师实施课改的积极性?

刘建东:我认为学校应该从挖掘教师的内驱力、构建良好的学校关系、完善学校的评价机制等几个方面不断激发教师进行课程改革的积极性,从而推动学校的课程改革向更深层次发展。

发掘教师内驱力,激发课改热情。教师专业成长是推动课程改革走向成功的切入点。如何让老师从“我要改”转变为“我要改”?职业使命感是内驱力的触发点。"打铁需要艰苦的工作."在职业使命感的驱动下,教师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以适应教育发展和课程改革的要求。通过学习系统的教育理论和精深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通过培养丰富的想象力、无穷的创造力和深刻的判断力提高情感素养,通过自学、同伴互助和专业指导实现教育梦想。

如果说职业使命感是内驱力的触发点,那么职业成就感就是激励教师主动进行课程改革的加速器。学校大力选派教师参加“区年度教师”评选,积极向各级媒体介绍优秀教师的精彩教育教学案例,优化“评优、评先”方案,多管齐下,带动教师主动变革,适应新课程要求。

学校要善于发现教师的不同特长,树立典型,营造向他们学习的良好氛围。鼓励学校教师“走出去”,参与市、区两级名师工作室,同时“关起门来”成立校级名师工作室,以此激励教师以身作则成长。

建立良好的校际关系,激发教师的课改热情。良好的人际关系能让教师更快乐,工作效率更高。因此,学校要把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结合起来,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在东昌小学,老师生病了。校长亲自带中医去老师家,还聘请了专家医生为老师们举办健康讲座。“团圆时光”“篮球公园”“我们的羽毛球队”等党团、工会活动丰富多彩,让教师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积极性会被充分调动起来。

完善学校评价机制,激发教师课改热情。东昌小学坚信并奉行这样的评价理念:发现每个人的优秀,发展每个人的优秀。学校要相信每一个老师都有优秀的一面,善于发现每一个老师的优秀,为老师提供展示的平台,让优秀的更优秀。

东昌小学通过设置“教学设计专家”、“信息技术专家”、“校园书法家”、“最美朗诵者”等专项考评项目,找到了每一位老师的闪光点。在评先评优、竞争上岗方面,不仅仅是选票、积分、成绩。此外,学校制定了《教职工学业积分实施办法》。学术分涵盖教师主持或参与的课题和项目的研究、学术成果的发表和竞赛获奖等。,每学期或每年表彰奖励一次。学校还设立了“绩点”,鼓励在包括课程改革在内的教育教学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

王应坤:一枝花不是春,百花齐放满园。不仅要关注教师个体的发展,更要关注教师团队的整体提升。在芳星园中学,全员倡导成长思维模式,教师形成多个相互交融的学习共同体。阅读是每个社区的主题之一。

“每个人都有闪光点”是全体师生日常言行的核心价值。学校在不断挖掘竹文化内涵的过程中,将竹子的团结、谦虚、坚韧与教育和课程建设相结合,以“筑家园”、“推边缘”、“为人打柴”的文化,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和教师成长乐园。

教师不仅是实践者,也是研究者。学校的教师培训社区“朱宇轩”有四个重要的成长学院:青年学院、三百学院(意为“好铁需三热,好书需读百遍”)、骨干学院、名师学院。四个研究所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组织了一个学习社区。研究院为教师搭建共享平台,专注于课堂学习方法的研究,帮助教师思考、体验、产生成果,聚焦教师关键专业能力,提升德育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实现教师共同成长。

十三五期间,学校两次获得北京市科研先进学校称号,数百名教师获得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一个团结、豁达、坚韧的教师队伍像竹子一样快速成长。

主题2:如何建立综合课程

薛斌:随着学校课程建设和改革的不断推进,过去单一、孤立的课程形式正在改变。综合课程以其开放性、合作性和共享性的特点,逐渐被广泛认同和深入实践,成为教育教学新的生长点。在综合课程实施中,学校要做好“三个注意”,推进“三个结合”,使综合课程真正扎根于学校实践,构建教、学、评协调发展的综合课程模式。

实施综合课程应注意三个问题。第一,重视继承和创新。综合课程与传统课程是创新与继承的关系,综合课程必须建立在传统课程的基础上。综合课程既包括传统课程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又在此基础上融入创新,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使学生全面发展。胶州市实验中学正在建设强基础整合课程,从整体上设置强基础学科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内容,整合数理、古文字、历史等学科的教学内容,使学科内容相互渗透。通过考试、答辩和实验操作,在课程实施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能力,使他们能够基于真实情境和多学科能力迎接挑战。

二是重视平台建设。学校要有效整合学校资源、社会资源和家庭资源,做好综合课程的整体设计和规划,并基于平台进行拓展,如结合学校办学特色,搭建综合课程实施平台。

第三,重视教师合作。整合课程强调打破各学科的界限,这需要多学科教师的充分合作。胶州市实验中学为此深入开展了“一课多师”、“一招多师”等项目,由多名教师共同完成一节课或一项活动。

综合课程的实施应促进“三个结合”。一是与国家发展战略相结合。整合的课程要紧紧围绕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和重点方向,为国家战略和学生的长远发展服务。

二是与教育评价改革相结合。综合课程的实施应紧扣教育评价改革的方向,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评价体系,有效监控整个教学过程和结果,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同时,要注重评价在课程实施中的导向和推动作用,促进课程的不断完善。

第三,要与教育信息化相结合。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这些技术和手段在综合课程的开发、实施和评价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整合课程要以教育信息化为支撑点,既要合理利用前沿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又要注重前沿科技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前瞻视野。

综合课程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形式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其独特的教育优势得到了普遍的认可。综合课程如何开放共享,真正做到形式与意义的融合,与教育改革相得益彰,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议题三:在新时期,如何持续深入地推进课程改革,为改革提供新的模式和样板?

王应坤:芳星园中学是北京市学校文化建设示范学校。它以其独特的竹文化贯穿于教育工作之中,努力为孩子们构建一个具有竹文化特色的“沉浸式成长支持系统”。

课程建设强调文化。把学校教育比作培养一个竹君子成长为人才的过程,整体课程命名为竹君子课程。竹君子的课程可以分为基础、拓展、核心专业三类。其中,基础课程为国家课程校本实施、“美德工程”等专项课程,为全体学生必修;针对部分学生能力较弱的情况,拓展课程开设必修、选修、拓展课程;核心课程注重专业指导,引导部分有余力的学生积极参与创新选修课。

坚持了14年的美德工程,是基础课程中的竹根,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为每一个孩子未来走得更稳更远打下基础。拓展特色课程,全面落实“五育并举”目标,着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如竹文化节、科学嘉年华等课程。核心课程致力于服务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如机器人编程、金范书画院、电子技师等课程。

改革课堂再学习的方法。课堂改革的本质是“学生学得更好”。教师要转变学习方式,注重不同阶段学生关键思维能力的培养。课程应关注每个学生的需求,并创建一个学习社区。围绕学生学习,构建个性化学习支持系统。完善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关键环节,加强教师的个性化指导。

杨永红:学校课程一旦形成体系,就能产生巨大的能量。因此,办学的文化传统和追求,学生的全面和个性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都需要通过课程体系的构建来实现。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课程体系的构建,就是为学生、教师和学校绘制一张通向未来的成长地图。

“在课程设置的问题上,关键不在于你选择什么,而在于你为什么选择它。”纵观目前的课程建设,在内容和数量上看似“百花齐放”,但实质上往往只注重课程的外在功能。无论是“道德修养”还是“核心素养”,其核心都在于“人”,“以人为本”是课程的价值,课程的生命价值是课程的核心。在兰州大学附属学校,我们有另一个层面的思考。我们培养的是未来公民,所以我们以未来为参照系,以“唤醒生命成长之旅”为信念来构建学校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必须以办学理念为基础。兰州大学附属学校的办学理念是“美在自己,美在自己”,而“美”文化是学校课程的根本。文化的最大价值在于使人的精神、思想和思维人性化,而这种“人性化”的载体和渠道就是课程。理清灵魂和根脉,从寻找“美”文化与核心素养的连接点入手,从课程视角表述核心素养,即课程体系建设是一种来自“美”的生命觉醒,是“蓝色精灵”课程体系的文化视角和生命视角,也承载着学校所依附的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教育信念。

在以“美”为核心的办学理念指导下,科学分析学校附属课程现状,充分挖掘教育目标内涵和办学理念,综合考虑学生“实际学习”和“核心素养”两大问题,从学生和周边社区实际出发,准确定位学生和家长的课程需求, 并基于地域特色、课程现状和办学追求,构建一个能够满足每个学生全面、个性化发展的“蓝色精灵”。 从学科结构来看,“美的优雅”指向学校德育,“美的智慧”指向教学目标,“美的艺术”指向人才和才能,最终达到“美的总和”;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兰精灵”的课程体系涵盖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实践课程。

以拓展训练课程为例,它主要是针对所有学生的特长和兴趣而设计的,旨在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老师自主申报,学生自主选择。一位家长评价说:“学校有这么丰富的课程让孩子自主选择,真的很神奇。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能够选择,能够选择,能够选择,是一种特别重要的能力。今天,在学校,他们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课程,明天,他们一定会为自己选择更好的未来。”

郝玉钦:学校课程重在建设,建设是学校顶层设计的基础,是学校长远发展的脉络。在摸索前进的过程中,我们认识了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认识了“新式学堂”。幸运的是,我们成为了“中国新文体”实验联盟学校的一员。一路走来,城阳区国城小学积极探索教育改革的实施路径,办学方向逐渐清晰,课程顶层设计逐步完善,课程实施稳扎稳打,取得了可喜的教育成绩。学校发展有了新的内涵。

它是学校教学的基础,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载体。在保证国家课程目标全面实施的基础上,以“优雅课程”理念为指导,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以学校种植的“植物王国活化石”银杏园为课程结构图,寓意“二生、二生、三生、三生”。银杏树枝繁叶茂,每一片叶子都有自己的美和特色,就像学生们性格多样,兴趣丰富。学校和家长是提供养分的根和枝,每棵树都有坚定的目标和长远的发展方向。

学校课程按学科功能细分为“六雅”,即学院派雅、卓雅、趣味雅、脱俗雅、文科雅、点缀雅。在学校课程建设方面下大力气,努力做到学雅课程标准化、校本卓雅课程特色化、趣味高雅课程特色化、文科课程实践化、点缀高雅课程创意化,全面促进每一位学生在多元化课程中的学习收获和特长,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

多元化的课程涵盖每个学生的发展方向,用爱描绘学生的成长。学习精品课程是基础,实施标准化国家课程是一切教育教学的前提和保障;卓雅课程是根据学生特点和学校资源设置的。不同年级的特殊项目给了每个学生学习的机会。无论是风琴的艺术熏陶,还是乒乓球的身体锻炼,国成的学生都有一技之长。优雅课程,以听课、选课的形式开设,涵盖各类美术、体育、科技、简笔画、葫芦丝、轮滑等各种社团,满足每一个学生兴趣发展的需求,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学习的平台;精品课程是在上课选课的基础上,更深层次的培养学生的特长和兴趣;文科课程以“生活即课程”为原则,借助传统节日开展主题活动,通过开辟校园劳动实践基地“两园三场一馆”,为孩子们提供丰富多彩的校园劳动教育基地;“风味乡村城市,一天一道菜”的活动让每个孩子都成为小主播,丰富多彩的实践课程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乐趣,成长;高雅的课程润物细无声,体现了学校“万物皆育,课程无时无处不在”的教育理念。

在优雅中成长,在智慧和爱中成就,国城小学正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阳光。

付全新:宜昌一中在课程改革实践中,以强化思政课为切入点,回答了育人的根本问题。

学校组织精干力量编写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读本)和阳光德育(读本)两个专题读本,形成固化的课程资源。在两个读本的编写中,我们要高度重视两个方面。一是要高度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和框架的完整性;第二,我们非常重视可读性。通过插入大量带有二维码链接的故事、案例,用生动的视频、资料、素材,紧密联系学生的情感世界,帮助他们融入故事,引发思考,形成价值内省,实现价值判断和价值自觉。读书不仅要让学生愿意读书,还要让学生从读书中有所收获。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读本)中,“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等8讲,有效引导学生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阳光德育(读本)》以爱国课程、高尚课程、廉洁课程等十大板块系统阐述了关系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关键素质。

成立“学习小组”学生会。“学习小组”是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生组织,由学校团委管理。学生自愿加入社团,由团委批准;每个“学习小组”课时为16小时;学习内容由学生从老师推荐的材料中选择。每两个课时确定一个主题进行学习讨论,确定一个中心发言人(学生);教师全程参与“学习小组”的每一项活动,把握政治导向,答疑解惑,服务学生。

开展思想政治活动系列课程。抓住升旗、清明节祭奠烈士陵园、930烈士纪念日等关键时间节点和学校仪式,适时开展“思政活动课”系列活动,提高校本思政课的教育效能。例如,为庆祝建国70周年,云南省楚雄州牟定县第一中学、五峰县民族中学、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第一中学、第二中学等学校和姐妹学校拍摄了flash MV《礼物!我的祖国,用歌声向祖国告白,被“学习强国”等平台转发,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好评。它还建立了学生的责任感和对世界的宽广胸怀。

被学校教委评为“新时代好少年”主题教育读书活动2019年“我爱祖国”示范校。2018年,学生罗清怡被评为“全国最美中学生”;2019年,学生宁锡成被评为“全国新时代好少年”。

加强思政课校本化是回答“培养谁、怎样培养、为谁培养”这一根本问题的题中应有之义、应有之责和必要之举,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证。宜昌一中将以特色思想政治课为重要抓手,致力于回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育根本问题。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71802.html
上一篇站在老师面前
下一篇 用美的教育塑造美的新人感悟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