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教育 让孩子在心灵的原野上百花齐放

让孩子在心灵的原野上百花齐放

李香玉在《教育的100种可能》里,李镇西写了从20世纪80年代初大学毕业后所带的第一个班,到退休前教的最后一个班的36个学生的人生轨迹。他们中有教师、医生、空姐、飞行员、艺术家、科研工作者、公交车司机、火锅店老板、银行职员、足球教练、摇滚歌…

让孩子在心灵的原野上百花齐放

李翔宇

在《教育的100种可能性》中,李镇西写下了36名学生从上世纪80年代初大学毕业后上的第一堂课到退休前教的最后一堂课的人生轨迹。他们中有老师、医生、空姐、飞行员、艺术家、科研工作者、公交车司机、火锅店老板、银行职员、足球教练、摇滚歌手...这本书收录了李镇西与学生近40年来精心记录和保存的交流,包括他当年的“教育”,学生记忆中的“教育”,以及他们现在所理解的。

李镇西说,这本书不仅是给老师看的,也是给家长和学生看的。“对于老师来说,我希望帮助他们端正教育观念,打破教育中的功利主义,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对于家庭,希望父母平和,少一些焦虑,不要攀比,对孩子有信心。对于现在的学生,希望给他们带来不一样的参考,让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对于过去的学生,我希望带给他们一种亲切的回忆,一种美好的回忆。”

认真处理每一份“草稿”

教育工作者:你想通过这36位学生的成长故事,给现在的教育工作者带来什么启示?

李镇西:我希望通过他们的故事,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包括父母,能够真正理解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和成功。

很多孩子当年的学习和表现,以及几十年后的生活,往往与我们想象或期待的没有必然联系。我想用自己的经历告诉老师们,不管这个孩子在他面前有什么样的表现和成就,他的未来都有100多种可能。老师不能只用一种可能来规范学生。如果你能以多种可能性看待它们,你就会有新的期待,而不是焦虑和急功近利。

教师爱孩子,应该爱孩子本身,而不是他的成绩和表现,更不是他几年后可能拥有的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或高考状元的“荣耀”,或者几十年后的院士、部长的“头衔”和“光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未来,更多的人成为普通劳动者,依然是当老师的骄傲。真正的教育,是无条件地、不顾一切地信任和尊重每一个孩子。

教育者:一直以来,你都有写日记和教育故事的习惯。你用文字留住了孩子的成长,也留住了自己的成长。对你来说,写作和教育有什么关系?

李镇西:只有做好,才能写好;而写得精彩可以促进做得更精彩,因为它经历了反思的过程。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把文学梦想托付给教育》。我从小就喜欢写作,想成为一名作家。可以说,写作成就了我的教育。文学和教育是相通的。都在说情感,人性,诗意,细腻的思想,敏锐的眼神。作家和老师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生活的理解,影响生活质量。

对于教育写作,我想对老师们说,即使你写不出那么生动,即使你不能发表,也是有意义的。因为写作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也就是成长的过程。通过文字留下你的人生。等你退役后,回头看这些可能不那么生动,但依然历历在目的故事,你会热泪盈眶。同时,你帮助学生留住青春。如果不记录下来,这一切都会在过去的岁月里彻底消失,不留痕迹。

教育家:从语文老师到校长再到教育专家,您在教育的道路上走了近40年。每个阶段你都应该有不同的思考和收获。可以分享一下你是如何在教育的道路上一步步变得成熟的吗?

李镇西: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教育中的浪漫主义、教育中的现实主义和教育中的理想主义。

工作的头几年,每天都在想怎么把班里的事做好,把班里的孩子带好。那时候我心中有一个教育蓝图,来源于我读过的一本书——作家王蒙19岁写的《青春万岁》。由于历史原因,1979年首次正式出版。这本书向读者展示了50年代初高中生们热情洋溢的青春生活,是如此的通透清晰。当时我就想,当了老师以后,一定要建这样的班级。1982年大学毕业后,我带着那种教育情怀去了一所中学教书。当时,我开展了许多活动,包括成立未来班,邀请著名作曲家谷建芬帮助我们创作班歌。我称那个阶段为“教育的浪漫主义”。

20世纪80年代后期,学术界进入活跃期。我喜欢阅读和思考,视野也比较开阔,于是开始反思教育。1987年,外校一个学习成绩优异的女生不明原因的自杀,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后来经过思考分析,发现我们的教育既脱离实际,又脱离学生的内心。当时我写了一篇近万字的报告文学,发表在《中国青年报》第一版。那篇文章的反响非常热烈。编辑部还发给我一封学生的信:“李老师,现在老师说的不是我们想的,我们想的只是没人回答的。”我开始思考我们的教育应该如何照顾现实。后来我当校长的时候,经常跟老师说,“一个老师最应该想的不是怎么落实教育局的文件,而是我的学生此刻在想什么。”我把这个阶段称为“教育现实主义”。

上世纪90年代末,在我读博士之前,面对当时的一些社会和教育问题,经过思考,我得出了一个结论——教育应该是理想主义的,既要面向现实,也要面向未来。未来的中国一定会是一个更加民主的社会。公民意识、民主、平等、法治、人道、尊严和权利应注入教育,并反映在课堂和班级管理中。

真正的教育应该指向哪里?

教育工作者:你对现在的教育最有什么看法?

李镇西:现在,我们越来越多地提到一些华而不实的概念和口号,而我们忘记了我们是从哪里开始的。所以我现在想的最多,最想说的就是“恢复常识,正常一点”。常识是教育是给人自己的。正常,就是尽量抹去我们给教育抹上的颜料和粉。

比如关于特色,一个学校一定要有特色吗?没有特色不是好学校吗?很多学校都在努力打造特色,还有很多是假特色。在我看来,特色是历史的积淀,是理所当然的,而不是在建校之前就提出特色目标。特色是实践创造出来的,不是梳理出来的。老师认真教好每一个班级,认真照顾好每一个班级,认真爱每一个孩子,校长认真帮助老师成长。这“四个尽责”做好了,就算没特色又有什么关系?

教育不要总想着创新,抢话语权,提高学校的美誉度和知名度。第一,想想怎么让每个孩子都迷恋这个学校,爱每个老师,怎么让孩子晚上有充足的睡眠,这比什么都重要。

教育家:“一切为了孩子”。请根据几十年的教学经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对于现在的老师来说,需要把握哪些点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孩子”?

李镇西:“一切为了儿童”、“一切为了儿童”和“一切为了儿童”分别界定了教育工作目的、内容和对象的范围。

“一切为了孩子”是刻在很多学校教学楼上的口号。关乎我们所有的努力和工作,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孩子的成长和幸福。这个答案很完美。学校所做的一切工作,真的都指向一个目标——孩子的成长。然而,答案是完美但不完整的。“一切为了儿童”应体现在具体行动中。比如不耽误上课,保证学生休息时间;不私自占用学生自习课,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原谅学生偶尔迟到。毕竟谁都不会措手不及。不要让孩子穿着单薄的衣服长时间站在寒风中,等待前来视察的领导和专家;星期天可以允许孩子们在学校踢足球;发试卷时,假装不经意地把不及格的卷子卷在一个角落里,以掩盖分数;评论作文需要阅读优秀的作文。请课前问问小作者是否同意...

“一切为了孩子”是指孩子成长的一切需求都是我们工作的内容。我觉得“一切”,看似包罗万象,其实主要是孩子在学校里每天感受到的点点滴滴:孩子每时每刻需要维护的尊严,需要解决的困难,需要满足的欲望,需要倾诉的苦闷,需要享受的快乐,需要保证的睡眠,需要取得的成功, 需要被免除的恐惧,需要被尊重的人格,需要被保守的秘密,甚至需要被观看的表演,需要被

“为了所有的孩子”就是教育平等,“一个都不能少”。“所有的孩子”不是在墙上,也不是在纸上,而是在我们身边,我们每天服务的每一个孩子。一个真正的老师应该是一个特别细心和敏锐的人道主义者。绝不能让一个又一个触手可及、新鲜的孩子,在喊着“为了一切孩子”的口号时,消失在一串宏伟的概念中。

总之,只有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才能做到这三个“凡是”。

教育家:“儿子,你不苦于学习,将来就更苦于生活。”有没有用类似的话鞭挞过学生?你教过成千上万的学生。这句话怎么理解?

李镇西:我年轻的时候喜欢。当时我对学生们说:“你们是愿意痛苦一阵子还是痛苦一辈子?你现在苦了三年,那你以后三十年就不苦了。”但后来,我意识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错误在于将教育视为对未来生活的准备。其实学生生活本身就是生活,教育本身就应该是快乐的。

另外,苦不苦,还要看你有没有主动去苦。主动克服困难,战胜自己,你也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比如数学家陈景润,每天十几个小时蜗居在6平米的房间里计算数学题,在别人看来很枯燥很辛苦,但陈景润就是痴迷,甚至把它当成一种享受。

《教育家》:“吃了苦,才能做个好人”是很多家长和老师对孩子说的“励志名言”。如何看待培养「做一个好人」和「做一个人中的好人」这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你对家长和老师有什么建议?

李镇西:我认为这句话充满了封建色彩和权力。我经常给学生讲陶行知说的话,要做一个“人中之人”。

当然,我为学生中有名的精英而骄傲,但我也为默默无闻的普通人而骄傲。这才是教师应有的“骄傲观”。教育的目标不应该仅仅是培养“高端人才”,而应该是把培养数千万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公民作为我们的神圣使命。

很多老师认为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是自己教育的成功,却没有意识到,教会每一个孩子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一个自立自强的人,才是教育的成功。我们的教育是培养人,而不仅仅是人才。当然,这也与社会环境、教育评价和绩效考核体系密切相关,亟待改变。

就一个人而言,我认为最重要的品质是善良。因为善良,他会懂得珍惜和捍卫爱情,不会在很多事情上盲目妥协。其实这种素质更多的是家庭教育的结果。他们在我身边的时候,我只是给他们一些尊重和引导,可能会强化他们与生俱来的善良,打开他们相对狭隘的视野。教育真正要做的不是尽可能地“塑造”学生,而是尽量不阻碍学生的自由发展。服从个性,给他自由,学生的成长会超出教育者的想象。

温馨提示:李镇西向老师推荐的书籍

●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读苏霍姆林斯基的书,你会读到当今中国的教育,知道该怎么做。

●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选》:我们今天所有的素质教育的思想,早在陶行知的著作中就有比较精辟的论述。

●马克斯·范梅南的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寓意:范美南教你如何面对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尴尬问题。

●吴菲《教室里发生了什么:从教室的细节思考教育的本质》。

●李希贵《免费吸引的教育》:作者告诉你如何成为一名真正的现代教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71827.html
上一篇阳刚之气无分男女作文
下一篇 在藏地森林学校,探索创变未来的力量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