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教育 远离有偿补课,共建清风校园

远离有偿补课,共建清风校园

吴遵民 汪亚琼校外补课在当下早已成为教育常态,若论“可喜”之处,则是历史上还从没有哪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重视“教育”,一个家庭倾其所有围着孩子的教育殚精竭虑。然而,“钱学森之问”的命题却仍然没有解决的迹象,我们不仅没有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远离有偿补课,共建清风校园

吴尊民王亚琼

目前校外补课已经成为教育的常态。如果说可喜的话,那就是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如此重视“教育”,一个家庭把所有的资源都投入到了孩子的教育上。然而,“钱学森之问”这一命题依然没有解决的迹象。而不是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各种教育的病态现象层出不穷。人们更担心的是全民课外辅导班背后隐藏的巨大危机,整个社会对应试教育和分数至上的狂热追求,社会发展对教育的畸形期待,以及教育生态一旦被破坏就难以恢复。现在的孩子整天沉浸在恶性辅导班里,会逐渐失去对知识和理想的兴趣和追求。总之,人们担心校外补课违背了教育的本质——促进孩子的生命成长和健康发展。

近几年校外辅导班的“疯狂”有三个原因。第一,国家推行了教育强国政策,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关注。但也有人嗅到了商机,把教育当成了牟利的工具。第二,受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影响,美国农业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对教育的投资是最好的投资”。这种观点后来演变为,对教育的“投资”可以改变人们的身份和社会地位,甚至把教育视为致富和获得最佳职业生涯的唯一途径。这符合中国家庭普遍存在的“找儿子立业,找女儿做凤凰”的传统心态。第三,大量独生子女家庭出现,父母别无选择,因为“失去”一个就会全军覆没。能不能考上好学校,抢占优质教育资源,是一种竞争。即使考上了好学校,也要努力“领先”,保持学习上的领先优势。这是一种残忍的“杀戮”,于是“补课之风”悄然兴起。

校外补课的初衷大多是为了巩固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弥补集体教学中个别化指导的不足;就学生个体而言,也想弥补缺失,加强对自己没有掌握牢固的学科知识的学习,或者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有目的的复习。然而,目前全民课后补课的情况却大相径庭。它不仅充满功利气息,而且危及孩子的正常学习乃至健康成长,甚至对教育生态造成极其严重的损害和破坏。

扰乱教育秩序,“绑架”学校教育

首先,现在的辅导班早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不再是弥补缺失,而是为了“抢占角落”,提前学习,这可能导致盲目提高教学水平,颠覆课堂教学秩序。“偷工减料”、提前教学,一定会导致同级学生学习起点的差异,从而增加教师课堂教学的难度。长此以往,老师会默认所有学生都是从非零起点开始学习,从而加快教学进度,增加学习难度。导致没有上过课外辅导班的学生跟不上,从而迫使这些学生不顾主观意愿加入课外辅导班大军,进一步恶化了教育生态环境。课堂被课外补课牵着鼻子走。学校里的教学是从课外学习开始的,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课外学习效果的场所。这种奇怪的现象实际上是对教育规律和教育科学的公然挑战。

其次,补课逐渐介入学校招生,破坏教育公平甚至社会公正。目前课外辅导班种类繁多。除了常规的学科辅导,还有各种竞赛证书的专项培训,这些竞赛获奖证书往往与学校招生选拔挂钩。“证书”是学生入学的敲门砖,所以课外辅导通过影响入学选择标准,进一步制约学校教育评价体系。2016年,杭州某校外培训机构报名点被“爆”。原因是一些小学把补习机构的成绩单作为入学条件。为此,相关教育行政部门不得不出台专门规定,从招生源头上遏制校外补课现象。但目前仍有少数学校与课外辅导机构暗中勾结,进行类似的招生筛选活动,这无疑从根本上冲击了社会通过大力度营造的公平公正的教育招生环境。

再次,“全民校外补课”严重影响师德建设。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学校的一些老师“上课不讲课”或者“校外不讲课”,甚至建议学生在校外参加自己的补习班。这反映了师德师风的败坏,也有损教师的社会形象。在校外机构补课的老师,尤其是名师,大多来自公立学校。他们要么愿意,要么被迫在各种校外培训机构里东奔西跑,这必然会分散他们的精力,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负面影响。

“应试”导向违背了育人目标。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特别提出要“更加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大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有机融合”。而校外辅导班则完全是“应试”,以成绩和分数为“诱饵”。为了应对选拔带来的考试难,为了通过考试升入更高层次的名校,学生只能放弃个性化的追求和兴趣,陷入每天刷题的窘境,导致中小学生片面发展。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近三成学生睡眠不足8小时,其中62%的学生正在参加校外培训。然而,课外辅导班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成绩还不确定。有研究指出,“与学校老师强调培养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尊重教育的客观规律相比,课外辅导班的数学教学具有超前性、超越性、重复性等特点...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甚至影响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自主性”。上述问题进一步造成了钱学森之问提出的困境,即应试教育几乎无法培养创新型人才,因为这种教育从根本上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剥夺了他们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自由创造的空间。为了成绩、分数、所谓的“确定答案”,迫使学生放弃对真知识的追求和热爱,最后失去了对创新的“兴趣”。现在学校教育改革在呼唤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而课外辅导班却在反方向越走越远。

加剧教育竞争,扩大社会不平等。

教育具有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的功能,即处于社会底层的人可以通过接受教育实现社会阶层的流动和上升。这种分层和流动应该是公平的、可控的,政府应该创造公平的环境,制定有效的政策,保证所有公民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然而,目前的“补课”正在融化政府为教育公平所做的巨大努力。当很多家长无法占据优质的教育资源时,那些经济地位较高或者文化程度较高的家庭就转向校外机构寻求这种优势。他们报名参加各种课外补习,以增加孩子在学校教育中的竞争优势,这无疑造成了另一种形式的教育不公,从而扩大了社会不平等。总之,课外辅导班拉大了城乡学生和不同阶层学生在获取教育资源和教育结果上的差距,削弱甚至融化了政府在教育公平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

关注生活本质,回归教育本源,是解决课外辅导班问题的根本措施。我们需要树立教育重在培养有生命力的个体的思想,即教育不仅要重视人才,更要重视人,这样没有皮就没有毛。只有把教育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在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一根本目的上,重建培养人性、重塑教育灵魂的价值观,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全民补课的怪现象。具体来说,我们需要改变父母的育儿观念,鼓励孩子自由成长;要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还要改革教育评价制度,引导教育回归本真。

我们需要培养的不是同样的“工具人”,而是创新人才。我们正处于终身教育的时代。单纯为了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培养“工具人”的想法终将成为过去,“价值主导”、“道德先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政策导向,吹响了教育面向未来、教育回归生活的集结号。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

编辑:黄硕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71833.html
上一篇如何还孩子一个没有“课外负担”的世界
下一篇 教育关于补课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