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教育 宁波职教中心学校

宁波职教中心学校

周彩丽职业教育,是宁波的一块金字招牌。“十三五”期间,宁波先后成为国家级开展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教育部首个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改革试验区、国家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创新试验区、宁波市教育局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合作共建国家…

宁波职教中心学校

周彩丽

教育是宁波的一块金字招牌。

“十三五”期间,宁波先后成为全国开展地方政府综合改革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试点城市、教育部首个教育国际合作交流改革试点地区、国家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创新试点地区、宁波市教育局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共建国家现代职业教育开放示范区;随着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产业对接、服务民生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多元化、开放式的人才成长立交桥的建立,宁波职业教育整体水平进入全国职业教育先进行列。

宁波职业教育的活力从何而来?

对接产业,调整专业,赋能城市

走进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浙纺院)直播学院,在一排直播间里,学生们正在进行直播训练。

2020年被称为直播元年。当年10月20日,浙江纺织学院直播学院成立。为什么学校能迅速抢占风口,布局直播专业?

该校校长郑卫东介绍,目前最热门的电子商务行业是服装。作为培养纺织服装人才的学校,对电商直播高度敏感;浙江纺织学院与宁波服装产业园合作成立工业学院,满足行业需求,发现近两年企业对直播人才有迫切需求;宁波是中国首个中东欧经贸合作“17+1”示范区。2020年7月,宁波提出打造活外贸名城。随后,“17+1中东欧文化经贸之旅”系列直播在浙江纺织学院商学院举行...

立足学校特色,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和城市战略布局,是浙江纺织学院迅速布局直播学院的原因,也是宁波职教调整学校布局和专业结构的共识。

宁波现有中等职业学校38所,高等职业院校7所。市教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国家发改委共同推动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将职业教育纳入区域和行业发展规划,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职业教育的重中之重,建立产业规划、园区建设、职业教育布局规划和产业人才规划同步联动的新机制, 统筹全市职业院校和专业,构建与区域产业发展相衔接、与区域总体布局相协调的教育体系。

“十三五”期间,宁波支持建设30个中职品牌专业和20个优势特色专业,形成了适合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群;围绕区域重点产业、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职业学校新增物联网应用技术、港口机械运行与维护、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工业机器人等10个紧缺专业,调整减少28个专业。高等职业教育方面,共开设了211个专业。2017年以来,高职院校新增专业37个,2018年以来,全市重点专业建设30个。全市专业分布更符合区域新兴主导产业,职业教育对产业支撑作用明显。

2019年5月,宁波布局建设“246”万亿规模产业集群。这是宁波工业建设的新目标,也是城市发展的新规划。围绕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职业教育如何提供人才支撑和技术服务?宁波着手制定《关于进一步提升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服务产业能力的通知》,重点建设服务产业集群的汽车制造、化工、智能制造等专业集群,支持20个高标准实训基地和50个校企合作优秀企业基地等产教融合项目。

宁波积极推进校地合作共建,推动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向区县(市)和产业集聚区延伸,与地方共建汽车、电子商务、影视等特色学院。各区的职校也贴近当地产业优势,开设地方特色。比如鄞州区,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新材料、智能电器、软件和信息服务等七大产业是重点发展产业,鄞州职教中心校的信息和智能制造产业可以很好地与之对接。镇海区的特点是临港工业规模大,宁波镇海职教中心学校把临港工业作为重点专业来发展。“建一所学校,支持一个公园;办好一个专业,支撑一个产业”正在宁波成为现实。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宁波之路”

2020年,宁波改革职业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允许职业学校单独提取不超过50%的通过校企合作、公开竞争或市场委托等方式取得的服务收入进行奖励分配。这解决了职业院校和教师开展技能培训等社会服务积极性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深化了产教融合。

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方面,宁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率先颁布实施《促进校企合作条例》,明确了职业教育服务业建设的发展定位和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在国内率先搭建校企合作公共服务平台;目前是教育部唯一的职业教育与产业协同创新国家试点地区。在产教融合方面,形成了“宁波之路”。

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宁波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高职院校与地方共建的指导意见》和《关于进一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教育领域的实施意见》,有力推动了校地合作和混合所有制办学。

形成校企联盟。为精准服务“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宁波14家制造业龙头企业与职业院校组成首批校企联盟,通过构建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深化合作。

引导行业办学。宁波市教育局局长毛指出:“产教融合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宁波加强政策整合,建立健全各部门统筹规划、整体设计、协调推进的制度,出台《关于加强行业指导办学、完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探索行业主管部门牵头、教育部门支持、职业院校、行业组织、重点企业参与的行业指导办学新机制,成立了9个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32个职业教育集团,由专业联盟、产教联盟、行业指导委员会组成。

实施绩效改革和人事改革,促进服务企业的职业院校和服务职业学校的能工巧匠双向合作。《宁波市职业院校社会服务收入奖励与分配实施意见(试行)》以绩效改革的方式提高职业院校服务企业的积极性。同时,宁波为高技能人才进入职业院校开辟了“绿色通道”,建立了梯次培养机制。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职称评定单列,吸引校外技术人员入校兼职。目前,全市已建立职业教育“三项工程”名师/名师工作坊54个,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25所。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中中职和高职“双师型”教师比例分别为79.8%和80.9%。

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也成为职业学校的自觉。鄞州职教中心校与22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学校设有技能大师工作室,邀请企业技能人才入校指导;聘请教师承担或参与企业和行业的技术创新和关键技术项目。师生共同参与企业的流程改进和产品研发。学校5项专利已转化为企业成果;设立“专业评审”机制,邀请企业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估;学校还成为宁波市模具协会、宁波市动漫行业协会等十个行业协会的理事单位。校长楼·孟虹说,企业是职业学校办学的重要合作伙伴和重要“裁判员”。职业学校要请企业指导办学,也要带领企业创新,实现学校与行业的有效联动。

横向纵向开放,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

2020年宁波中等职业学校计划招生28249人,实际招生28259人,完成率100.04%。近年来,职普比逐年下降,但宁波一直实行职普均等政策,招生比例基本保持在1: 1。

宁波以其商业传统和发达的制造业而闻名。这是学生和家长选择职校的原因吗?在宁波市教育局一级调研员胡看来,在当前背景下,全世界的家长都希望学生考上大学,宁波也不例外。宁波的商业环境只是影响学生选择的一个次要因素。“关键在于职业学校要办好,横向纵向,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就来了”。

纵向渗透方面,宁波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中美一体化。“十三五”期间,“3+2”基本稳定,五年设立130个专业岗位,每年招生约5500人。宁波市职业教育中心校、宁波市外事学校、宁海职教中心、宁波行知职业学校为此次整合试点,2020年招生191人。两项措施拓宽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入高等教育的渠道,进入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57%,比全国高出近30个百分点。

在横向沟通方面,宁波推行职业和普通融资。目前,全市16所中等职业学校与17所普通高中结对,在26个专业开展普职融合试点。通过推进普通职业资源共建共享、互选课改革、学分互认、学籍互转等方式,为升入中等职业学校或普通高中的学生提供重新选择不同教育的机会。

宁波外事学校探索了中高职一体化、中美一体化、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一体化。学校以“中高职一体化”模式与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合作,以学前教育“中英文一体化”模式与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合作,以国际人才培养(TAFE)模式与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澳洲西悉尼科技与继续教育学院合作,构建了集就业、出国、升学为一体的人才立交桥通道。由于其高升学率和立体的成功通道,宁波外事学校部分专业的录取分数线甚至超过了部分普通。

宁波职教中心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录取分数线也超过了高普。从2010年开始,该专业连续11年为宁波轨道交通订单班。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去合作公司就业,这是学生报考的重要原因。

搭建人才通道,让学生看到发展前景,才是最直接的吸引力。此外,宁波职教学生在各类技能竞赛中获得金银奖,也增加了职业教育的魅力。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宁波作为计划单列的队伍,获得一等奖257个,二等奖333个,三等奖333个,居全国队伍之首。技能大赛中的“宁波现象”引起了全国职业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基于大国工匠的培养,宁波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毕业生,也改变了人们对职业学校的固有观念。宁波“90后”首席工人王烈辉,为企业攻克了许多技术难题;“计算机专家”吴能宝,毕业前被企业聘为技术总监;慈溪杭州湾中等职业学校的方晨阳成为全省最年轻的焊接技师,余姚技师学院毕业生姚劲波成为国家高级厨师,更多的学生创业成功,拥有了自己的公司、团队和品牌...职校生有广阔的发展天地,他们的人生同样精彩。

现在,宁波学生职业体验发展中心已经建成,提供职业体验、职业定向测评、职业规划等多种服务。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年接待学生10000余人。相信宁波会有更多的学生感受到职业教育的魅力。

立法保障、机制创新与职业教育治理能力的提升

“没有体制机制的顶层设计,下面什么都做不了。”谈到宁波职业教育的生命力,胡认为体制和机制是最重要的因素。梳理宁波职业教育的发展,毫无疑问,政府在提升职业教育治理能力,优化职业教育整体办学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立法保障和机制创新是两大亮点。

宁波先后出台了《宁波市中等职业教育条例》、《宁波市职业技能培训条例》、《宁波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宁波市校企合作促进条例》,以立法保障职业教育的发展。

2008年,宁波颁布了《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条例》,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地方性法规。草案中有“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减免税收”的政策,但地方政府无权为企业减税。宁波是出口大市,对外贸企业有政策——“先征后返”,即先征后返,当地政府后奖,已移入校企合作条例。条例颁布后,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2020年9月,新修订的《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生效,在教育督导、校企合作专项资金设立、双师型教师招聘、服务社会奖励再分配等方面有了新突破。

在原宁波市教育局局长沈建光看来,制度创新根植于传统,一以贯之。

2004年左右,宁波职教中心数控、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就业形势较差,校长想调整专业。宁波的制造业需要这些专业来支撑。经过研究,宁波出台了“等额奖学金”政策。就读这些专业的学生,三年后会以等额奖学金的形式返还学费,这种做法坚持了几年,迎来了数控专业人才需求的爆发式增长。2004年,宁波建立了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十多个政府单位参与了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工作。2005年,宁波进一步完善职工教育经费统筹机制,提高统筹比例,允许企业将职工教育经费的50%用于职业教育。这些资金支持了职业学校的实习和培训以及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宁波较早建立中职生公用经费制度,中职生公用经费达到普通高中的1.5倍。从2011年开始,宁波在全国率先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免学费教育政策。近年来,宁波探索办学体制改革,出台《关于进一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教育领域的实施意见》,允许民间资本对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院校进行股份制改革;探索绩效改革,出台《宁波市职业院校社会服务收入奖励和分配实施意见(试行)》,激活教师服务社会的积极性……每一次机制创新,都是宁波职业教育向前迈出的一步。

如果再问一个问题,宁波灵活的体制机制传统从何而来,或许可以从宁波的文化中找到答案。

“敢为人先,敢闯敢试”是刻在宁波人骨子里的基因。“宁波有两大优势:宁波帮和宁波港”,广为人知。“宁波帮”走南闯北,埋头苦干,争取业务,站在最前沿。“敢为天下先、敢破天下、敢为天下强”的创业基因代代相传。开放是宁波的底色。宁波是南北船舶货物交流的重要港口,也是“海上陶瓷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这里南北交汇,海内外文化交融。在宁波的开放中,不仅有对外界的敏锐和接纳,还有无限灵活的思路。因此,不难理解,我国第一个专门针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地方性法规在宁波出台,也不难理解,原本用于外贸的政策可以改编用于职业教育。也不难理解,宁波职业教育史上的体制机制创新,将成为宁波职业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

“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职业与普通教育融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这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对于每一个标杆,宁波都在探索和实践。宁波职业教育已跨入“十四五”,走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71746.html
上一篇宁波教育新闻
下一篇 全国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