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教育 全国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

全国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

毛才盛近几年,宁波市以建设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为契机,坚持服务型教育体系建设,推进地方高校产教融合发展,高质量服务城市发展。城校关系:地方高校产教融合与城市发展,具有相依相存、共生共荣的强互动关系地方高校与城市发展具有高度的相互依存性和适应…

全国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

蔡晟

近年来,宁波以建设全国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为契机,坚持构建服务型教育体系,推动地方高校产教融合,高质量服务城市发展。

城校关系:地方高校产教融合与城市发展具有相互依存、共存共荣的强大互动关系。

地方大学与城市发展高度相互依存,适应性强。它是地方高校发展的基础,地方高校是城市发展的支撑。

决定一个城市发展高度的不是摩天大楼,而是大学。高水平大学是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引擎”,通过培养和聚集优秀人才,生产和转化高水平科技成果,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重要引擎;高水平大学是城市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阵地”,以其厚重的人文精神和创新导向的文化环境,潜移默化地推动着城市的文明与进步;高水平大学是城市的“金名片”。作为城市与外界联系的重要窗口,它们是优秀文化吸收嫁接、优质学术资源整合利用的重要渠道。它们是城市形象和品位、综合实力和国际化程度的重要体现,为城市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不竭的活力。

当前,城市经济转型升级需要地方高校与行业、产业、企业的有机结合和深度融合。地方高校产教融合更深入、更紧密、更网络化,将提升地方高校教育质量,促进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一个城市的人才结构、资本结构、生产结构乃至城际结构,完善城市功能,提升水平,改善经济。

融合机制:地方高校产教融合面临的普遍困境

地方教育结构与地方经济结构的匹配度不高。首先,地方高校管理体制不够灵活,与地方经济发展对智力资源的需求不匹配。地方高校尤其是本科院校大多由上级政府直接管辖,这使得地方高校在管理体制上往往强调刚性和统一性,导致灵活性不足,与地方政府联系不够,无法满足地方经济对更高层次智力支撑网络和平台的需求。其次,地方高校专业结构不完善,与地方经济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不匹配。地方高校按教育部门规定开展学科专业教育,专业设置不能随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应调整,不能与地方需求相匹配;同时,地方高校在培养过程中往往注重标准化,培养模式强调整齐划一,导致地方产业的人才供给侧和人才需求侧不能完全适应结构、质量和水平,供需不匹配问题日益突出。

宁波现有全日制普通高校15所,在校大学生17万余人。开设的专业培养层次涵盖了从专科到博士的多层次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基本覆盖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一、二、三产业。目前,宁波站在GDP突破万亿元的新起点上,作为“中国制造2025”首批试点示范城市,启动了“2.46万亿”产业集群建设,高校开设了与“2.46万亿”产业集群相匹配的相关专业384个,覆盖学生10.2万人。而宁波高校人才培养不支持绿色石化、高端装备、新材料、软件、科技服务四大产业。部分领域尚未有专业布局,部分新兴行业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脱节。

“地方政府-高校-企业联动”的产教融合体系尚未发挥高效作用。首先,由于自身科研条件和水平的限制,地方高校相对缺乏科研领域的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学科和科研创新能力缺乏优势和特色,导致产学研平台建设和发展难以达到国家重点大学水平,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其次,地方高校的产教融合模式无法根据地方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而进一步拓展。地方高校的合作方一般都是中小企业,很少和地区企业合作。而和大企业合作的全国重点大学,不一定有一些区域优势和特色。同时,地方高校的产教融合多局限于一些单一项目或实验合作,融合深度不够,产教融合作为常规范式没有得到充分应用。因此,服务于区域创新发展的产教融合仅仅停留在表面,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宁波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高端人才匮乏。与同类高校相比,学术影响力和资源获取能力还有较大差距。宁波只有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缺乏先进实验室,高校教师缺乏实际工程经验,学生实习实训难以进入企业生产一线。这就导致高校服务产业的能力较低,在仪器、设备、技术、师资等方面难以满足企业实际的转型升级需求。产教融合的特点是合作能力弱,合作层次低,融合程度低。

地方高校产教融合的组织体系引导力不够。首先,地方高校产教融合模式过于单一,导致产教融合组织架构设计缺乏前瞻性和灵活性,对区域经济环境变化反应迟缓,地方高校与地方企业沟通不畅,造成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其次,地方高校产教融合的组织体系大多呈现碎片化、分散化的特点,导致组织体系无法真正发挥科学引导的优势,反而容易陷入表面化、短期化、空的怪圈,无法形成足够的合力达到预期效果,使得地方高校游离于社会需求和产业发展之外,从而难以实现产教融合的发展目标。统筹宁波高等教育和区域产业发展,高校建立了11所最贴近宁波产业发展的试点特色学院,以及跨境电商等8所行业特色学院,支持产业特色学院在产业集聚区办学。宁波高校实现了各区(县)市办学全覆盖,为区域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但在各类政策中,对校企双方应承担的责、权、利没有明确细化和量化,使得校企合作大多是自发的、低层次的,产教融合的组织体系松散而浅薄,产教融合“合而不深”。

地方高校产教融合的环境建设支撑不足。首先,产教融合平台和载体建设支撑不足,服务产教融合的社会服务机构管理体系不健全,缺乏高效的工作管理机构,服务仅停留在表面。其次,地方政府和地方高校之间缺乏沟通和信息。地方高校的社会服务机制存在一些障碍和壁垒,缺乏有效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和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宁波推进产教融合的机制尚未形成政府、企业、高校、行业、社会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发展格局。存在激励和保障服务不足、管理分散、协调不够等问题。突出的是缺乏畅通的信息对接渠道、权责明确的合作渠道、科学合理的校企合作绩效评价体系。校企合作的资金大部分来自企业和高校,但这些资金并没有得到政府有针对性的支持,仅靠高校的积极性和企业自身的责任感很难长期维持。大部分高校没有将教师参与产教合作、服务企业的工作量、贡献和业绩纳入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定范围,导致高校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积极性不高,企业也容易走过场。教师一线经验不足,实践能力不强,实际服务行业能力仍然较弱。

探索:推进和深化产教融合的对策建议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产教融合政策机制。产教融合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产教融合要纳入“十四五”规划。在产业布局规划中,要充分考虑高校的资源布局规划,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的全方位整合。要加强政策整合,建立健全各部门统筹规划、整体设计、协同推进的制度体系,消除现有部门、单位、政策之间的政策孤岛现象,破除产教融合进程中的体制机制障碍,构建科学有效的治理体系,提高产教融合的治理能力。特别是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决策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和高校要及时沟通最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和趋势、产业发展数据和人才需求信息,建立产业发展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动态更新学科和课程体系,实现专业群和产业群的无缝链接,培养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各层次应用型人才。

坚持绩效导向,增强各方融合发展的内生动力。产教融合涉及政府各职能部门、企业、学校等方方面面。因此,需要对上述各方在产教融合中的表现进行考核,以激发各方积极性。在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中,产教融合的质量、水平和效益应当作为重要的评估指标之一。产教深度融合的绩效评价重点关注两个主体——高校和企业。其中,高校参与产教融合可纳入高校绩效管理体系,重点关注组织领导、人才培养和教师成果转化。同时,高校也可以将产教融合纳入教师的绩效考核,以增强教师参与产教融合的动力。根据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有效性和绩效,如联合培养人才、提供师资、联合研发技术和产品等。,政府可以在信贷约束、落实财税和用地政策、加强金融支持、保护人才和人力资源等多方面鼓励企业参与。

培育产教融合企业,充分发挥企业的重要作用。“产”在产教融合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企业的参与上,核心在于激励和保护行业龙头企业参与高校人才培养,引领行业人才培养标准。在主导产业中,选择一批校企合作基础好、参与办学积极性高、行业话语权大的龙头企业作为产教融合重点培育企业。根据产教融合的效果,政府进一步给予产教融合企业“财政+金融+土地+信贷”的组合激励。支持产教融合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共建高水平专业、共建课程标准、共建教师团队、共建RD中心和培训平台、共建高端认证证书、共建培养方案、共建课程教材等教学资源,使企业的人才需求和技术标准深度融入高校人才培养过程,加快培养一批企业发展急需的创新人才和应用型人才。

搭建促进产教融合模式创新升级的重大平台。平台是实施产教融合的载体。根据不同领域的特点,布局一批产教融合新平台。是产教融合的实践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可以是政府补贴,企业发挥的地方,校企共建共享。可以建成一批符合产业转型升级需要、装备先进、发挥引领作用的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可以共同培养和锻炼大学实习生和企业员工。第二个是现代工业学院。以区域产业发展迫切需求为导向,面向行业特色鲜明、与行业联系紧密的高校,建设一批现代产业学院,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三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企业与高校相关专业群合作开发人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设计实施实训课程,共建实验室,聘请产业导师,建设实训基地,促进高校专业转型升级,强化产业人才支撑,形成教育与产业整体融合、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四是产教联盟。探索行业指导办学新机制和产教对话长效机制,推动形成一批知名、有影响力的产教联盟,搭建行业科研创新、成果转化、信息对接、教育服务平台。

培养“双师型”教师,建设一支强大的产教融合的教师队伍。教师是产教融合的承担者和实践者,关系到产教融合的深度。重点抓好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推动解决高校教师在推进产教融合中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重点引进和加强产教融合创新团队建设,打造一批高校产教融合示范教学团队,培养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支持高校在职教师通过不同模式到企业实践。鼓励高校开设校企合作课程,设立“行业导师”、“行业教授”等岗位,吸引行业企业高端人才到高校任教,探索建立高校自主聘任兼职教师并确定兼职薪酬制度。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晋升机制,制定“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全过程培训制度,建立校企合作、企业主导运作的“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提高高校“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完善相关认定标准和办法。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71747.html
上一篇宁波职教中心学校
下一篇 四通八达对吗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