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教育 幼儿发展性评价为课程建设注入活力

幼儿发展性评价为课程建设注入活力

徐翠凤 胡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前美术领域的课程内容从关注教材转变为关注儿童的经验,从关注表现技能的训练转变为关注儿童感受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培养,从关注活动结果转变为关注活动的过程和儿童的个性化表达。而幼儿…

徐翠凤胡月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深入,学前艺术的课程内容从注重课本转向注重儿童的体验,从注重表现技能的训练转向注重儿童的感性和审美情趣的培养,从注重活动的结果转向注重活动的过程和儿童的个性化表达。儿童发展性评价是以评价儿童发展状况为出发点,运用评价工具了解儿童发展需求,从而改进教学和课程设计,为儿童提供更合适的帮助和指导的一种评价。其自身的内容体系、评价工具和实施过程能够有效地促进“儿童体验倾向”艺术课程的实施。在三年多的行动研究中,我校逐步探索和总结出将儿童发展性评价融入美术课程,在美术活动中运用儿童发展性评价观察儿童、改进教学的有效策略。

熟悉指引,关注发展,即借助发展指引,了解艺术领域各个年龄段儿童发展的一般规律,关注核心体验。

《儿童发展性评价》中的发展指南描述了对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学习和发展水平的合理期望,详细介绍了不同年龄阶段儿童需要掌握的核心经验(目标),以及在此经验下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典型活动特征和代表性活动实例。通过学习与发展指导,教师不仅可以系统地了解儿童艺术学习与发展的一般规律,还可以更好地关注不同年龄段儿童艺术的核心经验,具体把握儿童的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和审美情感的经验,感知和表达艺术形式语言(色彩、造型、构图、风格等)的经验。),以及探索美术工具和材料的经验,并在规划课程时有效地聚焦这些核心经验。

细化目标,规划活动,即将儿童发展性评价中的核心目标与课程相结合,形成具体可行的班级活动计划。

包括三个步骤:具体分析本班级儿童美术的学习与发展,分解核心体验(目标)中包含的具体学习体验,拟定具体的活动计划。我们以大班的泥塑活动“花房”为例,来说明这三个步骤的实施方法。

首先,教师需要分析本班级儿童美术能力发展的现状。这个班有35个孩子。通过前期对幼儿活动的观察和记录,我们知道幼儿对砌砖活动非常感兴趣,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简单地运用揉、捏、按、拍等基本功。大多数孩子能够准确地把握和塑造生活中感兴趣的物体的典型特征,已经开始具备立体造型的技能,这也会在作品中体现出他们的个性特征。由于欣赏活动少,儿童对泥塑作品的感受和表达少,我们需要加强儿童的艺术欣赏能力,提高儿童对物体造型特征的细致观察和塑造能力,鼓励儿童用作品表达情感。

其次,教师提炼核心目标中可能包含的技能、知识和概念。如“能够感知泥塑作品的风格,用恰当的语言和动作表达作品的典型特征和感受”。这个核心目标可以细化为:在欣赏泥塑作品时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看法;愿意和别人交流自己看到或喜欢的作品,可以用文字、动作、表情表达出来;能从不同角度观察,丰富审美体验;可以感受到作品突出的形态特征和色彩风格。再比如“积极投入泥塑活动,尝试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这个核心目标可以提炼为:在玩泥巴的过程中不断感受泥巴的特性,并根据特性制作;能够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设计和创作;巩固捏、揉、压、雕等基本塑形技能,能够运用工具表现物体细节;能够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

再次,教师根据核心目标所包含的知识、技能和理念,设计不同形式的课堂活动来支持孩子的学习。比如“薰衣草花田”砌砖活动,其目标是尝试用泥土制作主题故事中的经典风景,表达自己对故事场景的感受;巩固对粘土特性(可塑性和粘性)的感知和操作;鼓励孩子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再比如“牡丹花田”砌砖活动,目标是巩固用黏土制作主题故事中经典景物的技巧,注意避免之前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尽量表现牡丹花的特点,提高表现力;巩固孩子的揉捏、揉捏、按压等基本功。“唱唱陶俑”欣赏活动,旨在通过欣赏传统泥塑作品,了解人物夸张的造型特征;丰富儿童对雕塑的审美体验。“我最喜欢的角色”梅森活动,其目标是尝试在故事中塑造我最喜欢的角色形象,表达我对角色的理解;

尽量用工具刻画细节,在造型上能体现人物的特点。

观察、分析和解释,即在实践儿童发展性评价的基础上,提高教师理解和把握各年龄段儿童艺术能力发展特点和个性化表现的能力。

教师在拟定班级艺术活动计划后,可以逐步开展相关活动,丰富幼儿的艺术体验,利用发展性评价量表观察幼儿的活动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发现老师们对孩子的学习特点和不同艺术形式的个性化表达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比如3班的老师在记录孩子们玩泥巴的活动时,发现孩子们是通过探索、观察、模仿、联想来创造的。四班的老师在记录幼儿创作水墨画时发现,孩子们每次触摸纸笔时,都会用眼睛观察墨水在纸上的变化。“对于幼儿来说,水墨画更像是水、墨、纸之间的小游戏”。多次玩墨后,可以明显看出“孩子将探索的体验带入画中,墨色发生了深度变化”。老师们惊讶地发现,孩子们不仅画了一幅画,还用这种方式学习。评价表的使用有助于教师了解每个孩子学习的真实情况,为教师根据不同孩子的发展需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提供了有效信息。

开展研究课,以评促教,即在充分分析幼儿活动和作品中所蕴含的发展信息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课程与教学的适宜性。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我们逐渐摸索出了“观察-指导-再观察-再指导”的研究模式,即充分利用评价分析表观察儿童,并根据其具体的发展水平和需要,调整下一步的教学目标、内容和形式,给予其适当的支持。以汽车泥塑活动中三班的研究班为例(图1),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教师利用评价分析表观察到的儿童发展的信息,根据儿童的发展水平和需求,逐步给予具体支持的过程。

此外,在充分了解孩子的美术学习风格和个性化表达后,一些班级也探索出了更适合的教学方式。比如,充分利用谈话、情境法、游戏、动作体验、多渠道感知等方式激发儿童对作品的感知,注重儿童在活动中的情感表达;给幼儿大量实验和玩材料的机会;探索如何使用多媒体与儿童互动。在实施儿童发展性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越来越巧妙地通过观察和评价发现儿童审美感知和创造的差异和独特性,并根据儿童的发展需要思考如何储备相关知识来支持儿童接下来的活动,使教学既能提高适宜性,又充满创造性。

本文是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2017年校本研修项目《提高幼儿教师评价素养的行动研究》(项目编号:CBFA17111,主持人:黄珊)和北京市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三五”计划一般项目(项目编号:02a208,主持人:徐翠凤)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

编辑:王妍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39226.html
上一篇以评促共育,培养讲述“小达人”
下一篇 关注全面发展,让评价展现真正魅力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